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雲飛簡介(楚雲飛左膀右臂,為什麼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沒有隨楚雲飛高升?)

2022-11-28楚雲飛

#影視雜談#

在亮劍中,雖然獨立團政委這一職務在趙剛之前一直處於虛設的狀態,但自從趙剛到獨立團之後,這個能文能武關鍵還能鎮住李雲龍的政委就成了獨立團另一個核心人物,老李和老趙在抗戰年代是難以分開的兩個人。

楚雲飛

那麼在國民黨軍隊,有沒有政委呢?答案是沒有,思想政治工作在國民黨內推行過一段時間,但無疾而終,即便如此,358團楚雲飛身邊也有一個類似於趙剛這樣的重要角色,那就是中校參謀長方立功。

楚雲飛

我們可以看到在電視劇一開始,這個方立功就在楚雲飛左右,對李雲龍惡戰坂田聯隊,攻打平安縣城等戰役,以及李雲龍危難時刻幹掉叛變的錢伯均,救下單刀赴會的楚雲飛時,這個方立功都能給出一番科學的戰局分析,客觀的敵我力量對比,甚至楚雲飛不在團部時,方立功也能獨自維持358團正常運轉,可見其綜合能力極強,是楚雲飛的左膀右臂。

然而在大孤鎮李雲龍和楚雲飛產生矛盾,緊接著就是日軍投降,雙方摩擦不斷,此後楚雲飛身邊已經沒有方立功,要知道解放戰爭初期,楚雲飛就被杜聿明吊調往第五軍,從雜牌軍搖身一變嫡系王牌的少將師長,可以說是一步登天,楚雲飛帶走孫銘等老部將的同時,為何沒有帶走方立功這樣一個得力助手呢?

細思之下,這個方立功或許並不簡單。

01方立功或是一顆安插在楚雲飛身邊的棋子

眾所周知,楚雲飛是黃埔五期高材生,不但深得學長杜聿明器重,更是蔣委員長嫡系,最重要的是楚雲飛有真本事,上戰場後從見習排長做起,一步步穩紮穩打,有兩點非常突出。

楚雲飛

一個是槍法如神,楚雲飛當年主動要求去獨立團觀摩學習,一開始就帶著孫銘上尉和獨立團比武,孫銘的一指禪肯定是很精彩,但楚雲飛的槍法卻著實讓李雲龍都忍不住較好。

只見楚雲飛雙槍齊發,兩隻鳥應聲落下,所以楚雲飛的槍法已經不是靠瞄準,而是憑感覺,除此外楚雲飛單槍匹馬追擊敗逃的錢伯均,出槍速度之快也是讓人吃驚的,因此楚雲飛槍神入神,或許已經超過趙剛。

楚雲飛

第二個是作戰分析嚴謹細緻科學,這是不善奔跑的暫七師師長常乃超的一段評價:「我在作戰廳曾接到過楚雲飛的一份戰局分析,字跡工整有力,思路明了清晰,預想嚴謹透徹,既有數字又有形勢評估,只可惜,那時蔣介石聽不進不同意見…”

楚雲飛

那麼楚雲飛既然因出身黃埔被蔣介石看重,又因素質很高在部隊聲望較高,如何能在閻錫山的手底下幹的順風順水?

要知道這個閻老西可是出名的小氣,閻錫山統治山西長達38年之久,是名副其實的“山西王”,早在北伐戰爭之前就是擁兵自重的大軍閥,歷來與蔣介石不合。屈服於國民政府也不過是韜晦。

到了抗日戰爭時,蔣介石想盡辦法讓晉綏軍縮編,一味督促閻錫山主動抗擊日軍,正是為了削減閻錫山的實力,而閻錫山為了維護自己在山西的統治,在抗日方面得不到蔣介石的經費支持,加上正面抗戰損失慘重,後期往往採取消極抗日態度。所以閻錫山和蔣介石之間明爭暗鬥早已是眾所周知的秘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楚雲飛也能幹得不錯,一個團就有5000人之眾,是人員充足武器精良的加強團,可見閻錫山對楚雲飛也很器重。

