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個夢,十年,我夢想著打造一個能生產出中國優質影片的電影基地,今天,我終於實現了。」
這是韓三平獲得2008年CCTV年度「經濟人物」時發表的得獎感言。
作為唯一一位獲得「經濟人物」獎的從影工作者,他為中國電影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什麼貢獻?網友:“電影開頭那條龍是他養的,手握著中國電影生殺大權!”
此人在業界有著超然的地位,許多圈內人都習慣稱他為「三爺」。今天柴叔就來聊聊這位中國影壇真正的大佬韓三平!
不斷學習,協助事業創造輝煌
1953年10月,韓三平出生在四川旺蒼,雖然有個當領導的老爸,但也沒受到什麼照顧,和許多青年一樣插隊、參軍,成了他人生的必修課。
部隊回來正趕上峨眉電影製片廠招工,對電影充滿好奇的韓三平立即去報道,只是沒想到他在這個行當一呆就是幾十年。
初進電影廠,韓三平從最基層的照明工做起,憑著多看多學的勁頭,他漸漸對整個電影製作流程有了初步了解。
為了填補知識空白,韓三平乘著高考恢復的東風考上川大中文系。隨後,馬不停蹄跑到北京電影學院參加導演進修,在這裡他與黃建新成為舍友。巧合的是若干年後,兩人成為這屆進修班裡最亮的星。
勤奮的人運氣不會差。
回到峨嵋電影製片廠,韓三平的事業開始步入上升通道,很快就從導演升為副廠長,分管創作部和音像部。
此時,廠裡正準備拍攝電影《峨眉飛盜》,他看到劇情老套,當場就把編劇錢道遠找來,要求在電影中加入動作戲。
負責拍片的張西河導演聽說此事,心裡很不高興,走進韓三平的辦公室:「韓廠長,這馬上就要開機了,臨時加戲恐怕耽誤進度,再說這劇本早都審好了,你再加戲也有點不合規矩啊!
韓三平聽完也不生氣,慢悠悠回了一句,「耽誤了進度,我們可以抓緊時間拍攝,電影拍出來不好看砸的可是峨眉廠的招牌,這事就這麼定了,有什麼問題我擔著。
事實證明,韓三平的眼光非常獨到。
《峨眉飛盜》上映後,引起巨大反響,創下峨眉電影廠拷貝發行數量之最,全廠上下都對這個年輕的副廠長刮目相看。
身為革命軍人後代,韓三平對歷史始終心懷敬意。職業生涯中執導的第一部影片《不沉的地平線》,就講述了一個老紅軍戰士在遲暮之年重返草地,追憶戰友的故事。
從小就崇拜英雄的他,對偉人有著深深崇敬之情。
電影《毛澤東的故事》就出自他手,是一部視角獨特的影片,主要描寫了從1947年到1975年,將近30年間毛澤東許多重要的歷史片段,這部電影曾經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在忙碌的工作中,韓三平的事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93年,廣電部組織各大電影廠開會,討論在市場經濟下影視產業的發展前景。開會之前,廠長忽然生病,身為副廠長的韓三平只能臨時頂上。
他在會中把電影業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都做了精彩的闡述,一番言論給參會領導留下深刻印象。沒多久,韓三平就被調到北影廠擔任副廠長。
勇敢創新,開啟電影新模式
剛到北影廠,他發現這裡也和許多同行一樣面臨人員老化、拍攝資金缺乏等問題。每當遇到困難,韓三平就會用毛主席語錄來鼓舞士氣:「勝利的希望往往存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他深知只有被觀眾認可,才是電影成功的關鍵所在,好題材才有號召力。
韓三平第一次聽聞《孔繁森》的故事要被拍成電影后,心裡就有一種直覺,這絕對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可惜棋差一招,這個劇本已經被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攥在手中。韓三平聽到消息心裡特別著急,他特意找到有關領導表達了自己的理念,認為描寫優秀共產黨員的作品就應該集合最好的導演、編劇和演員。
經過韓三平的遊說,最後北影廠參與電影《孔繁森》的拍攝當中。不出所料,這部電影上映後獲得多項大獎。
更令人驚訝的是韓三平開創了全新的賀歲片模式。
當初,影壇大哥成龍的動作大片《紅番區》首次以賀歲片的名義引入內地,引起轟動,一舉奪得當年票房亞軍。
如此驕人的成績,為韓三平帶來啟發。
他特意找到馮小剛,提出要拍攝一部賀歲片,在這之前馮導為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拍攝了賀歲版,可惜效果不太理想,正在為此事惆悵。
