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獎閉幕式,頒布影帝「雙黃蛋」!
胡歌和大鵬,分別憑藉在《不虛此行》和《第八個嫌疑犯》{/b }中的表演,斬獲金爵獎影帝。
消息放出的一瞬間,就衝上熱搜第一!
身為一般觀眾,可能很多人都沒想到,為什麼這次大鵬能拿到影帝的頭銜?
在我們印像中,大鵬一直都是個普通的喜劇人而已,他的《煎餅俠》《縫紉機樂隊》雖然叫座,但在不少人看來,依舊存在不少瑕疵。
都說喜劇人出演正劇,是降維打擊,在老一輩喜劇人如葛優、範偉、趙本山斬獲影帝頭銜後,但除了張小斐,很多喜劇人在影帝影后這一殊榮上,都無所獲,包括沈騰和賈玲。
誰都沒想到,大鵬會以一個喜劇人的身份,站在中國電影的演技之巔。
轉型這麼多年,大鵬演技終獲認可,這是他默默耕耘的結果,也是他努力打破自己之前的形象,謀求從喜劇演員到真正演員轉變的結果。
今天我們都為大鵬高興,而大家對大鵬這個人,或許也多了一絲好奇。
近日,作為特邀媒體,番茄君就有幸參加了《第八個嫌疑犯》的上影節發布會。
發表會上,導演李子俊,主演大鵬,林家棟,孫陽等人悉數出席,整場發布會,主創們不僅介紹了《第八個嫌疑人》拍攝過程的問題,還扒出了許多有趣的小事兒。
其中最吸引聚光燈的,就是大鵬了。
發表會上,大鵬回答了不少關於自己角色「陳信文」的問題,甚至在談及拍攝之初和減肥過程的時候,一度真情流露,讓番茄君禁不住對大鵬的整個職業生涯,有了濃厚的興趣。
實際上,縱觀大鵬火起來的這20年,他身上總是伴隨著各種爭議。有人說他天賦異禀,有人說他虛偽做作;有人說他演技爆炸,有人說他靠關係上位…
每每提及大鵬,總有說不完的話題,藉著大鵬終獲影帝這一殊榮,番茄君不妨把大眾對大鵬的爭議,擺上檯面——也是時候,解開他身上的三個「未解之謎」了。
一、「譁眾取寵」還是「真材實料」?
2011年時,德國電視台播出了一部網劇,名叫《炸彈妞》,這部劇是小品形式,完全顛覆了傳統女性的角色定位。
劇中頗多「大尺度」的搞笑場景,被全世界觀眾喜歡。
而《炸彈妞》播出的時候,當時還叫董成鵬的大鵬,已經靠著中國網路第一個脫口秀節目《大鵬嚷吧嚷》 ,變成了小有名氣的主持人。
當主持,並不是大鵬的人生目標,他小時候的夢想,是組樂團。但事與願違,變身北漂一族後,大鵬遇到的機會,就是這檔《大鵬嘚吧嘚》。
這也讓大鵬給自己打了人生的第一個標籤「主持人」。
彼時,中國網路剛興起,傳媒業一片藍海。
大鵬偶然間看到了《炸彈妞》,他靈機一動,心裡有了拍中國版的想法,沒多久,這部人盡皆知的網劇就橫空出世。
這部劇,不僅改變了網路網劇的生態,更將大鵬這個當時名不見經傳的主持人,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部劇採用《炸彈妞》的操作方法,主打無厘頭情景短劇,用一些腦洞大開的方式,迅速火遍互聯網圈。
人紅是非多,該劇雖然播出效果極佳,但大鵬也被打上了「擦邊」、「搞噱頭」的標籤。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也是目前,大鵬身上爭議的根源之一。
但實際上,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在這部劇中,大鵬的一些天賦,已經逐漸顯現出來。
