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姦姦」這個詞,指的是通敵賣國的中國人。當然,這個字是在漢朝之後才有的,因為有了漢朝才有漢人。漢朝之前,中原各國統稱「華夏」。
那麼,在漢朝之前,有沒有通敵賣國之人呢?
當然是有的。只不過那時候還沒有「漢姦」這個詞而已。 而我們熟悉的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在稱霸西戎的時候,就是依靠了這麼一個「漢姦」。 比較有趣的是,這個「姦姦」原本是來勸秦穆公背叛周朝,投靠戎狄的。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這個「漢姦」說的是誰呢?
他的名字叫做由餘,當然,不是吃的那個魷魚。他原本是晉國人,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跑到了戎狄那邊去。秦穆公上位之後,進行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治舉措,而這個引起了隔壁老鄰居戎狄的注意。於是,戎狄王就派由餘這個中原人出使秦國,打探消息,看看秦國是否真的發展起來了。
由餘來到秦國後,秦穆公為了展現自己的功績,向他展示了宮室的華麗、倉廄的富足。看到這些,由餘心裡是很震驚的。但是,不管怎麼說,自己是戎狄的使者,一定要替戎狄說話。於是,他就開始顛倒起黑白來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他說:“你們這兒確實發展得不錯,可惜苦了秦國的老百姓啊!”
秦穆公一聽,愣了一下,我們發展得不錯,怎麼就苦了老百姓了。於是,就問他:「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然尚時亂,今戎夷無此,何以為治,不亦難乎?」(中國用詩書禮樂法度這些來管理國家,國家還不時會發生動亂,戎狄沒有這些東西,治理國家不是更難嗎?
由餘說:「你們就是因為有詩書禮樂法度,所以才亂的啊!你想想,以前黃帝他們那麼聖明,靠這個東西還能勉強把國家治理好。你們現在的這些國君和大臣們,哪個比得上黃帝他們,既然比不上,就不要用這些東西來治理國家了。人管自己一樣,多方便啊! 這才是真正的聖人之道。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在由餘的說辭裡,國家只有廢除先進的管理模式,恢復到國君對大臣好,大臣對君王忠心,這樣簡單的扁平化管理的模式,那才是最好的。這句話說出來,別說秦穆公不相信,連他自己都不信。
為什麼呢?
國君怎樣才算對大臣好,大臣怎樣才算衷心,有標準嗎?沒有。而且平常的工作只看忠心就可以了嗎?戎狄人口少,臣子數量也不多,所以國君可以對接到每個臣子,但是中原各國可能嗎?
就拿我們現在企業的管理來看。很多企業在招募人的時候,都會表示他們是扁平化管理,員工可以直接和老闆對接,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這個公司有一百個人,每個人都找老闆對接,那老闆不得累死嗎?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所以說,餘所提的這個模式,只適合戎狄這種人員較少,國家結構較簡單的環境。放到中原各國來看,這個模式是根本實施不下去的。
由餘這麼說,其實就是詭辯,也叫做強詞奪理。但是,不可否認,這個人的口才確實不錯,如果換成一個稍微糊塗一點的國君,可能就被他忽悠過去,然後放棄自己先進的管理模式,回歸原始社會的管理方式。
當然,秦穆公可沒那麼笨。聽了由餘一席話,他就知道,這是個聰明人,放在只動手不動腦的戎狄那邊,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的麻煩。於是,他就私下找了內史廖來商量。
內史廖為秦穆公制定了一套離間計。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第一步,先給戎狄王送去美女樂團,讓戎狄王沉浸在享樂之中,從而荒廢國事。
第二步,等時候差不多了就派人去跟戎狄王說,我們國君覺得由余是個人才,想招攬他,希望您能同意,讓他到我們那裡去發展。
第三步,扣留由餘,讓他回不去。只要他一直不回去,戎狄王就會以為他真的想待在秦國,不再跟戎狄混了。畢竟由餘本身就是華夏人,放著好好的宮室不住,為什麼非要去跟別人擠帳篷,過居無定所的日子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內史廖的這三步走成功地讓戎狄王對由餘產生了懷疑,離間了他們君臣的關係。當由餘回到戎狄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在戎狄已經沒有容身之處了。無奈之下,只能又回到秦國,投靠秦穆公了。
回到秦國後,由餘估計都很無語,自己本來是替戎狄王來策反秦穆公的,沒想到自己反倒被人家給策反了。
但是,不得不說,由餘是一個非常有職業操守的人。給戎狄王當說客的時候,可以臉部紅心不跳地把黑的說成白的。現在老闆換成了秦穆公,秦穆公還對他禮遇有加,他立刻就調整了自己的角色,開始繪聲繪色地把戎狄的情報全都透露給了秦穆公,告訴秦穆公,攻打戎狄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兩年後,秦穆公打敗晉國,穩住了東部的局勢,便「用由餘謀伐戎王」。僅僅花了一年的時間,便「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而由餘,也從一個「漢姦」變成了幫助秦穆公收復失地,往外擴張的英雄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