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西戎,善於招募人才的秦穆公,卻也在製度上損失了難得的人才

2024-11-01秦穆公

在春秋時期,稱霸西戎的秦穆公,可以說是秦國統一六國前最優秀的國君。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

他治國有方,不僅體現在對國家的內外管理上,也體現在對人才的慧眼識珠和知人善任上。

像歷史上,我們熟知的著名人物百里奚,蹇叔,由餘,就是得秦穆公破格提拔的結果。

這三人,雖然出身低下,但不妨礙得秦穆公的賞識和重用,士為知己者是共通的道理,這三人也不例外,都竭盡全力輔佐秦穆公成就霸業。

秦穆公秦國名相百里奚

所以其他地方各方面的人才聽說秦穆公的求賢若渴,都源源不斷地來到秦地,想一展抱負。

但秦穆公時期,秦國在禮葬上仍實行的是殘酷的人殉制度。

所以這也讓秦國失去了難得的人才,造成永遠無法挽回的損失。

例如《左傳》裡面就有這樣的描述:

「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三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

任好即秦穆公的名字,是說秦穆公去世時,也用了大量的人殉下葬,其中就包括善於馳騁沙場的子車氏三兄弟,國人覺得很惋惜,於是就有了《詩經.秦風》裡的哀賦《黃鳥》。

《黃鳥》裡非常的寫實,是這樣描述的: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

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

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楚。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之禦。

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詩經裡說這三人都是戰場上百夫莫開的猛將,但有秦國的製度在,沒辦法,這三個人尊從上意,必須隨穆公陪葬。

臨其穴,惴惴其栗,寫得很生動,三人看到已經挖好的墓穴,即將要被推下去,都表現出驚恐不安的神情。

試想,人活得好好兒的,誰想就這樣心甘情願地被終結生命呢?誰不眷戀這還能一展抱負的世界呢?

所以做詩的作者不禁發出感嘆,如果能不讓這幾位英雄殉葬,人們願以百人為之贖身。

秦穆公人殉道

根據記載,秦穆公下葬時,陪葬的人數總計有177人之多,可見有多少有才之士遭遇了不幸,更不用說其他諸多顯赫貴族的陪葬情況了。

當然殉葬制度做為奴隸社會的常見制度,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和階段性,從這個角度,也不必過分苛責什麼。

不過在秦穆公過世後,有人也發出「良才盡死,國勢陡衰」的哀嘆,那麼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直到秦獻公時期,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時,秦國國力才又有了明顯起色。

所以一個國家國力的體現,其實是製度的體現,重要的外在之一就是對人才吸引力的體現,各行各業人才濟濟,高手如雲,這個國家不想強大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