而這,都是促使他以後走上演員、導演甚至製片人道路的真材實料。
首先,整部劇都有出色的網感,雖然有些笑話是互聯網熱梗,但不可否定的是,大鵬利用才華,讓它們得到了最為廣泛的傳播。
喬杉,就是大鵬一手捧紅的,到現在16年過去,提起喬杉,大家依然會想起他在劇中的精彩演出。
其次,雖然是網劇,但大鵬和其他演員在劇中的表演,卻一點都不含糊。
這也是大眾看到這樣無厘頭的喜劇,能沉浸其中並被帶入的原因。
最後,不得不佩服大鵬的眼光,現在半個娛樂圈的紅人,幾乎都在這部網劇中出現過。
例如11年前的沈騰,當時很多人還不認識他。
例如剛剛聲名大噪的孫儷和鄧超。
例如那時候還不是50億女導演的賈玲,
再例如當今的小花一姊楊冪。
還有林志玲、韓庚、韓寒、白百何、騰格爾、文章、吳奇隆、湯唯、宋小寶、潘斌龍…
細細看就會發現,這些人當時其實都不太出名,但在之後的一段時間,都在娛樂圈產生了現象級的效應。
一方面,是明星們自身努力的成果,另一方面,不得不佩服大鵬的眼光。
我們可以說比起“譁眾取寵”的評價,大鵬的“真材實料”,顯然來得更多一些。
這部網劇讓大鵬徹底火了,也成了他日後進軍電影的契機。
因為網劇和電影之間存在鄙視鏈,大鵬之所以拍“煎餅俠”,就是因為有一次,他被製作人嘲諷“拍的東西上不了檯面”。
而這種觀點,也是現如今,大多對大鵬有偏見的人,一直心存的芥蒂。
轉戰大銀幕後,大鵬的才華被徹底釋放,我們彷彿看到一個優秀演員的誕生,但他身上的第二個謎題,也隨之浮現。
二、「作秀」還是「敬業」?
在《第八個嫌疑犯》發表會上,番茄君問了大鵬一個問題:電影中到底是透過怎樣的增肥減肥去塑造角色的?
說到這個問題,大鵬的回答裡,一方面透著真誠,一方面也有真情流露。
大鵬提及,為了將片中陳信文的角色塑造到最好,他跟導演和編劇老師,商量了很久。
最後確認,年輕時的陳信文,因為意氣風發、又是老闆,所以應該是白白胖胖的;而21年之後的陳信文,因為已經流落異鄉躲避追捕,所以應該衣衫襤褸,比較瘦弱。
於是,大鵬開始了瘋狂的增肥和減肥。
影片開拍的時候,他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增肥20斤,因為先拍攝年輕時的戲份,所以開機前兩個月,大鵬就開始瘋狂增肥,短短兩個月時間,增肥20斤。
用他自己的話說:肚子上肉多到都坐不下去了。
隨後拍年長的戲份,他又要開始減肥。
為了讓他的減肥留出時間,導演在5月份之後,開始拍林家棟的戲份,大鵬就利用這中間的43天時間,集中減肥了30斤,回到了比自己開拍前還更加精瘦的樣子。
減肥期間,他不吃有味道的東西,基本上都是白水雞胸肉和水煮菜,每天運動四次,兩次有氧兩次無氧。
聽完這些,我們驚嘆於大鵬的自律。
在他第一時間對導演和編劇想要表達感謝時,番茄君體會更深的,是他對演員這份職業,和角色本身的尊重。
大鵬說話十分平易近人,絲毫不冷淡,說經歷也是娓娓道來,與番茄君接觸到的其他明星相比,既親民又接地氣。
而且,他不斷表示,這件事如果不是我的提問本不想說出來的,因為這是「演員應該做的」。
話裡話外,敬業的品質都透了出來。
其實,不少人質疑大鵬“作秀”,是因為他曾經在《受益人》中的一段片花。
電影宣傳的時候,曾放出「野生大鵬」的特輯,特輯中,大鵬帶妝穿行在最繁華的重慶街頭,無一人認識他。
他甚至拿了個碗去乞討,跟街頭歌手合唱,也沒人認得出來。
有人質疑,這不是「作秀」是什麼?
