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明星周潤發個人資料:小學畢業拿博士、被譽為菜市場皇帝,越簡樸光芒越大

2024-03-23週潤發

人人都喜歡好相,佛也有“三十二好相”,令禪宗二祖阿難“傾倒”。

所謂好相,絕不是只帥或靚。

就像週潤發年輕時,他的五官不輸任何一位風華絕代的女星;

但年紀稍長,你會發現週潤發的「好相」不完全來自五官。

星爺與其同框,會有「星爺很安全」感;

梁朝偉在周潤發面前,秒變靦腆小男孩;

成龍大哥,被這麼一抱,有點「被征服」的節奏;

學霸小撒被發哥的氣場籠罩;

吳鎮宇,乖乖小男孩、無奈“老婆臉”,哈哈;

梁家輝靠在周潤髮肩膀上“嚷嚷”,也無違和感…

不管多大牌的明星,一遇到發哥,就好像遇到了當街遇到《縱橫四海》裡的孤膽「缽仔糕」;

《賭神》裡的小馬哥;

《上海灘》裡的許文強…(跨越了銀幕和時空)秒被收成「迷弟迷妹兒」。

為何這些見多識廣的明星,在周潤發的氣場面前統統「繳械」?

1.4億港幣,他曾是“全球片酬最高的演員”

印像中沒看過週潤發(和其它明星般)抓緊撈金的樣子。發哥最近一次露面,是接受香港浸會大學授予的博士學位,白髮的發哥,滄桑而略帶俠氣。

誰能想到這「白髮博士」是當年「香港首屆流量巨星」?

1988年,香港金像影帝有五次提名,週潤發憑藉《秋天的童話》《監獄風雲》《龍虎風雲》獨佔其三;

被《現代畫報》以「全球最高片酬華人演員」刊登封面;

這個片酬有多高呢? 1億零400萬港幣。

不僅如此,週潤發在許多香港導演處的口碑都是「接近完美」。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吳宇森的「暴力美學」電影,週潤發是擔綱。

懷舊、傷感的氣息往往在他的眼神和台詞間,不經意流淌出來:複雜、深沉而激昂;

小人物濃重的掙扎感,心底深處對美好的嚮往,瞬間爆發的開朗,都被他演繹得恰到好處;

吳宇森是“槍械專家”,對主角所用槍械和姿勢要求奇高,只有周潤發他挑不出半分:“他是全香港拿槍最帥的男人。”

張國榮也很愛那段珠聯璧合的時光:

「如果說拍吳宇森電影是一種享受的話,和周潤發拍電影更加是一種享受……他真的是一位超級偶像!”

曾合作《阿郎的故事》的杜琪峰評論他說:

「週潤髮最完美,他可以演英雄,也可以演感情戲;劉青雲,是內地的葛優、姜文,憑演技說話;劉德華很努力,感應力相當大,合作很開心;任達華很有經驗,話不多。

除了吳宇森、杜琪峰,週潤發還和王晶合作過《賭神》;和韋家輝合作過《和平飯店》……個個都是可以三刷的港片佳作。

沒合作過的導演也有極度喜歡「發哥」的。

老牌導演謝晉評價週潤發是「港星中最好的演員」。

他說:「演員分三個階段:一基調,二個性,三魅力,基調是可以勝任任何角色,二是可以演出人物個性,三是從角色中發揮個人魅力,最後一階是最高層次,不容易達到,但周潤發就做得到。

某影視論文甚至引用過謝晉的話作標題:我就不信培養不出一個週潤發!

