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被唱歌耽誤的影帝,郭富城個人資料

2024-03-28郭富城

有件事情很好玩。

郭富城進入歌壇、位居四大天王,其實是一場無心插柳。

他在1984年考上TVB的舞蹈訓練班。

三年後轉入藝員培訓班,以全科A的成績畢業,被封“銀河十星”,但此時電視台早已人滿為患,能分到給他的角色,除了配角就是龍套。

期間他也動過影壇發展的念頭。

卻被當時的電視台高層阻止,告誡他影壇競爭更為激烈,不如固守電視領域。

他也很聽話,一捱兩年。

時間到了1989年,可能確實對電視台的前途感到心灰意冷,他終於接拍了第一部電影《飛越危牆》。

對比許多演員的首秀,並不遜色。

而在下一年的電影《西環的故事》裡,他甚至得到了與李子雄、鄭浩南並列的三主演身份,在新演員而論,這個跨度極大,表演也有肉眼可見的進步。

如果繼續沿著這條路往下走,郭富城很可能會迅速在香港影壇崛起。

但他突然接了個廣告。

1990年,郭富城在香港街頭拍了一個機車廣告。

令其人生轉向。

先是台灣那邊播出這則廣告的電視台,電話被小女孩們打爆,她們都在打聽廣告裡面的男孩是誰,緊接著福隆傳媒的劉瑋慈簽下郭富城,一個字一個字教他說普通話,要讓他做歌星。

接踵而來的是兩年時間裡,連續發行三張專輯,銷售量皆破百萬張。

而在此期間,有三部電影公司先後找他合作,也即金公主娛樂的《賭後》和永盛電影的《五億探長雷洛傳2父子情仇》、天幕電影的《九一神鵰俠情侶》。

從表演來看,除了《五億探長雷洛傳2父子情仇》似乎得罪了造型師之外,另外兩部電影在各方面都挺不錯,尤其是《九一神鵰俠情侶》,在一片插科打諢聲中,冷峻的郭富城非常搶鏡,不但顏值驚天,更憑銀狐這個角色,收穫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1年12月13日,已紅遍亞洲的郭富城在紅磡體育館舉行演唱會,並簽約華星唱片。

隔年2月25日,郭富城在香港發行國語歌曲精選集《請把我的情感帶回家》,香港人首度直面了「蘑菇頭」的威力,唱片大賣破三十萬張,創下了迄今未被打破的銷售紀錄。

6月2日,第五屆的「太陽計畫」上,首次出現了「四大天王」的概念,又兩個月後,郭富城的首張粵語專輯《跳不完·愛不完·唱不完》,才正式推出。

銷量同樣大賣破三十萬張。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經驗。

郭富城憑國語歌曲專輯,不但拿了粵語歌壇最有前途的新人金獎,甚至被封天王。

然後將之前兩年在華語樂壇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轉而在粵語歌壇發力,他一面攜舞而歌,一面迅速在唱功方面大踏步破境。

但華星唱片的短視,卻在郭富城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留下黎明就罷了,畢竟當時尚看不出前途,但當年的郭富城已經是實打實的紅星,更加封天王,華星唱片居然放任他在1993年轉投華納唱片。

事情當然也有另外一面。

因為合約紛亂的原因,郭富城得罪過不少唱片公司的人,其中也就包括華星唱片這邊,而華星唱片背靠的剛好是TVB,這個問題,對他後來的樂壇發展帶來不少阻礙。

而華星唱片甚至影響到了郭富城的影路。

在1992年和1993年,郭富城連續上映了十一部電影。

用他的話來講,絕大多數都不是自己想拍的類型,而無論是《逃學英雄傳》、《童黨之街頭霸王》、《龍神太子》、《危險情人》,還是《千面天王》、《笑俠楚留香》和《夏日情未了》,從劇本到品質,都只能歸入普通之列。

所以在這兩年時間裡,真正能拿出手的電影,可能只有一部杜琪峰的《赤腳小子》。

餘者盡墨。

而樂壇的爭鋒,對郭富城帶來更深層的影響。

他其實天賦很強。

轉投華納之後,他以《狂野之城》宣告轉型,迅速從《鐵幕誘惑》行至《純真傳說》、《備忘錄》,實則僅用了兩年時間,不但重塑了聲線,更令唱功臻至大成。

其後再憑《聽風的歌》、《愛的呼喚》、《唱這歌》、《風裡密碼》和《一變傾城》、《遊園驚夢》等專輯,步步走高。

與之對應的是樂壇頒獎禮上的變化。

以《狂野之城》和《愛的呼喚》,兩度奪得叱吒樂壇至尊歌曲大獎,《純真傳說》獲叱吒樂壇IFPI大獎,《渴望無限 Ask For More》獲得全球華人至尊金曲。

連莊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創下天王年代唯一的連莊紀錄。

尤其在巔峰的一九九八年,一個人獨攬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十大中文金曲全球華人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以及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

但這些成績,是他用幾乎完全放棄影壇換來的。

從1994年開始的九十年代後半程,他的電影產量銳減至一年不到一部的狀態。

即便如此,仍有被稱為金像影帝遺珠的《浪漫風暴》、香港年冠電影《風雲雄霸天下》這兩部超強作品的誕生。

當樂壇的十年巔峰過後,卻一度不知何去何從。

2000年之後。

關於郭富城的影壇故事,絕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

以《三岔口》打通任督二脈,憑《父子》連莊影帝,用《C+偵探》、《白銀帝國》、《殺人犯》和《最愛》、《浮城大亨》、《寒戰》、《全民目擊》、《踏血尋梅》、《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戰2》、《破局》和《無雙》盡收人心,不但演技口碑爆棚,商業價值更一度行至影壇巔峰。

手握三個香港票房年冠、一次破香港華語片影史紀錄和三部在內地破十億作品,另有三座「三金」影帝獎杯,當然最近兩年似乎在商業票房方面陷入低潮。

不過這很正常,港影大咖,有幾個沒撲過?

無非一場笑罵由人。

但回望九十年代,在香港電影最後的黃金時代,郭富城卻跡近缺席。

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遺憾。

世事當然不可重來。

也應該明白,「有捨有得」的道理。

他也同樣影帝在手,笑傲江湖。

但以郭富城在電影上的天分,若早年發力,當可更早抵達巔峰。

而影壇格局,又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