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楚莊王「裝」出新境界

2024-11-09楚莊王

7 楚莊王沒人比我更能裝

很多人都想走上人生巔峰,在努力的過程中,大家可能會遇到阻力和困難,如果你遇到了自認為無法解決的問題,該怎麼辦?在有些情況下,你可以嘗試“假裝鎮定”這個小竅門,或許立馬就能解決問題!

比如,你感到非常緊張,心臟跳得很快,汗不停地流,這時該怎麼辦?你可以用紙巾把汗擦乾淨,然後假裝鎮定。

有的時候,人的外在表象確實容易迷惑旁觀者,而我們這回要講的楚莊王,就是一個擅長用外表迷惑他人,或者說特別能“裝”的人。

之前我們講過城濮之戰以楚國戰敗而告終。這場戰爭削弱了楚國的實力,沒過幾年,楚成王被太子商臣逼迫自殺,商臣繼位,便是楚穆王。

楚穆王對城濮之戰的失敗很不甘心,他一方面勵精圖治,發展楚國,一方面抓緊操練兵馬,發誓要與晉國決一雌雄。

在楚穆王的領導下,楚國首先吞併了附近的幾個小國,接著又將中原的陳、鄭等國拉到自己的陣營。公元前614年,楚穆王雄心勃勃,豪情萬丈,準備進一步擴大楚國的勢力。然而就在這一年,楚穆王去世了。

滿朝文武心說:“剛想跟著大王您好好乾,結果您自己先入土了。”

接下來,楚穆王的兒子熊旅繼任國君,這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楚莊王。他身上擔負著振興楚國的重任,那麼,這麼重的擔子他該怎麼擔?

楚莊王

在外人看來,剛即位的楚莊王什麼正事也不干,整天聲色犬馬。

西元前613年,晉國看楚國忙於辦喪事,新任國君又不理政事,正是稱霸的好機會,所以趕緊會盟諸侯,訂立盟約,把原本被楚國拉過去的陳、鄭等國變成了自己的附庸。第二年,晉國更是在楚國的家門口攻打依附楚國的蔡國。

楚國的大臣們群情激奮,摩拳擦掌,誓要與晉國決戰。至少,不能把剛剛獲得的那點兒成就丟掉。

可楚莊王這時還很年輕,似乎已經沒有什麼人能阻止他盡情享樂了。除此之外,他對別的事情全無興趣,包括國家的政務,他也做到了……“完全”不放在心上。

轉眼間,三年過去了,楚莊王每天只做三件事:打獵,喝酒,和美女談戀愛。

大臣們都急了,心想:我們怎麼碰到了這樣的領導,整天不理朝政,天天就知道吃喝玩樂,這麼下去對身體也不好啊,別年紀輕輕也去世了,咱們得勸勸大王啊。於是,大臣們紛紛勸諫楚莊王不要再耽於享樂。

聽大臣們說得多了,楚莊王乾脆在宮門口掛起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進諫者,殺毋赦!”

一聽到國君說要殺頭了,一部分大臣立刻就換了另一副面孔,開始稱讚楚莊王做得很對。而另一部分大臣即使著急,也不敢明著進諫了,只能憋在心裡。

總之,沒有人再敢向楚莊王進言,他的耳邊清淨了。

有一天,終於有大臣忍不住了,來找楚莊王。這個大臣叫伍舉,他可不是一般人,著名的軍事家伍子胥見了他,還得喊一聲爺爺。

伍舉來找楚莊王的時候,楚莊王正端著酒杯,嚼著鹿肉,醉醺醺地觀賞歌舞。看到伍舉進來,楚莊王瞇著眼睛問:“你來做什麼?是要喝酒,還是要看歌舞?”

伍舉聽完,誠惶誠恐地回道:「我見大王喜歡娛樂,但是歌舞看多了也難免會無趣,所以特意來湊熱鬧,為大王解悶。最近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腦袋太笨,怎麼也猜不出來。

楚莊王聽完面露喜色,心想這個伍舉真是很會說話,不逼著他勵精圖治,而且眼光也好,居然能看出來他很英明。他放下酒杯問伍舉:“什麼謎語?有那麼難猜嗎?你且說來,看看寡人能否猜出謎底。”

伍舉說:“楚國的南山有一隻巨大的鳥,整整三年,不飛不動也不叫。大王啊,我腦袋笨,您知道這究竟是為什麼嗎?”

楚莊王聽後,心裡明白伍舉的這個謎語是在影射自己,於是回道:「這個謎語,簡單得很,我猜著了。告訴你吧,這隻鳥可不是普通的鳥。三年不飛,是在積蓄力量,豐滿羽翼;三年不動,是在運籌帷幄,決定志向;三年不叫,是在觀察外界的發展變化,策劃策略。就等著瞧吧。

伍舉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覺得楚國還是有希望的,便高興地退了出來。

這就是成語“一鳴驚人”的出處。

楚莊王

此後,楚莊王開始聽取大臣的建議,他整頓內務,招攬人才,嚴肅朝綱,厲兵秣馬,楚國的方方面面很快就進入正軌,換了新氣象。

公元前597年,在孫叔敖的輔佐下,楚莊王親率三軍北伐鄭國,楚軍在擊敗鄭軍後,又與晉軍展開邲城之戰。擁有六百輛兵車的晉國軍隊,經此一役幾乎全部覆滅,楚莊王終於做到了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之後,楚莊王又陸續迫使魯、宋、鄭、陳等國歸順楚國。

在楚莊王統治時期,楚國的國力強盛至極。就這樣,繼齊桓公、晉文公之後,楚莊王成為春秋時期當之無愧的第三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