聽到這個主意,馮導立刻精神一振,這可是國內第一部賀歲片,絕對可以載入史冊。
馮小剛也是個敢想敢幹的主,他想到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俗人》裡面的情節非常不錯,趕緊拿來改編成電影,就這樣《甲方乙方》橫空出世。
對於這部電影,韓三平也是下了血本,他給全廠上下開會,所有工作都給《甲方乙方》讓路。
為了解決拍攝資金問題,韓三平還和馮小剛約定,導演不拿片酬,改為影片獲利分成。經過大家的努力,影片上映後取得巨大成功,成為年度票房冠軍。
北影廠在韓三平的帶領下,逐漸成為業界老大。短短幾年時間,拍攝上百部影片,在各大電影節上出盡風頭。
執掌中影,推動電影產業繁榮
伴隨著中國電影集團的成立,韓三平的事業再攀高峰。 他被任命為中影集團副總,主抓電影發行工作。
韓三平開始著力推動商業影片的運作,在這段期間大成本電影一部接著一部-《無極》、《投名狀》、《赤壁》等影片不僅贏得好口碑,更帶來高收益,中國真正進入大片時代。
在不斷提升影片品質的同時,韓三平也特別注重對年輕導演的培養。
早在北影廠時期,韓三平為了給新人機會,親自出去募款。他曾語重心長地對陸川說:「我對你們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要好好拍戲,有其他困難我來想辦法」。
為了支持陸川的《尋槍》,他也親自在電影裡客串了警察局長這個角色。
無獨有偶,寧浩也曾經受到韓三平的提攜。
當初,影片《瘋狂的石頭》送去過審,韓三平對這部作品很滿意,立刻對寧浩提出買100個拷貝。同時,他也對寧浩霸氣地表示:「這部電影上映之後,所賺的錢就用來給你拍下一部影片」。
說到做到,《瘋狂的石頭》為中影帶來了900萬的利潤,韓三平大手一揮追加200萬。
寧浩拿著這一大筆錢轉身就拍攝了《瘋狂的賽車》,憑藉1.3億的票房佳績,他成為繼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之後第四位票房過億的導演。
在韓三平的帶領下,中國電影迎來蓬勃發展。
2007年,他升任中影老總,成為新世代中國電影掌門人。 此時的電影市場已日趨成熟,不過在他的心中,家國情懷永遠放在第一位。
接近建國60週年之際,讓韓三平有了拍攝影片為國慶日獻禮的想法。
可是,要拍攝這樣一部影片需要眾多明星的參與。現在電影已經市場化,明星們都在賺片酬,自己那點預算根本不夠看。
當時,韓三平回四川給老母親過生日,老人家發現他有心事,經過詢問韓三平講出了自己的煩惱。誰知,年事已高的老母親對這件事看得很通透,“孩子,祖國就是所有人的母親,你覺得孩子們給母親準備禮物會要錢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韓三平回到北京,立刻把要拍片的想法告訴了一些圈中好友。沒想到,大家聽說要拍國慶獻禮影片非常支持,很多人都表示不要片酬,甚至服裝也可以自己準備。
韓三平要拍攝《建國大業》的消息轟動了整個影視圈。
那段時間,上門拜訪的,打電話找關係的,絡繹不絕。很多人明知自己的鏡頭只有幾秒鐘,依然樂此不彼。平日光芒四射的明星此刻都以能參加電影拍攝為榮,就連周星馳都主動打電話給韓三平想要出演一個角色。
想當年,星爺因為與向華強的永盛影業不和,事業遭遇瓶頸。韓三平聽到後專門找他喝茶,在出言安慰的同時答應幫助其進軍內地市場。正是有了韓三平的幫助,星爺的事業再次揚帆起航。
照理說有了這層關係,再加上周星馳的演技和名頭,在《建國大業》裡出演個角色應該不在話下。 沒想到韓三平直接拒絕,理由竟然是沒有合適的角色,這件事後來也成為周星馳的一大遺憾。 最終,電影《建國大業》確定了172位演員。
香港導演陳可辛曾經說過:“一部《建國大業》用完了這輩子他想用的演員”,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對韓三平的羨慕之情。
《建國大業》開創了明星0片酬出演獻禮影片的先河,這部吸引無數人眼光的驚世之作最終收穫4億票房,拿獎拿到手軟。
在韓三平執掌中影的那幾年,中國電影經歷了由弱到強的轉變。相對於動輒上億的電影投資,本人卻始終保持低調,中山裝,布鞋幾乎成了他的標配。
2014年,三爺終於卸下肩頭重擔,光榮退休。 雖然沒有了領導職務,可他依然活躍在喜愛的影視圈中,許多部影視作品他都參與其中。
身為一個奮鬥了大半輩子的電影人,韓三平用他的經歷告訴我們什麼才是對事業的真正熱愛。
雖然已不再年輕,但他從未離開過這個江湖,也許過不了多久,他還會帶給我們一部自己拍攝的影片,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