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老師,道家學派創始人,騎青牛翩然遊世。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諫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爭議,《史記》等記載老子出生於楚國或陳國。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來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著作。
《道德經》的核心是「道法自然」。老子說的「自然」就是事物的自然本性。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產生的,但“道”對萬物卻是“生而不有”,絲毫不干涉事物的自然發展過程,這就叫“道法自然”。
《道德經》的影響不僅是中國古代,時至今天仍然有著巨大的挖掘價值。 《道德經》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文明的珍貴文化遺產。 《道德經》中許多思想都值得我們現代人認真挖掘,並予以詮釋為後世所用。
孔子求學老子
孔子曾問禮老子,老子所贈之言,讓孔子恍然大悟,茅塞頓開,點醒了孔子,也值得我們受用終身。
孔子:「週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孔子拜訪老子,老子臨別贈言於孔子:「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訌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
譯:有人聰明能幹,善於明察世故,卻遭受蒙難,是因“好訌人之非”,喜歡訥諷嘲笑別人是非,議論別人。有的人伶牙俐齒,善於辯論而通達,卻招來禍害,是因為“好揚人之惡”,喜歡宣揚別人的不好,人永遠要保持謙遜,不要自以為高,不要自以為上,否則會給自己招來禍害。
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史記》記載,老子忠告孔子說:“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
政治,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權術,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修身,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為。
▲老子騎青牛圖
老子究竟何許人?
關於老子的籍貫自古便有爭議,有河南鹿邑說、安徽渦陽說。在史書上,老子是哪裡人未能明確。
西漢劉向《列仙傳》:“老子姓李名耳,陳人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
《莊子》釋文引司馬彪《莊子註》:“老子為陳國人。”
《辭海》記載:「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教的創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
《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太清宮。傳為老子誕生地。”
後漢郡國志:“苦春秋時曰相。邊韶老子碑:老子,楚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