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簡介(明成祖朱棣)

2022-08-22朱棣

明成祖朱棣

我國歷史悠久,有5千年的燦爛文明史。這段期間有無數的能人異士登上了歷史的舞台,有無數可歌可泣,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被流傳了下來。這段期間皇帝的故事是最為人所知的了,因為我國古代是封建皇權社會,皇帝的權力是最高的,人們對於皇帝的認知度也是最高的,所以皇帝的故事是最容易被人們記住的。今天要說的這個皇帝,也是歷史上的一代聖主,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戰,攻打侄兒建文帝,並奪取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

朱棣當了皇帝之後第一件做的事情,居然跟建文帝一模一樣——削藩。身為資深藩王,又親自起兵造反奪得了皇位,朱棣比任何人都清楚藩王制度對於中央皇權的威脅。在幾年的時間裡,所有有威脅的藩王的軍隊幾乎都被拔除。

朱棣

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知識分子,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為了防備朱允炆,朱棣還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東廠,由宦官管理,除了用以監督官員,鎮壓建文帝舊部,還有一個秘密使命就是追查建文帝的下落。東廠的設立將明代的特務政治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並且為明代後來的宦官轉圈埋下了隱患。

朱棣

為開展對外交流,擴大明朝的影響,從永樂三年起,朱棣派鄭和率領船隊七次出使西洋,所歷三十餘國,成為明初盛事。永樂時派使臣來朝者亦達三十餘國,中亞的帖木兒帝國也與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來。

總的來說,明成祖朱棣還算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間,我國的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而且他還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為我們後世留下了一個寶貴的文化瑰寶。而他派鄭和出使西洋,也是宣揚了明朝的國威,促進了與週邊各國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