其實,大鵬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檢驗自己帶妝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徹底融進「吳海」這個角色本身。
因為吳海就是個底層的,掙扎在求生線上的單親爸爸,像個乞丐一樣穿行在街頭,也是他生活的日常。
事實上,從主持人,到導演,再到實力派演員轉型的過程中,大鵬不斷突破自己,精進演技。
行為可以“作秀”,但演技,騙不了人。
他的王公道,就是第一個十分出彩的角色。
從年輕的檢察官到法院院長,大鵬將十年跨距的王公道,塑造的神乎其技。
尤其影片最後,當王公道輕拍女主角的背說:大表姐,我們回家吧。
這一刻,善良和醜惡的交疊,人性和故事的矛盾複雜,全都體現在了王公道這個角色的身上。
這些年,無論是《縫紉機樂團》或《受益者》,無論是《無名》或這部《第八個嫌疑人》,大鵬的演技有目共睹。
演《雙探》,段奕宏讚他「每一秒都是戲」。
演《保你平安》最後一段哭戲,網友讚嘆,大鵬有才華,演技也是越來越好。
這次《第八個嫌疑犯》中,番茄君更是被大鵬的演技驚到。
能和林家棟、張頌文這樣的演員在大銀幕飆戲,其實已經證明,業內人士對大鵬演技的認可。
在精進演技這方面,大鵬沒有作秀的必要;而骨子裡,大鵬對演員這份職業的珍惜與敬業,我們都能看出來。
三、「心機」還是「真誠」?
一直以來,大鵬身上的爭議點,有不少。
最廣為人提起的,有兩個。
第一個,是他與大張偉的十年恩怨。
大鵬曾連續7年跟大張偉道歉,但大張偉卻不買賬,這段恩怨,要從一段採訪說起。
早年間,大張偉剛單飛時,來到大鵬的節目做宣傳採訪,期間大張偉表現不佳,頻頻做出奇怪的小動作,對大鵬的問題,也間歇性“失聰”不予回答,這讓年輕氣盛的大鵬很不滿。
他覺得,這是大張偉不尊重自己,隨後憤然離開。
本來事情自此結束,但事後,有心機者將這些片段剪輯成視頻,並配了一段極其有誤導性的文字,對大張偉提出質疑。
外界紛爭四起,這件事差點導致大張偉的職業生涯終結。
隨著事件不斷惡化,大張偉和大鵬一同陷入了輿論漩渦。
各種傳聞紛至沓來,這讓大張偉始終耿耿於懷,這麼多年來無法原諒大鵬。
這件事真相到底是什麼,至今無人知曉,但這彷彿成了大鵬生涯的“污點”,他也因此被人打上“心機”的標籤。
雖然兩人事後都表達了委屈,並表示這是大眾誤解。
但這個標籤,一直伴隨著大鵬,他每每出現在鏡頭前,總有人提起這件事並藉此攻擊。
第二件,是大鵬在《演員請就位》中站郭敬明的事。
這件事兒爭議也不小,人盡皆知。
大鵬本身就是主持人出身,他也被邀請擔任《演員請就位》的主持人。
第二集節目,郭敬明發出了那張爭議性極大的S卡後,李成儒和陳凱歌全都看不下去了。
大家都在期待大鵬作為主持人的調解,但沒想到大鵬直接亮出了觀點,表示站郭敬明,並表示大家都是從年輕時過來的。
聽大鵬說完,郭敬明樂了,李成儒卻黑了臉。
但整件事的輿論導向,是偏向李成儒的,認為郭敬明這張S卡確實有問題。
而作為主持人,沒有調解好嘉賓之間的矛盾,這也讓大眾質疑大鵬是藉此“炒作”,頗有“心機”。
這樣的操作,甚至導致觀眾對《演員請就位》都有了成見與看法。
到今天,這些事都過去,回過頭看,或許能看到各個事件的本質。
大鵬和大張偉的恩怨,現在誰也說不清楚,就像很多「娛樂圈未解之謎」一樣。
