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契爾夫人簡介(淒涼晚年:忘記丈夫已死,常對著他的畫像吃飯、說話)

2022-10-31柴契爾夫人

近半個世紀以來,擁有「鐵娘子」之名的柴契爾夫人可以說是最有影響力的女性名人之一。

論奮鬥過程,她的原生家庭不過是非富非貴的小販,一路衝鋒陷陣絕對稱得上勵志典範。

論事業巔峰,她身為英國「首位女性首相」具有歷史級的意義,從政期間更是做出了不少轟轟烈烈的大事。

柴契爾夫人

她從大學期間開始就熱衷於政治活動,也曾經用「政治已溶進了我的血液」作為自我評價。

為增強在政治活動中的全方位能力,她婚後不久就潛心攻讀法律,也拿到了律師職業資格。

由於她身上極富攻擊性的強硬氣場,政壇上不管是盟友還是對手,幾乎無人敢小看她的存在。

柴契爾夫人

在身為首相期間,她不但對戴安娜王妃做出過不太客氣的評價,還一度因為要招待法國代表團的原因而推遲覲見女王,讓女王身邊的工作人員十分擔憂。

當然,作為一個影響力足夠的政治人物,也確實很難得到所有人的親近喜歡,也許大多數人對她的看法是肅然起敬,甚至望而生畏。

柴契爾夫人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累積在一起,最終引出了《星期日泰晤士報》那篇名叫《女王對冷漠無情的柴契爾夫人很失望》的大新聞。

也有看法認為,那條新聞雖然不足以完全摧毀柴契爾夫人的聲望,但卻確實與之後她的黯然下台息息相關。

那麼,離開了首相之位的柴契爾夫人,又是如何度過她的晚年生活?

柴契爾夫人

各種官方媒體都稱她為“柴契爾夫人”,這個姓氏當然是來自她的丈夫“柴契爾先生”。不過至少在政治領域裡,她的丈夫丹尼斯·柴契爾一貫地表現得十分低調,甚至到了有點缺乏存在感的地步。

1949年,身為政界新秀的瑪格麗特·羅伯茨在倫敦郊外一次聚餐上認識了曾經從軍、隨後經商的丹尼斯·撒切爾。

當時這倆一個24歲,一個34歲,他們的邂逅是一種相當典型的政治與商業聯手模式。

柴契爾夫人

兩年後兩人結婚,不少人都認為年輕的瑪格麗特·柴契爾能夠快速地打進倫敦富人圈子,和她那個產業殷實的老公不無關係。

這段婚姻持續超過了50年,從沒鬧出過類似婚變、第三者或其他類似的什麼醜聞。

2001年時,兩人還曾經飛往馬得拉群島,用旅行度假的方式慶祝金婚,看來柴契爾家的婚姻狀況還是很不錯的。

以外人的眼光來看,丹尼斯·撒切爾更像是他太太的“賢內助”,總是低調地給她幫助和支持,然後默默地從聚光燈前離開。

柴契爾夫人

1990年,柴契爾夫人辭任首相,不久就獲得了女王所頒贈的功績勳章。一年之後,柴契爾先生又獲得了來自女王冊封的從男爵頭銜-從1965年開始算,類似的事情可是頭一遭。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個爵士頭銜也可以認為是王室用以酬功撒切爾夫人多年工作才冊封的,甚至還能傳給下一代。也就是說,她的丈夫兒子沾了她的光。

再過一年,柴契爾夫人本人也被冊封為終身貴族。

柴契爾夫人

這一切似乎預示著「鐵娘子」的政治影響力依然存在且不可撼動,畢竟當時她還不到七十歲。精力依然充沛,多年政治生涯更是為她增添了不容忽視的定力和閱歷。

即使不得不離開曾經捭閔風雲的唐寧街10號,柴契爾夫人並沒有要退隱或遠離政治的想法。她的行程依然排得相當滿,依然活躍於政治相關的各種活動現場。

2001年底,柴契爾夫婦迎來了他們結婚的50週年紀念日。也許是認為之前在工作上消耗了太多的精力,他們計劃好了前往馬得拉群島度假,順便慶祝金婚。

然而誰也沒想到,就是以這次金婚紀念之旅作為分界線,他們的人生開始急轉直下。

柴契爾夫人

首先是柴契爾夫人自己,她在金婚之旅途中就出現了輕微中風症狀。回來後沒幾個月類似症狀進一步加重,連醫生都建議她最好「減少社交活動」。

中風的一大後遺症就是對記憶力的損傷,曾經博聞強記、精明過人的女政治家開始飽受疾病困擾。

據報道,在整個2002年全年中,柴契爾夫人幾乎完全就不再讀書看報了。

柴契爾夫人

這對一個政治家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但卻真實地發生了。因為這事兒對當時的柴契爾夫人來說已經“毫無意義”,反正她都是讀了下句就忘掉上句。

2003年6月26日,更大的打擊忽然襲來——相濡以沫五十多年的丹尼斯爵士去世了,一直忙於衝鋒陷陣的鐵娘子忽然發現自己失去了伴侶和支柱。

這種巨大的失落感也是可以料想得到的,幾乎從相識開始,丈夫就一直是她事業領域的重要支持力量。

柴契爾夫人

無論她作為政治人物在政壇是否得意,回到家裡也始終不會缺乏支持和陪伴。

丹尼斯曾經將此概括為“與一個了不起的女人共度幾十年時光”,並表示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愛與忠誠。

