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秦國歷史上第一功臣是誰,有人會說是當年秦穆公的百里奚,因為他幫助穆公稱霸,若非他幫助穆公稱霸西戎焉有後來的秦國;也有人說是商鞅,因為秦國的強大全是建立在法治上面的,而商鞅正是完善秦國法治的人。
然而許多網友卻認為,大秦真正的功臣當屬於郭開,他才是秦國真正意義上的“功臣”,甚至有人認為他是秦國的“臥底”。
當時秦國雖然戰力強大,可是面對山東六國並不具備優勢,尤其是胡服騎射後的趙國,其趙國邊騎戰鬥力甚至不輸於秦國銳士,而也因為燕趙地區的豪邁性格,趙國可以說是名將輩出,從趙武靈王、廉頗、趙奢、龐煖、李牧等等,每一個都讓秦國頭疼不已。
就算是秦國擁有白起和王翦這樣的絕代名將,可是碰上廉頗、李牧等人,秦國始終拿他們沒辦法,甚至有人斷言“李牧不死,趙國不亡”,而就是這麼厲害的兩個人卻同時敗給了一個人:郭開。
一個人解決戰國兩大名將,郭開能耐有多大?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是中國古代的至理名言,對於軍隊來說一個優秀的將領能夠讓他們無往不利,而軍隊的越戰越強可以幫助國家強大,魏文華憑藉吳起擴地千里,齊威王憑著孫臏建立霸權,秦昭襄王靠著白起東出一打六。
而趙國則是靠著廉頗和李牧在戰國後期一人單挑秦國,然而趙國在軍事上雖然強悍,可是由於沒有進行全方位變法,所以政治一直是其短板,趙國雖然不缺將,可是缺相,否則郭開怎麼可能上位?
《大秦賦》之中對於郭開的來歷說的挺清楚,郭開從小就陪著趙悼襄王讀書,後來趙悼襄王成為趙王以後,念及郭開的情分,所以就將他一路開綠燈似的提拔,最後成為了趙國丞相。
郭開這個人就是一個典型的小人,在當時廉頗看不慣郭開的諂媚行為,在先王面前多次要將郭開治罪,都被郭開僥倖逃過一劫,也因此廉頗得罪了後來的趙王趙悼襄王。
趙悼襄王繼位之後對廉頗很是忌憚,不得已之下廉頗只有出逃楚國。不過面對秦國的大軍,趙國沒有廉頗實在扛不住,因此不久之後就想召回廉頗,而郭開使計用了一招「廉頗飯否」讓趙悼襄王誤以為廉頗已經老了不經用了。
而廉頗之後,趙國又成長起來了一員大將便是李牧。在趙國末期,李牧可以說是一個人獨挑趙國的危機。可是對於郭開來說,李牧這個人功勞太大了,如果任由其發展勢必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因此便想要除去李牧。
而趙國有一個傳統,由於趙國地處苦寒之地,周圍又有匈奴入侵,為了保障軍隊戰鬥力,趙國給予武將很大的權力。但另一方面又導致武將擁兵自重的情況經常出現,比如廉頗就是如此,在當時更是攻擊同為趙將的樂乘,而李牧在代地之時也是經常不聽趙王號令,一直按照自己的方法來打擊匈奴。
而郭開就利用這一點決定剷除李牧,當時郭開故意造謠李牧,說李牧有謀反之心,趙王遷一聽不得了立刻要召回李牧。當時李牧正和秦國軍隊作戰,一旦交出兵權秦國勢必大軍壓境,因而李牧便拒絕了趙王的詔令。
不過這一下就直接坐實了李牧的“謀反”,本來趙王還心有餘悸李牧是否真的謀反了,而李牧拒絕交出兵權的行為直接讓李牧一下子落入了郭開的陷阱,最終李牧被冤殺。
在當時秦國為了能夠順利東出,大肆賄賂在各地的六國朝臣,齊國有後勝,而趙國郭開也在其列,說郭開是秦國的「臥底」倒也沒錯。
郭開是怎麼死的?
在《大秦賦》之中為了滿足觀眾的心理需要,也為了彰顯主角嬴政的英明神武,這個大秦第一「功臣」被嬴政「烹調」了,他當時大肆掠奪趙人財寶以至於讓秦國落下了口實。
而郭開這時候真的變成了「鍋子」了,連網友還留言說「郭開死了,我心裡好難過」。
然而真實的歷史上郭開並非死於烹調,當年郭開對於秦是有功勞的,而秦國為了滲透六國也是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假設對於郭開就這樣卸磨殺驢的話,不單單在郭開身上的投資會打水漂,彼時的六國也再無替秦國效力可能。
因此趙國滅亡之後,秦始皇嬴政並未殺郭開,也念及他一人解決趙國兩大名將的「功勞」封他為上卿,然而秦始皇嬴政也知道這個人不可重用。
你想啊,郭開既然能背叛趙國,也難保將來不會背叛秦國,因此只是封了他一個榮譽性官職卻並未對其重用。
而郭開這個人呢?就如同《大秦賦》之中的嬴傒所言:貪婪熾盛,當時郭開在趙國當丞相之時給自己打下了不少的家底,投靠秦國之後就定居咸陽了,可是呢?他也捨不得自己在邯鄲的財寶,於是便想把自己的家產轉移到鹹陽,然而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在當時那個亂世之中,一個人有著富可敵國的財寶你說能讓人不覬覦嗎?因此就在這個途中,郭開被劫匪殺了,他的財寶最終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不過很顯然,人們對於這段歷史是由存疑的,一部分人認為這夥盜賊是趙國遺民假扮的,因為郭開毀趙讓趙國對其恨之入骨,這是有可能的;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這正是秦王嬴政的目的,派人假扮盜賊,將這些年在郭開身上的投資通通收回,自己還不用落下口實。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死法,對於郭開來說是便宜了他。對趙國來說,他是禍國殃民的“大奸臣”,但是對於秦國來說,一個人解決了兩大名將,真可謂是大秦第一“戰神”,就連白起、王翦都沒這樣的戰績,郭開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