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西元前476或480年—西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家與儒家並稱“顯學”,百家爭鳴時期有“非儒家”之稱。
◉出身貴族
墨子出身於沒落的貴族家庭,其祖先是殷商王室,後代因變故從貴族降為平民,後簡略為墨姓。
◉名字由來
關於墨子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神奇的民間傳說,據說墨子的母親在臨產之際夢見一隻美麗的鳳凰飛入屋內,光輝耀目。於是便給新生兒起名為“翟”。
◉少年時代
墨子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親手製作木鳶、車轄與各種守城器。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時任魏國丞相的惠施說:“墨子大巧,巧製車轄!”,《公輸》中記載墨子與魯班在楚王面前比試各種守城器械,並最終勝出。
墨子曾從師於儒者,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
◉創立墨家
墨子因其思想與儒家相悖,最終捨棄儒家。並開始在各地聚眾講學,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並最終創立另一對立學派(即後來的墨家)。墨家組織嚴密、生活極端簡樸,其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幾點:
兼愛:主張無差別地愛所有人,反對以強凌弱,提倡相互之間的利他行為。
非攻:反對戰爭和攻伐,主張和平共處。
尚同:主張統一思想和行動,反對社會中的不平等和不公義。
尚賢:提倡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認為有才能的人應得到提拔。
節用:主張節儉,反對奢侈浪費,合理利用資源。
◉周遊列國
墨子在宋昭公時任宋國大夫,但後來地位下降。墨子曾東到齊,北到鄭、衛,並打算到越國,但終未成行。
墨子曾成功阻止魯陽文君攻打鄭國,並通過模擬攻守的方式,向楚王展示了即使楚國有魯班先進的攻城器械,宋國也有相應的守城器械防守,迫使楚國放棄了對宋國的攻擊。墨子曾多次訪問楚國向楚惠王獻書,並拒絕了楚王賜給他的封地。
越王許墨子五百里封地邀他做官。墨子提出“聽我的勸告,按我講的道理辦事”為條件,而不在意封地與爵祿,越王沒有答應。
墨子晚年曾企圖勸止項子牛討伐魯國,但以失敗而告終。
◉墨家三分
在墨子晚年,儒墨齊名。墨子死後,墨家分化為三個主要學派: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
◉衰落原因
墨家組織嚴密,不利於中央集權統治,遭統治者打壓:墨家擁有嚴密的組織結構,類似於現在的“黑社會”,在國家四分五裂時期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一旦國家統一,統治者便會對其進行政治上的打壓。
後繼無人:墨家影響力太大,一人撐起墨家學派。他去世後,墨家再也沒有同等影響力的領導者。
墨家思想與統治階層不合:墨家學說與當時統治階層的不合,遭到一定程度的打壓。
理想主義與現實脫節:墨家倡導的兼愛、非攻等思想與當時的社會現實不符。
墨家生活方式嚴苛:墨家主張極端刻苦的生活方式,導致願意加入的人越來越少。
儒家的興盛壯大:儒家受到統治階層的青睞,越來越壯大,墨家很難與之抗衡。
科學思想未受重視:墨家在科學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貢獻,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和傳承。
◉後世評價
毛澤東:“墨子是一個勞動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聖人,孔子不耕地,墨子自己動手做桌椅子。”
梁啟超:“論到人格,墨子真算千古的大實行家,不唯在中國無人能比,求諸全世界也是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