另外一個細節是這樣的,無論地位如何工作是否繁忙,只要柴契爾夫人在家,她就會堅持每天做早餐,然後與家人共進早餐。

柴契爾夫人

然而在五十多年後,這個一直和她共享早餐的男人卻永遠離開了。

柴契爾夫人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身體和精神的雙重重壓讓她的情緒極為低落。她甚至不得不在餐廳裡擺上丈夫的畫像,以此作為某種寄託。

每到吃飯的時候,她往往會和畫像對坐,有時候甚至會克制不住地自言自語。就彷彿透過這種對話,還能夠回到以前那種平靜而溫馨的家庭氣氛中去。

她的女兒抽空前來看她,她也常常對女兒說「你的父親並沒有離開我們」。

柴契爾夫人

這一系列處處顯得脆弱的言談舉止,簡直不像是那個曾經的政壇風雲人物。

就在那幾年,和她有三十多年交情的琳達·麥克道佳爾再次見到她,也震驚於時間帶給她的巨大變化。

琳達曾說,自己多年來一直羨慕柴契爾夫人身上洋溢的自信。然而如今,「我從她身上看到的是恐懼和不安」。

柴契爾夫人

柴契爾夫人自己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變化,她恐懼於這樣的變化,卻找不到辦法阻止或改善。

自從丈夫過世、自己的健康狀況也不佳,柴契爾夫人更是完全進入了深居簡出的生活狀態。

在2004年,美國為前總統雷根舉行國葬儀式。柴契爾夫人雖然受邀前往,但卻並沒有現場致辭,而是事先錄製好悼文,在喪禮現場播放。

一個事事要強、無所畏懼的人,卻選擇了錄音播放這種並不完美的亮相方式,也可以看出當時她的身體狀況已經很不樂觀了。

柴契爾夫人

這樣一來也許有人要問了,她的家庭除了老公、就沒有其他成員了嗎?

還真有!原來柴契爾夫婦結婚不久,就生下了一對孿生姐弟。然而由於雙方的工作和事業都佔據了大量時間,他們對子女的陪伴顯得非常不夠。

尤其是柴契爾夫人,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十來年,也恰好是她事業最為風生水起的時期。

柴契爾夫人

英國首相可不是什麼輕鬆的活兒,她為此用上了最大的潛力,也就不可避免地疏遠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女兒卡蘿在成年後選擇了自己的空間,並不會常常回來探望陪伴父母。她曾經在媒體訪談中直言不諱地表示,柴契爾夫人雖然是一位偉大的首相,卻說不上優秀的母親。

兒子馬克就更離譜,從小就得到父母的縱容和愛。但缺乏引導的縱容卻讓他成了惹是生非的紈綺子弟。

柴契爾夫人

早在學校讀書的時候,馬克就曾經被劫匪綁票。好不容易被警察解救出來,他卻沒心思對冒險救他的人表達一點感謝,而是直接跑去娛樂享受。

等到成年後,他惹出來的事就更多更大。先是在全家人都不知道的前提下秘密結婚,後來又捲進赤道幾內亞的政變當中遭到通緝。

面對兒子捅出來的簍子,柴契爾夫人只好用盡全力收拾殘局。例如赤道幾內亞的事情,就是當媽媽的動用了自己的影響力,還得加上繳納30多萬英鎊的罰金,才得以解決此事。

柴契爾夫人

對此,他的親姊姊也表示極不贊成,她認為弟弟做了太多令家人傷心的事,也是母親身體急劇變差的一大原因。

2005年10月,柴契爾夫人80歲的生日宴會成了她最後一次在公眾面前彰顯形象的機會。

各國政要、各界名人共有超過六百人前來捧場,其中甚至包括了英國女王與王子、時任首相布萊爾夫婦等重量級賓客。

其中最具重要意義的貴賓當然是伊莉莎白二世,因為自從她繼位以來,也只參加過兩位前首相的八十壽辰宴會。

柴契爾夫人

其實,雖然女王面對擔任首相的柴契爾夫人並不是全無芥蒂,但當後者失去大權、相對失意的時候,女王反而表現出了相當大的善意。

根據柴契爾夫人的朋友回憶,女王曾經在柴契爾夫人人生低谷時期邀請她前去看比賽。雖然柴契爾夫人以「沒有心情」為由婉拒了邀請,但對於其中好意卻依然十分感動。

2013年,因為一直未能真正有效治癒的中風,柴契爾夫人病逝,骨灰被安葬在切爾西皇家醫院墓地,就在亡夫丹尼斯墳墓旁。

柴契爾夫人

更大的悲劇細節則在於她的兒女當時都不在身邊,由於病情發展太快,女兒和兒子都沒有能見到她臨終的最後一面。

最終,女王及菲利普親王雙雙出席這位前首相的葬禮,送了她最後一程。

俗話說,得到一些東西往往就得失去另一些東西。作為一位重量級的政治人物,柴契爾夫人在她擅長的領域內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她也不得不失去了許多與家人共度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