如果《上海灘》讓觀眾認同了發哥的風度和才華;

《賭神》《喋血雙雄》《縱橫四海》《英雄本色》《阿郎的故事》《和平飯店》《秋天的童話》這些電影,讓週潤髮貼上「影壇大佬」的符號。

常青樹之所以會長青,是因為有些記憶被永遠鏤刻,誰都拿不走。

連年輕的周星馳都說:“我是一個實力派加一個偶像派,週潤發是兩個實力派加一個偶像派。”

而鍾楚紅演過《縱橫四海》後息影,並說:「以後,除非與週潤髮合作,否則免談。」

坎坷:名字寓意「粥潤發」、一生無子、40歲之後鮮少佳作

在《縱橫四海》裡,缽仔糕說:

「我喜歡雲,難道讓雲停下來嗅一嗅給我?」那份自由和灑脫,真是世間少有。

才、貌、名氣、財富,週潤發40歲時應有盡有,香港演員皆以學習「發哥」的人品、演技、氣質為時尚。有人說,週潤發好相也好命。

其實未必!有時上天給了你些饋贈,定也要悄悄拿走你的什麼,只是你歡天喜地拿著禮物的時候,未意識到。

週潤發早年曾與繆騸人、陳玉蓮相戀,並與餘安安有一年的婚姻。

1987年,他與陳薈蓮(現在的發紅)結婚,卻到老無子。

發嫂曾懷有一個女兒,但“胎兒因臍帶繞頸導致窒息不幸夭折”,對週潤發是天大打擊!

週潤發的影壇生涯也不順遂,40歲出演的《和平飯店》,竟成了他最後的巔峰。

此後幾十年,雖偶有《臥虎藏龍》《澳門風雲》《孔子》也稱得上精良,但像早年「小馬哥」「高進」那般天生天化的角色,終究再也遇不到了。

雖然被楊紫瓊視視為偶像,亦有“全球最高片酬之稱”,但好萊塢之行,週潤發終究空手而歸。

1987年,剛在業界紮根立足的他,為了拿到「小馬哥」這個角色,甘願「不要片酬」。

自香港電影衰敗以後,週潤發即使不要片酬,也再遇不到第二個吳宇森、杜琪峰和《縱橫四海》。

和子女一樣,緣分有時終該有,緣份無時莫強求,週潤發只能選擇看開:

8月7日,週潤發在給「香港浸信會大學」學生分享心得——

“演員若遇不到好劇本,也要放下身段,以謙虛的態度服務導演。因為演員的職責是希望導演成功,演員是去服務這個角色,要感動觀眾。”

“如果遇到難溝通的導演、不理想的劇本,那就不要想太多,盡量做好這個角色。”

雖然自己失意,卻仍視服務觀眾、導演為演員“綱”,遵守“良知”法則,演完《孔子》的周潤發的思想裡,明顯有“儒家”和“心學”的味道。

現實中的周潤發,先後放棄了好萊塢撈金、娛樂圈撈金,在孤獨的等待中,淡出影視圈。

選擇:為情守候、要普通人的幸福,過簡樸的一生

2019年,魯豫採訪週潤發:

“到了你這個階段,已經經歷了這麼多,感情還是大的話題嗎?還是一個小孩子的話題?”

週潤發沒有猶豫:“感情是個大的問題。”

的確,發哥一直最為重情的人。

當年和陳玉蓮談戀愛的時候,頂著公司封鎖、母親不同意的風險,週潤發也不願意放棄。誤會中,週潤發曾為陳玉蓮喝下家用清潔劑,後來進了醫院。

走過年少輕狂,與發嫂結婚後,週潤發對妻子的愛,幾十年如一日。

孩子的夭折,讓發嫂7年才走出喪子之痛,期間,週潤發盡可能推掉所有工作陪她。

甚至在搞清陳薈蓮是不孕體質後,週潤發決定「不要孩子了」。

有人問他:沒有孩子的人生不遺憾嗎?

