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簡介及生平事蹟(人物誌-名將篇-白起)

2023-01-09白起

白起(?-西元前257年),秦國名將,善用兵,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嶄露頭角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國國力強大,秦昭王繼續實施商鞅變法國策,積極推行軍功爵制度提拔平民出身的人{/b },訂定了東進擊敗三晉(趙、魏、韓)以謀天下的戰略。

西元前293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以阻秦東進,秦相魏冉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白起上任後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主力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最後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干河的土地。

此戰白起一戰成名,升任國尉。

白起

封武安君

西元前292年,升任大良造,發兵攻魏,奪取魏國六十餘城,為秦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

西元前286年,秦楚會盟,楚臣服於秦

西元前282年,楚王背棄秦楚盟約,聯合諸侯國合縱抗秦秦王聽說後決定攻打楚國

西元前281年,白起率軍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講和。

西元前280年,白起率軍伐楚,奪取楚國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越過秦楚邊境山區,自斷後援,分三路快速突進楚境,直圍楚國的都城郢都

西元前279年,白起率軍繞後,大破楚軍,並且攻占了楚國國都郢,迫使楚王遷都於陳縣。後來又繼續攻佔了楚國國巫、黔中兩郡。

此戰之後,秦王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白起名震天下

白起

上黨之爭

西元前274年,白起奉命攻打前來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在華陽大破趙、魏聯軍,俘虜趙、魏大將,斬首十餘萬。

西元前265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陘城,下五城,斬首五萬。

西元前263年,白起率軍攻佔了韓國野王,使韓國上黨郡通往國都的道路斷絕,韓王想將上黨郡獻給秦國,上黨郡守不願,反而是派人前去趙國,聲稱將上黨獻給趙國,想以此挑起秦、趙兩國的爭端。

趙王最後接受了上黨郡,派平原君前往上黨接收土地,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

白起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的第一個階段是秦大將王齜與趙大將廉頗在趙國的丹河防線相持三年的持久戰{ /b}。三年的持久交戰讓趙國的糧草供應出現困難,趙王急於結束戰爭,想要集中兵力與秦決一死戰,於是改變了堅守的策略,並且命趙括為將取代前線的廉潔

當趙王更換前線主將的同時,秦王也暗中派遣武安君白起奔赴前線領軍

白起領軍後,面對迫切想要決戰的趙軍,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策略。他命前線部隊擔任誘敵任務,在趙軍進攻時,佯敗後撤,將趙軍吸引進秦軍主力構築的袋形埋伏圈;然後從側翼派遣兩支奇兵,一支為輕兵兩萬五千人,長途跋涉,繞到趙軍背後,奇襲趙軍的最後一道防線百里石長城;另外一支繞至趙軍背後與前緣主力合力包圍趙軍

趙軍被包圍後,試圖衝擊秦軍壁壘,卻始終無法突圍,只得原地構築壁壘堅守,以待援兵。白起率軍圍困趙軍四十餘天,在趙將​​趙括突圍將其射殺,主將死後,其餘四十萬趙兵投降,白起在夜晚將四十萬趙軍降卒悉數坑殺

白起

將相失和

白起在長平之戰大破趙軍後,乘勝直入趙國境內,圍了趙國都城邯鄲,但是趙國派使者用重金賄賂了秦相範雎,離間白起和範雎的關係{ /b}說,白起功高,如果繼續立功,那您必定在他地位之下。於是範雎就以秦軍疲憊,急需休養為由,向秦王請命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應允,在趙國割地後的正月休兵,命白起回朝

賜死杜郵

秦軍在休養完畢之後,再度圍攻趙都邯鄲,當時白起染病,未能出征,秦王就派五大夫王陵為將,然而久攻不利。白起病癒後,秦王想要他來領兵繼續攻打邯鄲,白起就勸秦王說,邯鄲本來就易守難攻,如果有其他{ b}諸侯國救援,一天就能趕到。我們離了那麼遠去攻打別人的都城,如果被趙國和其他諸侯國裡應外合夾擊,一定會失敗,所以不可發兵攻打邯鄲

秦王沒有聽從白起的建議,只是當他不願出征,於是就改派王龔替王陵為大將,繼續圍攻邯鄲,雙方久戰,然而楚、魏聯軍已經出兵{ b}救援趙國,秦軍傷亡慘重。

白起知道秦軍敗後,就說秦王不聽他的建議才會有此大敗,秦王大怒,強行命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不願領兵,此後秦軍戰鬥失利的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白起被秦王遷怒,命他即刻動身領兵,白起只得帶病上路

白起率軍行至杜郵休整時,秦王仍是心有不滿,與范雎商議,認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出征,是心裡有怨言,不服秦王,於是就派使者前去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

白起自刎時長嘆,我本就該死,長平之戰我坑殺了趙軍降卒幾十萬人,這已經足夠是死罪了,隨後拔劍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