楚雲飛

然而楚雲飛這樣的蔣介石嫡系放在閻錫山手下,不過是老蔣安排在閻錫山身邊的勢力,楚雲飛終歸不會在閻老西手裡乾一輩子,這一點閻錫山很清楚。

而閻錫山允許這種情況存在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楚雲飛也是山西人出身,是老鄉,山西人的老鄉情節是一種自帶屬性。第二個原因就是閻錫山未必不會在楚雲飛身邊安排一個人物來掣肘楚雲飛。

楚雲飛

這個人正是參謀長方立功,有兩處劇情可以說明。

第一個是李雲龍與坂田聯隊惡戰,358團就在遠處作壁上觀,楚雲飛一時間替這支八路軍部隊擔憂起來。

方立功:“團座,這回八路可是碰上硬碴子了,這是日軍第四旅團坂田聯隊,忻口會戰的時候,坂田一個聯隊硬是打垮了中央軍的兩個師”

楚雲飛

楚雲飛:“這回八路軍遇到麻煩了,他們裝備太差,彈藥不足,跟這樣強悍的對手交火,恐怕是兇多吉少”

楚雲飛:“我們得想辦法支援他們一下,就算是砲火支援也好”

楚雲飛

方立功:“團座,此事恐怕我們無能為力,二戰區閻長官曾三令五申,配合八路軍作戰,要有戰區長官部的書面命令,一兵一卒不得調動”

從這段對話來看,方立功是楚雲飛下屬,當長官意願發出,下屬只能服從,但方立功卻開口閉口都是閻錫山的禁令,不像是楚雲飛的參謀長,卻更像上級下來的特派員。

然而對於方立功的阻止,楚雲飛這樣血性的人竟然也只能說好吧,可見楚雲飛意識到什麼,那就是方立功就是閻錫山派到他身邊的眼線,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方立功如實上報閻錫山。

第二件事是李雲龍幫助楚雲飛解決錢伯均兵變,李雲龍卻順走一個營的裝備,照理說一整個營的裝備,特別是錢伯均是一個加強營,整整2000人的裝備,還外加迫擊砲、擲彈筒等重武器被李雲龍拿走,楚雲飛能這樣輕輕鬆鬆就躲過上級追責嗎?

楚雲飛

但事實上楚雲飛在這件事之後並沒有受到半點影響,關鍵原因便是方立功從中周旋。方法是多報幾份戰報,多報一點戰鬥損失。

楚雲飛

請問閻錫山是傻子嗎?一個營的裝備怎麼寫戰報?營的損失是一份報告就能說清楚的嗎?何況還是一個加強營的規模,但偏偏方立功的戰報就替楚雲飛打了圓場,擦了屁股,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方立功的話在閻錫山那裡份量不輕,同時方立功也不一定僅僅是閻錫山的棋子,這項設想也是很有可能的。

楚雲飛

從這兩點可以看出方立功極有可能是上級安排在楚雲飛身邊的眼線,時刻監視楚雲飛舉動,那麼這樣大的一雙眼睛,楚雲飛一旦脫離晉綏軍,也就不會希望將方立功帶在身邊了。

02方立功或是情報人員,戴笠手下強將,也是楚雲飛所不能容忍的

原著中楚雲飛上了一個陸大將軍班直接升為少將,從晉綏軍調到第五軍做了八十九師師長,王牌中的王牌。

而方立功呢?

