「我把事業規劃到了我死那天。」
這句話不是張頌文說給粉絲聽的,因為那時他還沒有太多的粉絲。
與其說是誓言,不如說是給自己暗自打氣。
無論到什麼地方甚麼時候,他只有一遍又一遍告訴自己我能做到。
才得以在暗無天日的演藝之路多堅持一秒。
47歲,張頌文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狂飆》火遍全國,收視率爆棚、熱度再創新高,成為幾年來電視劇市場少見的極品。
張頌文憑藉著高啟強一角,一夜爆紅、吸粉無數。
突如其來的大餡餅砸到了自己身上,大部分人的反應是什麼。
或受寵若驚或欣喜若狂,或趁熱打鐵「報復式」瘋狂露面。
而張頌文在社交平台發了個定位橫店嘮叨叨兩分多鐘的視頻,祝網友元宵快樂,還是大白話的祝福語。
對於粉絲的期待,簡簡單單「繼續努力」四個字。
這場追劇狂潮對於張頌文來說,似乎只是一場夢。
作品收官了,夢醒了,繼續埋頭趕路。
別人紅了被扒都是黑歷史,張頌文卻全是心酸過往。
從月入兩萬到一年九千,25歲也可以談夢嗎?
張頌文算半路出家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從小被寄養在鄉下,11歲時跟著轉業的父親住進了城裡,初三那年母親過世。
17歲時進入職高,隨後進入印刷廠成為了一名工人。
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人生,似乎一眼就能看到頭。
賣飲料、有空調,從飯店服務生再到飯店經理。
什麼賺錢幹什麼,張頌的一生好像就只能這樣了。
25歲本來應該是大好年紀,但那時的他來說早已習慣了在社會中摸爬滾打。
此時,他已經做了五年的導遊工作,甚至已經在為高階主管或經理職業做準備了。
新來的日語導遊是個小姑娘,她向張頌文請教經驗。
張頌文滔滔不絕說注意事項,首先一點是要熱愛工作。小女孩一句話讓他沒了音。
“你很熱愛自己的工作啊。”
張頌文沉默了,熱愛的勁頭不知何時埋沒在了一次次重複的長途跋涉之中。
經歷十多起重大事故,甚至親眼目睹乘客死亡。工作對他來說只是生活下去的工具。
然後倆又談起了夢想。
已經這個年紀了,還有機會追夢嗎。
事實證明最好都是時機永遠是現在。
經過思想鬥爭後,張頌文怕自己會後悔,當即買了票,並把幾萬的家具一千賣了出去。
就這樣,張頌文踏出了電影事業的第一步,整個人生軌跡也因此徹底改變。
從經驗來看,他好像真的不是吃這碗飯的。
原本要去北影,結果被拉到了北京電影製片廠,回到北影被告知導演系兩年不招生。
於是,張頌文又硬著頭皮報了表演系。
考唱歌,他全程跑調,考官憋不住笑得前仰後合。
但主考官說跑調成這樣還能繼續唱,信念感挺強。
之後張頌文問他聽沒聽出來自己唱《大約在冬季》跑調,主考官說沒聽出來唱的什麼歌。
考跳舞,張頌文兩眼一抹黑,一直工作的他哪會這個。
讓做廣播體操,他早就忘到腦後了。
最後的即興小品要演旅遊團在孤島遇難的場景,作為資深導遊的他來勁了。
最後的精彩表演,打開了他進入北電學習的大門。
「北京電影學院,夢開始的地方。」
張頌文第一次站在北電門口。
熱淚盈眶、百感交集,原來25歲真的還可以談夢。
導覽工作已經做得風生水起,張頌文甚至能在九十年代月入兩萬。
為了夢想,他選擇從學生做起。
後來沒戲拍,他到處跑劇組,一年只有九千的收入。
直到47歲才終於火出天際,值錢嗎?
