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很少看電視劇的人,最近被《狂飆》圈粉了。在家只要打開電視,哪個台播《狂飆》,必看哪個台,重複看也很帶勁。
與其說是被警匪周旋、迷霧層層的劇情吸引,不如說是被強哥的演技折服了。
01
張頌文火了
以往電視劇中的反派角色總是讓人恨得咬牙切齒,人恨不得一下鑽進電視裡,把壞人揍一頓。
而張頌文飾演的高啟強,從一個處處受人欺負的魚販子,到一步步黑化成黑惡勢力的大佬,壞事做盡,卻讓人一點也恨不起來。
不得不說,這是演員的高明之處。也有人說「建議查一查張頌文,不像演的。」
在市場上賣魚時,有人來找他,高啟強順手伸進魚缸裡,涮了涮手,在衣服上抹了一下,動作自然地讓觀眾以為張頌文就是賣魚的。
受唐家兄弟的欺壓,高啟強被打得鼻青臉腫,含淚在警局吃餃子時,把底層人對生活的心酸和委屈,表達得淋漓盡致;
弟弟阿盛被警察擊斃後,高啟強從震驚、難過、崩潰再到隱忍,差點癱軟到路邊,連頭髮絲上都是戲,幾種情緒的交織和轉換,行雲流水般流暢。
徹底黑化後,嘴角一個小動作,一個眼神,不經意間面部的一個神情都透著一股狠勁。
貫穿整部劇,張頌文神一般的演技,撐住了高啟強在人生不同階段的任何一種變化。
這一次,張頌文徹底火了!
02
為夢想衝動辭職
翻閱張頌文過去二十年的經歷,會發現,張頌文真的不簡單。
張頌文小時候家裡很窮,16歲便輟學打工。去飯店當服務生、餐廳當洗碗工,安裝空調,還去當印刷廠工人。
唯一做一份體面的工作是他當導遊,也是那時,迎來了他人生中的轉捩點。
那天,一個遊客問張頌文“你有什麼夢想嗎?”
張頌文想也沒想脫口而出「我想拍電影。」這個夢他做了很久,也被嘲笑了很久。
不料,那位遊客鼓勵他說“你可以去考北京電影學院,張藝謀28歲才考上的。”
聽了此話,張頌文隔天早上就去了北京,他怕自己猶豫一下都不會有當下的衝動。
03
從未被選上
張頌文做夢也沒想到,北京電影學院,也沒有讓他離演員夢更近一點。
大學四年期間,無數個劇組來班上挑演員,但他從來沒有被選上過。
每次劇組的人來時,會把班上的同學環視一圈,但眼光到張頌文身上時,會快速跳過,然後看下一個。
這是讓他大學期間最傷自尊的事情,以至於後來,他都不敢和來選演員的工作人員對視,因為那樣會把他傷的更透,他只敢用眼睛的余光去瞄對方。
唯一一次,被導演和老師叫出去時,張頌文內心又緊張又興奮,他一路小跑出去到教室門口。
不料,老師卻說「頌文,你幫我叫那個誰誰誰誰。」那一次,把他僅存的一點自尊心也打碎了一地。
這樣的落差感,讓張頌文在心裡暗自發誓一定要用實力證明自己。
04
被拒絕800次的男主角
可喜的是,張頌文以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這給了他很大的自信。
然而,現實很快就為他又從頭到腳潑了一盆「涼水」。
第一年,張頌文跑了360個劇組,一個都沒面上。
張頌文自尊心有點受挫,但不認命。第二年繼續跑劇組,這一年面試了280個劇組,不料,還是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他沒有認命,第三年仍然跑去見了200多個劇組,依舊全軍覆沒。
有導演還當著他的面嘲笑說「你個子矮的像個侏儒,還長個大腦門,根本當不了演員。」
專業出身,成績第一,卻無人欣賞;
三年時間,求職800次,全數被拒絕;
受盡冷嘲熱諷,還沒有經濟收入。