週潤發說:

“沒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圓滿的,但沒有陳薈蓮,就不足以讓我過好這一生。”

週潤發退了一步,讓愛人不內疚。退這一步,是深沉的情。

不僅如此,當發嫂走出悲痛,決心死後將所有財產捐出做慈善時,發哥欣然同意。

這句“同意”,是夫妻同心,共同做減法。

人在開始做減法或後退時,不一定是因為畏難,也可能是因為他找到了自己的海闊天空,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選擇。

做好人生規劃之後,週潤髮開始遠離他的豪宅豪車生活,踏踏實實和陳薈蓮過普通日子:每日擠擠地鐵、和老婆逛逛菜市場、攝攝影,攝影作品的所得隨拍隨捐…

偶爾上上熱搜,也是因為“熱心市民”,而非“明星”。

雖淡出影壇,但有電影可演的時候,他也會認認真真,幫助後輩。

2012年(週潤發57歲)王晶開拍《大上海》,請黃曉明演青年杜月笙,週潤發演中年杜月笙。

杜月笙有一門拿手手藝-削梨。為了練好這個技藝,發哥在九龍城找了一個削梨的果販,拜他為師,每年練削20多個梨,10多天出師了。

到了劇組,他把「絕活」給黃曉明講……二人一部戲下來,共削了三千多個梨子。

吳孟達落難之事眾人皆知,那時有人罵星爺不幫。

如今才知那是達叔當年爛賭,週潤發也被借錢和怨懟。

事實上,週潤發在私下跟導演推薦吳孟達,讓他不至於失業、迷途知返。

在博士頒獎禮的發言上,週潤發憶老友:最喜歡吳孟達,演得很誇張,又很真實…

週潤發助人不愛做秀,卻喜歡「授人以漁」。

第二代小龍女李若彤曾因愛上渣男付出十年青春,荒廢演藝事業。一次在飛機上偶然遇見了周潤發。發哥問她:最近有沒有拍戲?

李若彤尷尬地回答,很久沒拍了,但是自己有積蓄,不缺錢。

發哥對她講:人怎能不工作?工作不只是為了賺錢,是為了和這個世界接軌、找回自己。李若彤因此決定復出、自強。

週潤發身上那種能讓人卸下心防的氣質,原來不是帥,是一份通透!

週潤髮年輕時,也曾是個爭強好勝、會受到誘惑的人。

童年在洗車行打工,摸了一下勞斯萊斯被一巴掌扇到臉上:“洗一輩子車都買不起,摸什麼摸?洗車仔!”

後來賺了錢以後,週潤發一口氣買了六輛勞斯萊斯出氣!

他看重榮譽。第一次得金像獎時,他像孩子一樣歸功於自己「穿便服」的風水:

「之前的三屆,每次我西裝革履等在下面卻失望而歸,沒想到這次穿得最隨便,居然得了獎!”

但是,經過歲月磨礪的周潤發,卻選擇了過普通人的日子。

美食家蔡瀾稱他為“九龍灣(菜市場)皇帝”,因為在菜市場的一家攤販,他都熟到可以賒賬!

有人覺得,從每日被鎂光燈關注的銀幕前,做回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從身旁每日美女環繞,到只有相貌平平的妻子陪伴,會不會覺得很無聊?

週潤發卻說:

“不會,我的理想是做一個普通的、幸福的人。”

“開心的不得了,只是我這個人很悶,可能我太太會悶一點。”

(發嫂馬上反駁:「他不悶的,他很尊重自己的自由,也給我自由,讓我做回自己。」)

有過巨星流量、拿過最高片酬,卻選擇過簡樸的生活,只因週潤發懂得惜福。

他笑著解釋自己名字的意思-「饅頭泡在稀飯裡」(粥潤發)。

“金錢不是衡量幸福與否的標準 ,每天像我一樣開心,再窮也會感到幸福。”

小學沒畢業,為何能做「博士」?

原因很簡單,66歲的周潤發雖然已沒有流量,但經過歲月沉澱的人品流金;

雖然不再活躍在影壇,但他「不以精緻利已為目標的人生,也不用流量、金錢衡量幸福,把自己放到最低,盡已所能幫助自我和他人自由快樂」的價值觀,卻能成為年輕人的榜樣。

頒獎台上,我看不到周博士的白髮,只看到“菜市場皇帝”,因為他容顏雖老,卻光芒日盛。

「發哥」這種,才是真正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