顯然,對於張頌文來說這才是酣暢淋漓的人生。
苦盡甘來雖然比較遲,卻能一輩子追逐夢想,怎麼不算有意義的人生呢。
我不想演自己,只想演我見過的人
「生活中的我悶葫蘆一個,喜歡宅在家。」
「我不想在戲裡演自己,我想演我見過的人。」
確實,在戲裡觀眾看不見張頌文自己的任何痕跡。
高啟強能爆火除了人設高能,張頌文的表演更是功不可沒。
沒有張頌文,就沒有現在的高啟強。
他演的魚販子讓人根本想不到,現實生活中他竟然是個明星。
坐立不安,高啟強感受到這間房子的冰冷,局促地看了看周圍的環境。
穿得破破爛爛、塞進鼻子裡的紙被染紅,高啟強全然顧不得身體上的疼痛。
他一邊用力嚼著餃子,一邊將頭瞥向一旁,淚水湧出。
無奈、悲哀,他氣自己無法給弟弟妹妹好的生活。
之所以一個反派能引起如此大的轟動,主要是因為張頌文把底層小人物演得太精彩了。
他的一舉一動都透著自卑,卻仍有自尊底線。
終於華麗變身,高啟強把曾經受過的苦全都爆發出來。
油嘴滑舌、嬉皮笑臉,在警戒線前他絲毫不懼,雙手插兜、搖頭晃腦。
滿臉寫著,爺現在是狂。
半輩子打打殺殺過去了,高啟強開始收斂鋒芒。
半框眼鏡老幹部式穿搭,讓他更加深藏不露。
扮豬吃老虎。
三個階段各有不同,張頌文將高啟強的變化演得活靈活現。
誰能想到,《狂飆》之前張頌文最好的資源就是《心居》。
戲齡19年,女性題材中的男主角,三番。
雙視後保駕護航最後豆瓣評分沒及格,劇情狗血離譜。
張頌文飾演的展翔遊走在兩個女人中間,搞笑擔當。
上星兩大衛視的生活劇裡的三番,得之不易的資源。
再往前看,小小出圈的是《隱密的角落》
張頌文演的是六番的朱永平,排在三個小孩後面。
這個人物在整個懸疑線中無關緊要,卻讓鏡頭不多的張頌文闖進了觀眾視野。
他叼著煙斜著腦袋看手裡的牌,一點一點的捻出來,然後一把丟在桌上,熟練又市儈。
孩子沒在場時,他就是個圓滑的商人,素質不高。
當著孩子麵又有收斂,全然就是典型的父親形象。
得知女兒沒了,他將所有的苦痛隱忍下來。
一碗餛飩狼吞虎嚥卻食不知味,淚水毫無預警地奪眶,無法承受的巨大悲傷。
為了演這一段,張頌文絕食了三天。
《掃黑·決戰》裡張頌文飾演魏河縣縣長曹志遠。
表面正義優雅其實手段骯髒、及其虛偽。
最後被抓了才悔不當初。
拍攝完畢,張頌文依舊沉浸在角色中。
整整7分鐘釋放自己的情緒,他邊哭邊笑幾近抓狂。
《風中有多雨做的雲》裡負責開發區改造的建委主任唐奕傑。
他自卑又暗戳戳地有暴力傾向,人前人後兩幅面孔。
當張頌文站到人群中拿著喇叭發言,基層幹部形象躍然紙上。
影迷大讚“真實”,甚至可以說是“社會新聞本聞”。誰能想到這時候官員氣場盡顯的他,之後會是呼風喚雨的高啟強。
只演自己見過的人,張頌文做到了。
他用自己的閱歷,將角色打磨地真實自然,舉手投足都是人物本身的魅力。
張頌文似乎真的活在來角色裡。
對他來說,每個角色都算是一張人生體驗卡吧。
拔頭髮增肥、凍死不接爛戲,在最勢利的現實中活出了自己
「演員這個職業,幸運的人,會等到陽春白雪的那天。」
「而不幸運的人,只是拿到一份杯水車薪的工作。」
張頌文是不幸的,從月入兩萬到年收入九千,勤奮懇懇演戲20年才在大眾面前擁有姓名。
但他又是幸運的,是張頌文對錶演的熱愛,讓他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狂飆》中唐小龍的飾演者林家川是張頌文的同學。
林家川的父親是導演林和平,但他還是靠自己在演藝圈打拼。
畢業後多年,張頌文是副導演、林家川是場記,兩人光著腳給人搬機器。
林家川問是不是當不了演員了,張頌文沒有回答,他不知道怎麼說。
