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所中國大學,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逸夫樓。”
而如果把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逸夫大樓」在地圖上標示出來,效果是這樣的:
沒錯,邵逸夫老爺為中國內地大、中、小學和職業技術學校、師範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捐建了超過6013個項目。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建築物還有個英文名字— “Sir Run Run Shaw Building”。
沒錯,我們一生霸氣的邵老爺子有一個萌萌噠的英文名字-Run Run (「跑跑」)
雖然很讓人齣戲,但是「跑跑」這個名字卻最能概括邵老的一生,
他從光緒33年跑過了晚清、北洋、民國、抗戰、香港經濟起飛、改革開放等多段歷史大潮而屹立不倒,成為跨越兩個世紀的傳奇人物。
不過也因為「跑」得太快,他跑丟了愛情,也跑丟了親情,最後他過世後的時候,價值不止百億的TVB居然無人繼承,只能轉賣。
是什麼樣的緣由,讓他的4個子女和「錢」過不去?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出生於清光緒33年,寧波鎮鎮海鎮朱家橋老邵村的一個富商家庭,因為在家中排行“老六”,所以後人常稱其“六叔”“六老闆” 。
說起來,邵逸夫後來做起影視劇,還是家族影響。
他父親雖然是顏料商人,但也很有遠見,在窺視影視劇興起的苗頭後,就收購了上海的「笑舞台」大演武俠片,偶爾播放電影。
那時,還在上國中的邵逸夫在放學後,總會站在劇場的一個角落裡,磕著瓜子看好久。
等到1924年,邵逸夫的大哥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採用家族式經營,兄弟幾個分工合作,分別擔任會記、發行等事務,
就算還在上學的邵逸夫也得到個場務的職位,放學或假日要幫忙去街上發傳單。
「天一」拍片路數與後來的邵氏接近,多為古典演義、民間傳說及市井奇情 ,雖然故事老套,但是足夠吸引人。
「天一」像一匹黑馬殺入了影視市場,攪亂了一池春水,也迎來了上海明星公司的「六合圍剿」,妄圖將它扼殺在搖籃裡。
但天無絕人之路,邵氏兄弟避其鋒芒,將目光放在了被大企業忽視的農村和南洋市場上。
為了開拓南洋市場,會英文的邵逸夫被三哥拉去新加坡幫忙,自此開始其一生與電影業的不解之緣。
在新加坡,邵逸夫一共做了三件大事,
邵鄒人、邵醉翁、邵逸夫
第一,他衝破潮州幫、福建幫、客家幫等社團的封鎖, 跑戲院拉關係、去窮鄉僻壤拉流動帳篷放電影 。
當時的電影放映機需要手搖,於是邵逸夫與三哥常常一邊搖一邊大聲念對白,一天下來,手臂都抬不起來。
後來全球經濟危機,許多電影院只好關門停業,但邵逸夫大膽提議拍攝有聲電影,乘虛而入,捷足先登。
1931年,懂英文的邵逸夫前往美國購買有聲電影器材,途中輪船觸礁沉沒,命不該絕的邵逸夫抱著一塊小舢板在海上飄了一夜才獲救,之後繼續前往好萊塢買回了所需的「講話機器」。
1932年,邵逸夫高價請粵劇名伶薛覺生擔任主演,拍攝了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轟動一方。
《白金龍》的巨大成功使邵氏公司轉危為安,也讓邵逸夫陳薇中國電影史上有聲電影的開山鼻祖。
到了1937年抗戰前夕,邵氏兄弟的影視公司已經在東南亞各地擁有電影院110多家和9家遊樂場,建立了完整的電影發行網。
已經事業有成的邵逸夫,決定在這一年迎娶心愛的女孩-黃美珍。
一開始,邵逸夫和黃美珍的愛情根本不容於世俗!
那時邵逸夫剛當新加坡沒多久,常常跟著三哥去各戲院放電影跑業務,一次偶然在華英戲院的門口邂逅了黃美珍,並對她一見鍾情。
但他一個事業剛起步的窮小子,有什麼資格去認識一個精緻脫俗的富家女呢?
