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則小故事知宋太宗是歷史上最淫蕩、最虛偽的皇帝

2024-11-07趙匡胤

當“盛世人設”崩塌,我們該如何談論歷史?

最近,歷史人物需不需要人設 的話題衝上熱搜,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有人認為,歷史人物也是人,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沒必要刻意拔高;也有人認為,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自有定論,過度娛樂化解讀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這場爭論的背後,其實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對歷史的一種新的理解方式。過去,我們習慣將歷史人物塑造成一個符號,要嘛是高大全的英雄,要嘛是十惡不赦的奸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史料被挖掘出來,我們開始意識到,歷史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歷史人物也遠比我們想像的多面。

我們該如何在尊重歷史真實性的前提下,更加客觀、理性地評價歷史人物呢?

趙匡胤

打破“人設”,還原一個真實的宋太宗

以宋太宗趙光義為例。長期以來,他在人們心中都是一個英明神武的君主形象。他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開創了「鹹平之治」的盛世,似乎是個完美的「一代明君」。

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記載,卻揭示了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他貪戀美色,甚至將自己的荒唐行徑繪製成畫;他假借道德之名,殘忍殺害無辜之人;他表面上禮賢下士,實際上卻對功臣宿將心存猜忌……

這些記載或許會顛覆我們對宋太宗的認知,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否定他作為一位歷史人物的複雜性。歷史不是非黑即白的童話,歷史人物也不是扁平化的紙片人。

趙匡胤

以史為鑑,我們能從歷史中汲取什麼?

2023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其中強調要「堅持以史為鑑、更好認識歷史發展規律」。這表明,學習歷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了解過去,更重要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現在,把握未來。

回到宋太宗的例子。他的故事告訴我們,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用來造福百姓,也可能成為滋生慾望的溫床。一個君主,即使擁有再大的功績,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私慾,最終也會走向墮落。

近年來,一些黨員幹部也因為貪污腐敗、生活腐化等問題而落馬,這與宋太宗的故事何其相似!這警示我們,無論身處什麼時代,身居何種職位,都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道德底線,才能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趙匡胤

跳出歷史的迷霧,我們需要怎樣的「歷史觀」?

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照看過去,也能照見未來。面對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我們該如何才能更好地「以史為鑑」?

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不盲目崇拜,也不隨意貶低。要認識到,歷史人物也是人,他們有自己的局限性,也會犯錯誤。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客觀地還原歷史的真相,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去塑造歷史。

趙匡胤

我們要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歷史,既要看到歷史人物的功績,也要看到他們的不足。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不能用今天的標準去衡量過去,更不能以偏概全。

我們要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歷史不是簡單的重複,但歷史的發展卻有著一定的規律可循。透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更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從而更好地應對當下的挑戰。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在不斷發展進步。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學習歷史、以史為鑑的意義都不會改變。讓我們以更加理性的態度,更加客觀的視角,去探尋歷史的真相,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為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