這要是換做別人,早就放棄了。然而,張頌文卻沒有。
05
沒有小角色
在社會上屢屢碰壁,好在,張頌文在學校是受到老師賞識的。經過老師的介紹下,張頌文在電影學院留校任教,有了固定收入,靠著那點工資起碼能養活得了自己。
但他還是沒有放棄當演員的夢想,每天在學校上完課後,依然堅持跑組。
連家鄉的父親都看不下來了,問他想不想回去,可以幫他找關係安排一份穩定的工作。
他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有戲拍,但還是拒絕了父親。
有的導演常見他,會給他安排一些無關緊要的角色,演出費極低,有時連費用都沒有,但張頌文都視若珍寶。
有一次,導演讓他在劇中坐著吃飯當一個背景,他就一直拉著導演問,這場戲的生活背景是什麼,人物的職業是什麼…..最後問到導演嫌他煩都讓他走。
身為專業演員,在張頌文的眼裡,不管再小的角色,都有可發揮的空間。
他接過的最大的活是,有一年,一部電視劇找他拍了30多集,用時一整年,僅有9000元的酬勞,他心裡很滿足,這證明有人認可他了。
06
為演戲求生存
入行二十年來,仍然收入微薄,租不起市區的房子,張頌文就租住在北京郊區的農家小院裡。
最難的那些年裡,張頌文從來沒有買過菜市場上早上的菜,新鮮的菜都貴,他都是晚上才去的。
去了挑最便宜的菜,有的攤主人好,會給他留上一些菜送給他;有的人也會故意打趣他說「這些菜葉你拿回去,我老家的豬都不吃。 」
整天跑劇組,見多了別人的冷嘲熱諷,張頌文對於這些略帶惡意的玩笑,也聽之任之了。
只要有戲演,日子再苦,他也樂在其中。
07
演技源自於生活
沒有戲拍的時候,張頌文喜歡去菜市場上、大街上、醫院和人才市場上去轉轉,這幾個地方是最能體現人生百態的地方,他觀察著這些來來去去的人,看他們的神態、行為、習慣,洞察他們的心理。
回去之後,他也會為這些人物寫人物分析,記錄觀察感受,心得體會,將這些融入表演中。
不去菜市場觀察,張頌文怎麼會知道,賣魚的人在接待人時會涮一涮手,將角色刻畫地活靈活現;
雖然表演的機會不多,但是在生活中張頌文時時刻刻都在為表演做準備。
也正是這樣的執拗和堅持,讓張頌文慢慢地被看見。
2016年,張頌文首次演出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時,那時他在大螢幕上初露頭腳,戲份不多,卻讓許多業內人士震驚不已;
在《隱密的角落》中飾演朱朝陽的父親,有網友說「這部劇的演員演得都特別好,唯獨到了張頌文這裡,會讓人跳戲,他不像是演得,是真的。
這恐怕是觀眾對一個演員最高的褒獎了,然而那一次,張頌文還是沒有迎來他的大爆發。
直到遇見《狂飆》中的高啟強後,張頌文精彩的演技,才迎來了大爆發,徹底刷新了大眾對他的認知。
08
抬頭看向月亮的人
張頌文不是演什麼像什麼,他是演什麼,就是什麼。 這是張頌文的不簡單之處,他和別人不一樣。
快節奏的社會下,絕大多數人都在低頭忙為了地上的六便士而忙碌著,卻早已忘記抬頭望一望天上的月亮。
而張頌文確實那個能一直抬頭望著月亮走路的人,他說自己是99.5%那部分的演員,但他確是這個時代中佔0.5%那部分堅持夢想的人。
張頌文火了之後,他的選擇變多了,擺在他面前的有上百個劇本,但他說只選自己喜歡的。
不拍戲的時候,他仍然住在自己北京六環外的家裡,和往常一樣去菜市場上去買菜,在自己的小院子裡,種花,種蔬菜,研究他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