後來他有一點名氣也會常常提起這位同學,當《狂飆》爆火後,張頌文會在留言區告訴網友林家川的名字。
《心居》是張頌文2022年唯一一部劇,在結束後有了更多粉絲。
他在社群平台上將所有演員列了出來,圖片放不下,張頌文一一在留言區裡介紹起來。
事業有點起色,張頌文也會幫助別人提高知名度。
因為沒有人比他更知道演戲付出了什麼。
為了在《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塑造好官員形象。
他把額頭的頭髮全拔了,短短二十天胖了三十一斤。
其他中年男演員恨不得扎進舒適圈,張頌文在拔頭髮增肥,平均每天要胖一斤半多。
2021年,張頌文唯一一部電視劇作品是單元劇《功勳》。
電影卻拍了整整7部,小到拍賣行經理大到偉人李大釗。
他說「再小的角色都是我的機會」。
張頌文太明白沒戲拍的滋味了。
曾經一年跑了360個劇組,第二年減到280個仍然全軍覆沒,第三年還是兩百個。
三年,八百個劇組。
一直被否定,但他卻想著,也許明天就好了。
40多歲還要租房子住。
《隱密的角落》火了以後,張頌文演技值得一套房上了熱搜。
大好的宣傳機會,張頌文卻格外抵觸。
他立即發文表示自己並沒有很苦,字句句中都表示自己不需要憐憫。
甚至在公開採訪裡,他也會多次表示不要賣慘。
“沒有買不代表我現在買不起。”
“或許能在老家買一套了。”
演了二十年戲都年近半百了還要租房子。
叔,就這麼熱愛嗎。
《心居》宣傳時,張頌文坐到了馮紹峰的身邊,右邊童瑤離了一點距離。
張頌文用左手比了個心,馮紹峰看了眼表情依舊冷漠。
童瑤在旁邊解圍,立刻用手比了個小心,其實根據當時的氛圍來看。
他們應該是看到了鏡頭,張頌文和童瑤是想跟馮紹峰三人來個花式比心。
張頌文兩次抬手,僵硬還有點搞笑,只是馮紹峰一點不領情,全程冷漠一個字都不說。
隨後張頌文不經意瞥了一下,然後訌地笑著和童瑤說了兩句話。
離得這麼近,理都不理一下。
要是現在的張頌文,其他演員早就恨不得貼上去笑開花了。
忽然想到黃渤曾經說過的那句話。
火之前連句好話都沒有,火了之後身邊全是好人。
現在只要能蹭上,就算是直播也會提一嘴感謝或敬仰張頌文老師。
二十年沒火,火了十幾天我就看到了娛樂圈的嘴臉。
也是這二十年,張頌文在現實的娛樂圈中始終懷抱著揣熱忱。
沒戲拍沒錢賺,冬天連煤炭都買不起,他竟然還推掉了送上門的劇本。
「我冷死都不會去拍,我就不,就是不能低那個頭。」
其實在了解他之後,我發現觀眾喜歡的不是高啟強,而是張頌文演的高啟強。
高啟強只不過是活在影視劇裡的壞人版張頌文罷了。
現實中的張頌文依舊能屈能伸、擁有寧折不屈的骨氣,他如同一個小太陽讓所有靠近的人都會感受到溫暖。
天降熱度、流量滾滾而來,一大批網友也隨之趕來。
張頌文如同老友一般在留言區回覆。
「今天要見很好的男孩。」
「希望他也同樣能和朋友說這樣的話。」
「可以給點鼓勵嗎。」
「看什麼都認真看,吃什麼都好吃,做什麼都專心做。」
「我從來不懷疑觀眾,演員千萬別覺得自己了不起。」
「觀眾才了不起,觀眾有權利評斷任何一部電影,輪不到學電影的人教觀眾看電影,電影拍來就是給觀眾看的。」
是他對觀眾的尊重,對自己的尊重,終於迎來了事業的春天。
半輩子過去了,終於混出了個名堂。
在吵雜的捧場聲中隱約聽見一個人顫顫巍巍地問值得嗎。
回頭一看,是25歲的自己。
人們總說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了不起的不是夢想,而是堅持不懈追求夢想的自己。
真誠的人永遠不該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