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學派創辦人是誰:老子

2024-09-16老子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諦伯陽,出生於周朝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孔子長壽,活了一百零一歲。老子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物極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著有《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

老子大約在西元前571年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楚國苦縣,老子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有人認為老子就是老萊子,楚國人,跟孔子同時,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在被推薦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隨常楓(商容)學習知識。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郭蘭芳在《論老子哲學思想》中寫道:老子姓李名聃,是楚國苦縣的厲鄉曲仁里人,生於春秋末期,曾任周王朝的圖書館長、管圖書,是孔子的前輩,曾向他問禮。

老子

後來老子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準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遊。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但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遊,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於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聽後,就在函谷關住了幾天。幾天後,他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後就騎著大青牛走了。據說,這篇著作就是後來傳世的《道德經》。

老子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其影響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歐洲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了《道德經》的研究,到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知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且都有專論或專論問世。 1980年代,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老子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