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美國詩壇中,論詩迷及詩歌影響力,同時又極具爭議的詩人,當推羅伯特·弗羅斯特。他的詩受到鮮花與推崇,又遭受到攻擊和謾罵,他先後獲得4次新聞界的國際最高獎項普立茲獎,被稱為「美國文學的桂冠詩人」。他的詩形式簡單,內容深邃,運用大量象徵手法訴說情感與觀點,極具藝術魅力。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美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詩人之一羅伯特·弗羅斯特的十句美言,細品他的人生,讀懂深受啟發。
羅伯特‧弗羅斯特出生於舊金山,他的一生極為艱辛與痛苦,在他十一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進入哈佛大學求學,兩年後因為肺病被迫輟學。羅伯特·弗羅斯特做過不少職業,他在新英格蘭做過鞋匠,也當過教師以及農場主人。在父親過世後,他與母親遷居至新英格蘭,他與這片土地結下不解之緣,在這裡她創作出大量的詩篇,後被稱為「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再後來,羅伯特·弗羅斯特遷居英國,在這裡他結識許多時下詩壇名家,一戰後回到美國,隨後在文壇名聲大噪。
在詩歌創作理念上來講,羅伯特·弗羅斯特堅守傳統創作格式,他將情感幾乎全部傾注於美國新西蘭地區的鄉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他將所見所聞所感,融入詩歌之中,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已達到情與景、物融合的效果。他善於利用模糊的意象,同時運用暗喻的手法,將詩歌內涵延伸擴大,最終實現象徵意義的表現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象徵主義手法貫穿羅伯特·弗羅斯特詩歌的始終,詩文中又隱含存在的事實,將美國鄉村人民的思想與意識融於文字之中,創造了屬於該地區特定的田園詩歌形式。
他的詩作具有典型的通俗性,他以新英格蘭地區的語言特色寫入詩文中,為讀者留下通俗易懂的概念與印象,並得到美國人民的廣泛誦讀。在詩歌的韻律與節奏上,會為讀者產生節奏感與愉悅感,同時遵循傳統詩歌的創作概念,讓詩歌賦予經典性。另外,對於新英格蘭地區的人民、人民的行為舉止,山川等描寫,可以體現出詩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尤其是景物描寫,是那麼的唯美與深刻,讀起來是一種舒適的享受。
除了詩歌外在的表現形式,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詩內在精神內涵是引人深思的。他的作品主題以人與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主,這些主題表達的並非是對哪一方的偏愛,準確的說是詩人是代替時代下人們的疑惑、失落痛苦感受的體驗。他關注現代人的命運,突顯現代人的困境,用理智、客觀的態度賦予人生及積極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深悟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詩,是具有強烈的思想內涵的,而非鄉村詩文表面的那種和諧美那麼簡單。
在羅伯特·弗羅斯特的筆下,沒有任何玄妙和晦澀的語言,他利用常規的視角、主題以及表達方式,融匯於自己的寫作模式下,為讀者創造出一個可彈性的思考空間。另外,羅伯特·弗羅斯特發表的觀點是中立的,不走極端,所以體現出來的是鬆散的人生態度,他更是主張人們客觀的看到各種矛盾,從容有寬容的去面對一個並不是完美的世界,指引人們走出內心的困境,具有深刻的警示與啟蒙作用。
生活如詩,詩如生活,在羅伯特·弗羅斯特得以體現。他的詩歌具有豐富性、性質上有複雜性與矛盾性,這正是詩人人格的多樣、豐富、生動和獨特性的有力說明。學術界是這麼認為的,羅伯特·弗羅斯特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也就是說他處在傳統和現代派詩歌交替時期,他與托馬斯·艾略特共同被視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可見其影響力與地位有多麼的大。
根據記載,羅伯特·弗羅斯特於1874年3月26日出生,今天是這位美國大詩人148週年誕辰,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筆下十句佳話,感受其文字魅力的同時,體會其精神內涵,相信你會有所收穫。
以自己的方式走下去是每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 ——羅伯特‧弗羅斯特
幾個字足以概括我學到的人生哲學:一切往前看。 ——羅伯特‧弗羅斯特
受過教育是指能夠既不發脾氣也不喪失自信地傾聽幾乎任何話語。 ——羅伯特‧弗羅斯特
有高明交際手腕的人總會記得女人的生日,但從不會記得她的年齡。 ——羅伯特‧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了兩條路,而我只選了其中的一條,走完了一生。 ——羅伯特‧弗羅斯特
成功是由你慾望的力量,夢想的大小,以及你如何處理一路上的失望來衡量的。 ——羅伯特‧弗羅斯特
兩條道路分散在樹林裡,而我選擇的那更少人跡,從此決定了我人生的迥異。 ——羅伯特‧弗羅斯特
哪有一種忠誠,能超過岸對海的癡情--以統一的姿勢擁抱著海灣,黙數那無窮重複的濤聲。 ——羅伯特‧弗羅斯特
唯一的回覆來自,軟雪和清風。 林子很美——昏暗而幽深,但我已有約定。沉醉前還有一段路要走,沉醉前還有一段路要走。 ——羅伯特‧弗羅斯特
我熟知黑夜茫茫。我曾雨中出外,雨中歸程。我曾經越過最遠的燈光,我曾望向最愁悶的小徑。我曾與巡邏中的守衛擦身而過,目光向下,不願多加澄清。宣稱時間是非無妨,我熟知黑夜茫茫。 ——羅伯特‧弗羅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