但大眾同情弱勢的一方,所以輿論導向大張偉,大鵬也因此遭受了不少「網暴」。
《演員請就位》中,因為大鵬本身就是脫口秀出身,而脫口秀的最大特點,就是觀點加持。
所以在節目中,他習慣性的輸出自己,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反而證明,大鵬和李成儒屬性一樣,面對鏡頭,他是敢於表露內心的。
當然,這是“心機”還是“真誠”,見仁見智。
而大鵬被人說「心機」、「圓滑」的本質,其實是他在整個娛樂圈,十分尷尬的定位和處境。
作為少有的“娛樂圈全才”,大鵬在各個領域,都小有成就,他是演員、導演、主持人,他可以請來一票娛樂圈大佬,也能在節目中肆無忌憚表述心跡。
但作為草根出身,最終躋身娛樂圈頂端的公眾人物,大鵬曾始終融入不到這兩個群體之中。
金字塔頂的人自帶優越感,面對以「喜劇」出身的大鵬,他們會嗤之以鼻:你這樣的草根,我們的圈子你配得上嗎?
金字塔底的人則會質疑他成功的路徑:不就是靠資源和譁眾取寵大火,靠圓滑心機博流量,我不是不行,而是不屑。
大鵬曾在訪談中提到這件事,他認為自己帶著一種「出身原罪論」。
任何一個圈子,似乎都有一個具體的刻度,而自己,則遊離在刻度之外。
這讓他的一言一行,在哪個維度來看,都不被接受。
而本質上,是他既無法改變出身,卻又急於擺脫自己身上標籤,這兩件事之間本身就是矛盾的。
訪談中,大鵬曾表示,自己成名是出於幸運。
而這段沒有任何歧義的話,在我們看來,有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和炫耀感。
這種感覺的背後,在於他從底層完成了階級的躍升,勢必代表著對草根的背叛。
而那時的大鵬,顯然無法自處,他身上缺少一種和草根連結的通感,導致他在鏡頭前的行為,容易被誤解。
就像《縫紉機樂團》中,他暫時在劇本中,加了自己和娜札的吻戲。
到正式拍攝的時候,足足拍了九條,拍之前,大鵬就很興奮,
之後,不僅喜笑顏開,還在三年後,特意發了條狀態,紀念與娜札飾演角色親吻三週年。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如果能和古力娜札拍吻戲,我們的興奮程度,肯定不亞於大鵬;但站在大鵬的角度看,這樣的操作不僅顯得做作,而且有點油膩。
這裡面的彆扭,就來自於大鵬身上,既帶著明星階層的耀眼光環,又有種對光環下自我的不屑。
但這兩年,大鵬好多了。
他開始正視自我定位和觀眾印象之間的割裂,慢慢走出自己明星身分和底層矛盾之間的困惑和擰巴,變成一個通透的人。
從他的眼睛裡,看不到之前那種暴發戶一般的狡黠,反而透著王寶強般的真切。
《第八個嫌疑犯》的發表會現場是這樣,他自己拍攝的《吉祥如意》中,也是這樣。
與其說《吉祥如意》是一部真誠的電影,不如說,它是大鵬的找回初心之作。
那個草根大鵬,和攝影機前的導演大鵬,至此產生了連結。
心中的封裝被剖開,三舅走著走著,走進了戲院,大鵬終於將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卑、現實、醜陋,暴露給了觀眾。
正視真實的自我,也是大鵬徹底成長,變得真誠,變得喜歡自己的開始。
人總要經歷成長,青澀時期那些說不清的過往,也總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