他只能把這份情誼埋在心裡,卻不想去好朋友家中作客時,再次遇到了黃美珍。
當邵逸夫兄弟在新加坡創業時,新加坡富商餘東璇對他們十分賞識,邀請他到家裡作客。
那天,他們受邀來到餘府,餘東璇親自出門迎接,身旁還站著一位身著白色連衣裙、清新脫俗、氣質高貴典雅的美貌女子。
餘東璇介紹說:「這是黃美珍小姐,我的女朋友」。
邵逸夫似乎聽見了自己心碎的聲音,他勸自己:該死心了。
飯後,餘東璇和三哥在書房談合作意向,讓黃美珍陪邵逸夫在院子裡轉一轉,兩個年輕人在花園裡邊走邊天南海北的聊起來。
尤其是聊到電影,兩人很多觀點都不謀而合,簡直是相見恨晚。
邵逸夫的愛火重燃,黃美珍也被這個小自己5歲的才華洋溢的弟弟吸引了,
她常藉故到邵氏機構探望邵逸夫,如果有時間,兩人就到公司屬下的戲院看一場電影,感情與日俱增。
之後黃美珍也積極參與邵氏機構內部的事物,出謀劃策,幹練又睿智的一面,再次深深的吸引了邵逸夫。
但邵逸夫一直不敢捅破這層窗戶紙,餘東璇對自己有恩,黃美珍又是餘東璇的女友,三哥知道後也勸他放棄這段感情,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抉擇。
等到1932年,邵逸夫經歷了輪船沉沒的生死考驗,《白金龍》帶來的名利誘惑,依舊忘不了黃美珍。
所以,他鼓足勇氣親自到餘府,向餘東璇坦白了自己與黃美珍的愛意。
餘東璇大概早就察覺到他們的異樣了吧,沉默了片刻,哈哈大笑的說:
“你們的事我早有察覺,君子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愛,就不用顧及這麼多,難道讓美珍一輩子陪著我這個老頭子嗎?”
1937年,在自己事業的頂峰,30歲的邵逸夫給了黃美珍一個盛大的婚禮,當天餘東璇還派人給他們送去了50萬元的大禮表示祝賀,邵逸夫和黃美珍熱淚盈眶。
婚後, 他們很快就有了長子邵維銘,之後又有了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雲及幼子邵維鐘。
1942年,抗戰爆發,邵逸夫不顧生命危險,走上街頭播放抗日電影及發傳單,不久更被日本憲兵隊抓走,被關進監獄打得皮開肉綻。
「邵氏」戲院也被摧毀殆盡,沒有邵逸夫在身邊的日子裡,黃美珍一邊獨力苦苦支撐邵氏家業,一邊想辦法托關係救出邵逸夫,可謂風雨同舟,相濡以沫。
可是慢慢的,孩子和家庭瑣事絆住了她的腳步,黃美珍的精力開始跟不上邵逸夫的野心,也是在這個時候,方逸華出現了。
1952 年,45歲的邵逸夫來到邵氏戲院樓上的夜總會聽歌,正準備離去時,被一首甜美的《花月佳期》留住了腳步。
邵逸夫覺得這個聲音十分耳熟,他揮手招來侍者問道:“這位小姐的聲音好像在哪裡聽說過。”
侍者說:“這是方逸華小姐,是最近紅遍南洋的歌手,她的母親就是20年前上海‘舞國紅星’方文霞。”
邵逸夫這才恍然大悟,立刻讓侍者送上一大束鮮花。
不一會兒,方逸華微笑著來到邵逸夫面前,彬彬有禮地說:“邵先生您好,我在上海時就看您拍的電影,也聽長輩們講過您的許多故事。”
演出結束後,邵逸夫帶著方逸華一起吃了宵夜,席間一番長談,邵逸夫驚喜地發現方逸華不僅人長得美,歌唱得好,而且還懂得許多業務經營管理上的事,
這正是他的公司最缺的人才,邵逸夫力邀她加盟邵氏公司。
說實話,那時候追求方逸華的人很多,其中也不乏富商豪紳,只有邵逸夫是最特別的,許給她的不是珠寶安逸,而是邀請她一起奮鬥。
方逸華心動了,她想知道換一種活法會是什麼樣的未來。
不顧親友的勸阻,方逸華在歌唱事業最如日中天的時候,退出了歌壇,加入了邵氏公司,從文員從採購部做起,一步一步學習管理知識,走到了和邵逸夫並肩的地方。
她是他的左膀右臂,她幫他建立電影帝國,她勸他進入電視業。
他勤力,她比他更勤力,他嚴厲,她比他更嚴厲,他不願出面的事,由她出面,他為人順和,從不出惡言,所以需要黑臉的事情,都由方小姐出面。
他倆一起並肩博殺五十多年,卻一直分開居住,兩個人各有各的居室,只在周日相聚一下,
這麼多年,她不像是邵逸夫的妾室、妻子,更像是助手,夥計,以及拍檔。
方逸華從沒有想過要威脅黃美珍的地位,但黃美珍第一次感受到了威脅:
她太像年輕時的自己了,精明強幹又青春靚麗,這正是如今的自己做不到的。
等到外界第一聲喊方逸華「六嬸」的聲音傳出,黃美珍知道到了自己該走的時候了。
晚年黃美珍帶著兩個女兒一直住在美國,一直到1987年離世,享年85歲。
邵逸夫還是愛黃美珍的,發妻離世他悲痛欲絕,邵氏影業停業一年哀悼,
他說,黃美珍是對自己人生影響最大的兩個人之一,她是一等一的好妻子,樣樣都好,“回到家裡我沒有麻煩。”
邵逸夫是沒煩惱,黃美珍卻直到去世,都在牽掛他們的父子關係。
邵逸夫覺得父母溺愛會毀了孩子,所以在兩個兒子出生後沒多久,就將他們送去了新加坡哥哥身邊,易子而教。
也許邵逸夫是用心良苦,但是對孩子來說,沒有幫父母陪伴的成長,到底是一種缺憾。
邵維銘和邵維鍾兄弟兩個,只能透過父親的電話問候,感受那為數不多的父愛。
都說父愛如山,他們感受到的只有如山般的壓力。
因為是名人之子,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兄弟兩個都曾在新加坡被綁架過。
邵維銘於1964年春節期間被綁12天,六叔繳50萬港元贖金後平安獲釋;小兒子邵維鍾也曾於1971年在家門口被擄走,後來從綁匪車廂成功逃脫…
而兒子被綁期間,邵逸夫竟然絲毫未耽誤工作和看片。
據蔡瀾回憶,邵逸夫長子邵維銘1964年春節在新加坡被綁架,邵逸夫看試片看到一半時接到綁匪電話,要他支付300萬贖金。
而邵逸夫吩咐人不要停止播映,事情等他看完電影再處理。
過了幾天,邵逸夫前往新加坡,經一番討價還價,才以100萬港幣的贖金救回了被綁架12天的兒子。
周圍的人包括方逸華都很驚訝,自己的兒子難道沒有樣片重要嗎?贖金都敢討價還價不怕綁匪撕票嗎?
