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這10句經典,大道至簡,句句通透

2024-12-13老子

1、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多听少說,順其自然。狂風不會刮一早上,暴雨不會下一整天。天地自然尚且不會讓狂風暴雨長久,何況是人呢?

老子

世人的福禍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人們的生活只有符合自然的規律,符合因果的規律才能有所收穫。什麼是自然的規律呢?俗話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道”。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老子提出“道”“天”“地”“人”這四大,“道”是第一位的,它不會隨著變動運轉而消失,而是經過變動運轉又回到原始狀態,猶如四季更替,生老病死一樣。

3、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輕重」「動靜」與「美醜」「高下」「難易」「有無」都是相對的,它們既互相對立,又能互相轉化。老子認為,要以慎重為根本,以沉靜為主宰,持重守靜才是有德之人。

老子

輕浮就會妄動,浮躁就會喪失掉主導權。 “靜”與“重”的重要性就相當於軍隊作戰時候的輜重必需品,而這也是軍隊作戰勝利的保障。

4、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

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非善人可以為善人提供借鑒。不知道尊重老師,不懂得借鑒別人,即使再明智也難免糊塗。

老子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能夠了解,懂別人的人是聰明智慧的,能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位置和真實力量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

很多人看待別人的時候往往很客觀,但是看待自己的時候,不是妄自尊大,就是妄自菲薄,很難客觀理性。

因此「自知」比「知人」更可貴。能夠戰勝別人的人,一定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己的缺點和弱點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老子

6、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知足常樂,懂得滿足的人是富有的,志向遠大的人堅持不懈的在實踐。身體力行,自強不息。

能夠自知自強,就不會迷失本心,也才會順利長久。即便沒有了生命,但是精神也能夠被人們記住,也是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這才是真正的長壽。

7、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在老子看來,事物都是處在周而復始,不斷變化之中,物極必反,盛極而衰,這是自然法則。

事物在走向頂點的同時,已經要開始衰敗了,鮮豔的花短暫綻放後,一定會凋零和枯萎,因此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花未全開,月未圓」。

老子

甘心處於柔弱的人,最終能夠戰勝剛強的一方,這就好像魚不可以離開水,人們也不能離開「道」。

8、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特別大的方正的東西,是看不到角落的,最貴重的物器,總是要到最後才能夠做好,很大的聲音,聽起來是無聲無息的,真正很大的形,是看不出它的形狀的。

因此「道」也是深藏不露的,在日常生活中卻有不同的表現,我們要善於發現事物表面的假象,透過現像看本質,才能善始善終。

9、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宇宙派生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容產生中和之氣。中和之氣又演化出萬事萬物。萬物之所以生,正是因為陰陽相合以後生成的和氣所致,所以天陽地陰而萬物和。陰陽二氣在不斷的矛盾中達到和諧。

老子

所以,無論是百姓,或是帝王,只有和氣為人,才合乎大道規律。陰陽失和的時候,事物就會改變。

10、躁勝寒,靜勝熱。清淨為天下正。 《道德經》第四十五章

清淨克服暴躁,寒冷克服暑熱。清淨無為才能使天下安正。老子說要遵守“道”的規律,根本的方法就是要清淨,清淨有利於自身守正道,順應大道的規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