原著中方立功去往上海任職,但究竟官居何職從事什麼工作便不得而知,但上海歷來是地下情報工作的主戰場,不難猜測方立功是諜報人員。

楚雲飛

方立功有軍銜,而且還不低,只能是軍統的人,這種夠得到少將級別的軍官,必定是戴笠手下一員大將,要知道軍統各分站站長都是少將級別,方立功在軍統的地位應該不低。

雖然楚雲飛一生坦坦蕩蕩,對政治內鬥和詭計不屑一顧,卻也不得不提防這些勢力,所以當楚雲飛要調離晉綏軍序列時,方立功也面臨一個職務提升的關鍵時刻,方立功要離開,楚雲飛也就順勢批准了。

楚雲飛

到了後來的廈門戰役,國民黨敗退的最後一站,楚雲飛已經是25軍中將軍長,此時我們又看到了那個久違的方立功。

楚雲飛

此時方立功是二十五軍少將參謀長,在一位參謀的催促之下與楚雲飛共同離開駐地,前往港口乘艦。

楚雲飛最後捧起一抔黃土,裝進一個裝飾精美的盒子裡,因為此生恐怕回不到家鄉,再看看緩緩降下的軍旗,楚雲飛搖下車窗,不肯再看一眼。

而方立功一句多餘的話也沒有,只是靜靜看著楚雲飛的感慨萬千,冷靜又冷漠。

楚雲飛

恐怕此時方立功突然調回到楚雲飛身邊的只要目的,依然是監視楚雲飛,以確保楚雲飛能登上艦船,同時也為駐守金門做準備,畢竟金門這個小島的位置太過重要,就好比當年晉西北358團時期一樣,需要方立功來掣肘楚雲飛。

03方立功戰略眼光短淺,不及楚雲飛,不受杜聿明重視是必然

楚雲飛離開晉綏軍帶走多少老部將已經無從得知,但曾經不離楚雲飛左右的孫銘上尉應該是必須帶走的,這個人對於楚雲飛,就好比魏和尚對於李雲龍,都是功夫極高,和楚雲飛有過命交情的人物,比如在李家鎮兵變,楚雲飛只帶了十一個人的警衛班和孫銘,打到危急時刻就剩下孫銘和楚雲飛,要不是李雲龍及時趕到,楚雲飛難以全身而退。

楚雲飛

在後面的淮海戰役,楚雲飛曾經擔負堅守任務,這其中就出現過一個孫團長,我想應該就是孫銘。

那麼除了孫銘,楚雲飛當八十九師師長的時候也沒有看見過老人,更沒有方立功,可見楚雲飛並不看重方立功,原因很簡單,方立功的軍事素養不是楚雲飛所稀少的,而孫銘的戰鬥素養是楚雲飛最必須的。

楚雲飛

方立功作為楚雲飛左右手,其軍事思維往往是中規中矩,打仗也是比較穩健,和李雲龍、張大彪這樣喜歡出奇制勝的軍官截然不同,方立功更善於兩軍對壘排兵布陣,但這也就暴露出方立功比較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策略眼光短淺。

李家鎮兵變時,李雲龍順走一個營裝備,方立功表示了他對八路軍的偏見:“可是把我團的兩翼安全交給八路軍,這是否有些不妥”

楚雲飛

楚雲飛:“對於八路軍,你不應該敬而遠之,要主動貼上去了解他們,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有著信仰的愛國者”

相較於方立功,楚雲飛則更加顯得大度和充滿前瞻性,他主張接近並了解甚至融入八路軍,這並不是親共表現,

而是為了熟悉敵人,但方立功根本想不到這一層,滿腦子都是對領袖絕對忠誠,對敵人絕對打擊。

楚雲飛

對於抗日戰爭之後的設想,方立功還沒有開始思考,楚雲飛已經看到雙方劍拔弩張的形勢,這也是方立功目光短淺的表現。

楚雲飛

所以方立功相比楚雲飛缺乏更加細緻深入的分析能力,以及更加卓越超凡的戰略眼光,屬於穩健型將領,並非悍將猛將,那麼抗日戰爭結束後杜聿明要選將,必定會徵求師弟楚雲飛的意見,肯定是不會費力把一個平事平平,缺乏戰略眼光的方立功收入麾下,如此方立功只能另謀出路,前往上海任職。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