邵逸夫卻格外的淡定:“既然對方求財,孩子就不會有危險,著急有用嗎?”
著急是沒有什麼用,但是邵逸夫格外的冷靜,難免會讓人讀出其他的意思——「不重要」。
邵維銘和邵維鍾兄弟兩個長大後都曾進入邵氏工作,準備接手家族公司,但是最終卻都被逼退,究其原因,還是方逸華。
據說方逸華做事情很絕,但凡是她看不順眼的,一律「一刀砍」。
而且還有些主觀獨裁,從不客觀評價人和事,曾一口氣裁掉技術部大批職員,在香港引起巨大轟動。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一家不容二主,邵逸夫性格和善不和方逸華計較,不代表邵維銘和邵維鍾兄弟能忍氣吞聲。
因為觀念不同,雙方不只一次產生摩擦,邵逸夫想要冷眼旁觀,看幼鳥在磨礪中站起來。
卻不想兄弟兩以為他是偏幫方逸華,一氣之下辭職回了新加坡,打理新加坡的地產生意,安心做起了「房東」。
因為這次的芥蒂,父子雙方幾乎有20多年的時間沒有來往,就連孫女邵淑琳98年潛水溺斃的消息,邵逸夫也是從報紙上得到的消息。
2004年,據邵仁枚的兒子邵維鋒說:“香港的生意早有方逸華打理啦!不用維銘去香港。”
當時邵維銘在新加坡接受訪問時直言:“我不會回香港,為什麼要回去?”
直到2007年邵逸夫參加頒獎禮,他的兩個兒子才終於露面,雙方關係開始好轉。
邵維銘接受採訪時笑著說:“我和阿方姐,好得很啊!啊,應該叫‘方小姐’做‘邵太’。”
方逸華幾乎用一輩子的時間,終於讓邵維銘兄弟兩個接受了她。
1997年,也就是黃美珍過世10年後,90歲的邵逸夫和62歲的方逸華註冊結婚,這時他們已經在一起45年了。
她這一生在求什麼?
若說是財,這45年裡,方逸華沒有要自己的孩子,幾乎將一生都奉獻給了TVB。
七十年代起,邵逸夫又在方逸華的助力下成立基金會開始做慈善,助力內地的教育事業, 前前後後投入超100億港元、建設各類教育項目6013個,幾乎捐空了家底。
邵逸夫晚年想要歸隱,讓兩個兒子接手TVB產業,但是兩個兒子不想這個掛著方逸華名字的江山,拒絕繼承。
方逸華也表示要一起歸隱不願接手,逼得邵逸夫從80歲起,不得不打起精神來給TVB找買家。
最終,邵逸夫出手套現86億,宣布邵逸夫時代正式結束。
總的來說,邵逸夫的遺產分為了三個部分,一部分注入邵氏基金會,繼續支持教育和醫療事業,
還有一部分在02年成立了邵逸夫獎,每年拿出100萬美元獎勵在天文、醫學和數學上有卓越成就的學者,被譽為「東方的諾貝爾獎」。
最後一部分,是邵逸夫早在很多年前就立下的遺囑,避免了4個子女和繼母方逸華爭產的鬧劇。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香港清水灣公寓去世,享年107歲。
3年後,方逸華因病去世,享年83歲。
多少的恩怨,都隨風消散了。
邵維銘兄弟在新加坡也是行業佼佼者,沒有了邵逸夫,沒有了方逸華的光環,他們才能大放異彩,不浪費父親的狼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