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雲飛的原型是誰(楚雲飛原型有多強?以一個師2萬人,力抗我軍兩個野戰軍45天)

2022-12-20楚雲飛

導讀:在熱門電視劇《亮劍》中,楚雲飛作為反派的主角,是晉綏軍中少有的能打仗的將領。日本特種部隊的山本一木對其評價甚高,說楚雲飛“槍法精道,膽識過人,戰術指揮能力突出,有戰略眼光”,就連狂傲的李雲龍也誇讚其「是條漢子」。

楚雲飛這個人物雖然是小說中虛構的,但現實中確有原型,他的原型就是閻錫山的愛將楚溪春。

楚雲飛

楚溪春是河北保定人,與楚雲飛一樣都是軍校科班出身,1922年畢業於著名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軍閥混戰時期,投靠到「山西王」閻錫山的門下,深受器重,是晉綏軍的「十三太保」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後,楚溪春升任第二戰區參謀長,輔佐閻錫山抵抗日軍,因作戰勇敢,多次受到南京政府嘉獎,還獲得一枚雲麾勳章。到1944年抗勝利前夕,楚溪春已經官居第8軍副總司令兼北路作戰軍總司令。

而真正讓楚溪春揚名全國,成為一位閃亮將星的是大同集寧之戰,他以一己之力,靠著東拼西湊的一個“雜牌師”,硬抗住了我軍兩大軍區野戰軍45天之久,並直接影響了華北戰局的走向。

楚雲飛

大同位於雁北高原,是連接八路軍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三大解放區的必經之地,1945年8月日軍投降之後,楚溪春帶領晉綏軍的先遣部隊,一路北上接收了太原、忻州等地,之後他又帶領騎兵部隊,連夜趕路搶佔了大同,切斷了八路軍三個軍區之間的聯繫。

1946年,內戰爆發後,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晉綏軍區和晉察冀軍區合力發動了晉北戰役,成功收復了除大同、忻州之外的所有土地和城鎮,並從四面八方完成了對大同的全麵包圍,只待解放大同,將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

當時駐守大同的楚溪春,手中只有一個暫編38師,以及一些保安隊和地方部隊,總人數加起來還不到兩萬,而包圍大同的八路軍兩大軍區的總人數超過10萬人。當時負責八路軍前線指揮的聶榮臻、張宗遜等領導人經過商量後,認為大同雖然城防堅固,易守難攻,但楚溪春手中兵力有限,而且「建制混亂不統一,戰鬥力低下」{/ b},若兩大軍區合力強攻,解放大同指日可待。

楚雲飛

1946年7月31日,晉綏、晉察冀軍區一共集結了5個旅,外加3個團的兵力,發動大同戰役。對於我軍的強攻,楚溪春充分發揮了部隊武器的優勢,在大同城外修建了大量的據點,節節阻擋我軍的進攻,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希望等到閻錫山和第12戰區傅作義的支援部隊。

戰鬥開始之後,我軍士氣高昂,很快就掃除了大同城外一些據點,不過由於敵人火力猛烈,人員損失也很大,使得後面的進攻並不順利,僅僅是清除大同外圍的據點,就耗時一個月的時間,一直到9月初才將大同城外據點全部攻占,完成了對大同的包圍。

憑藉著手中僅有的一個師兵力,楚溪春與我軍兩大軍區主力部隊打了一個月,損失僅有2000餘人,可見其在戰場指揮上卻有真本領。但苦守了一個多月,竟然沒有等來一支援軍,楚溪春開始著急了,他接連給閻錫山和南京政府發電求援。對於楚溪春的求援,閻錫山是有苦難說,當時太原到大同的沿鐵路、公路都被我軍切斷,晉綏軍根本無力北上。

楚雲飛

當時能夠幫上楚溪春的,只有第12戰區傅作義的部隊,於是南京政府幾次電令傅作義出兵支援。原本佔領綏遠的傅作義不想管晉綏軍的事,可南京政府下令將大同劃歸第12戰區,由傅作義管轄,這就讓他就不得不出兵了。

西北軍出身的傅作義熟知兵法,他並沒有帶兵直接趕往大同,因為他了解我軍必定早已部下重兵阻擊援軍,如果貿然進軍大同,很可能陷入「圍點打援」的被動局面。經過研究,傅作義決定採用「圍魏救趙」的辦法,派主力進攻集寧,一部前往大同佯裝救援。

集寧是晉察冀軍區首府張家口的門戶,傅作義清楚,攻打集寧,我軍一定會派軍救援,這樣一來大同之圍就會不攻自破。但這做法也有一定危險性,那就是大同城內的楚溪春一定要堅守城池,如果大同被攻破,那傅作義的「圍魏救趙」就必敗無疑。

楚雲飛

得知傅作義的部署後,大同城內的楚溪春下決心與城池共存亡,他白天親臨城牆指揮,晚上睡覺也把槍放在枕頭下,時刻準備城破後自殺殉國。 9月13日,集寧方向傳來消息,傅作義指揮部隊出其不意,攻佔集寧。集寧失守後,傅作義又派兵增援大同,面對敵人的前後夾擊,我軍最後決定撤軍,大同集寧戰役結束。

在我軍撤退過程中,楚溪春又率4000守軍出城追擊,與傅作義的第35軍合力,收復了陽高、陽春等城市,打通了平綏鐵路。大同集寧戰役的勝利,成了反對派大肆宣傳的焦點,而作為此戰的功臣,楚溪春也成了軍界的一顆新星,就連後來陳誠前去東北主政,第一個點名要的將領就是楚溪春,可見其受重視程度。

楚雲飛

結束語:

大同集寧戰役的失敗影響深遠,首先面對敵人的兩面夾擊,晉察冀首府張家口不久後失守,使晉綏、晉察冀兩大解放軍情況急劇惡化。大同、張家口失守後,傅作義、晉綏軍對我西北野戰軍的壓力增大,使西北野戰軍陷入被動,直接導致了後來胡宗南可以肆無忌憚入侵延安,對中國革命可謂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