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元勳王若飛簡介(犧牲在抗戰後的一場空難,真是簡單的飛機失事?)

2022-11-19王若飛

王若飛

影視劇中的王若飛等人

四、八空難,發生於1946年4月8日,飛機上諸多黨的革命元勳遇難,其中就有王若飛。王若飛是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革命功績眾多,也曾被關入國民黨的監獄,獄中堅貞不屈,出獄後負責黨的輿論宣傳和理論陣地的工作,最後隨主席一同在龍潭虎穴的重慶談判。在返延安途中,不行遭遇空難過世。但四八空難並非簡單的飛機失事。

一、王若飛其人

王若飛1896年出生於貴州省,1917年考中民國貴州省官派赴日留學項目,之後王若飛一行20人,赴明治大學學習。 1919年五四運動後,王若飛回國,參加反帝愛國運動。在運動中,王若飛結識了一眾志同道合的好友,此時吳玉章提出赴法勤工儉學、考察革命,王若飛噹即同意。 1919年11月,王若飛即出發赴法。在法國王若飛深入學習了馬克思主義,並和周恩來等人關係更加密切。 1922年,王、周等人在巴黎組織起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 1923年王若飛又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就是在這一年,王若飛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王若飛長期擔任中國駐莫斯科第三國際代表團成員。

王若飛

王若飛

1931年,王若飛受命回國,組織中共西北特別委員會,但當年11月21日晚,因為叛徒出賣,王若飛被國民黨逮捕,關入綏遠省歸綏(呼和浩特)的監獄。

二、在監獄中的王若飛

當時的國民黨綏遠省主席是傅作義,他曾以高官厚祿引誘王若飛,並讓撫養王若飛長大的舅舅黃齊生勸說王若飛,但王若飛皆一口回絕。到了1934年,王若飛被綏遠高等法院判處徒刑15年,此後被送到山西太原監獄服刑,在獄中王若飛每日讀書、學習馬列理論,沒有荒廢時日。

到了1936年,日寇侵華的野心愈發明顯,國內聯合抗日有了一定的基礎,這年7月,黨中央派人赴山西做閻錫山的統戰工作,並探望了王若飛。黨得知王若飛在獄中信仰堅定後,隨即開展了對王的救援工作。到了1937年春,日軍全面侵華迫在眉睫,中國有識之士都已經看到抗日才是當務之急。這年黨中央又派人給閻錫山做工作,終於在七七事變之前,王若飛被釋放。 8月,王若飛到了延安。

6年的監獄生涯不但沒有磨滅王若飛的鬥志,反而增長了他的學問和對馬列信仰的堅定。王若飛到延安後,發揮了他的本職和專業,任陝甘寧邊區宣傳部長、統戰部長,專門負責輿論、宣傳和理論工作。

王若飛

陝甘寧邊區舊址

三、在重慶的王若飛

1940年,王若飛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主要負責理論、輿論的工作。王若飛憑藉著豐富的知識和對馬列主義的深刻理解,寫了大量對革命抗日事業有幫助的文章、評論。

到了1944年,隨著抗日戰爭進入後期,國共矛盾增加,王若飛又被派到重慶,參加對國民黨的溝通工作。在重慶,王若飛充分宣傳了黨的政策,團結民主黨派,同國民黨做鬥爭。

王若飛

1945年初的重慶,氣氛已經非常不正常,國民黨借美國權勢和戰勝之威,開始實行獨裁。重慶山城特務橫行,壓制反對聲音。這年2月,特務田凱在光天化日之下槍殺了工人胡世合,隨即引發山城惶恐。王若飛請示延安後,聯合民主黨派並溝通輿論報刊,在重慶發動了反特務暴行的群眾運動,這次運動歷時半個月,迫使國民黨槍斃了特務田凱,並為遇難者胡世合舉行悼念,收斂了特務政治。

8月28日,主席抵達重慶,開始國共談判,但實際上主席只負責談判大綱和精神的指示以及出席禮儀場合,具體的談判內容和交涉則交給了周恩來、王若飛等人。在重慶的談判桌上,王若飛等人據理力爭,挫敗了國民黨妄圖解散人民軍隊、扼殺共產黨的陰謀。

王若飛

重慶談判

1946年4月8日,王若飛等人陪同被釋放的葉挺將軍乘坐重慶經西安到延安的飛機飛返延安。飛機正常抵達西安,但在飛往延安途中,在山西黑茶山撞山失事,機上的王若飛、秦邦憲(博古)、葉挺、黃齊生、鄧發等人全部遇難。

王若飛

當時所使用的美國飛機

四、離奇的四八空難

四、八空難發生於1946年4月8日,當天飛機只是失聯,4月9日才發現飛機殘骸,4月11日飛機失事的消息才傳到延安。 12日,新華社發布新聞正式向外界傳達了空難詳情。新華社在4月12日的報道成了研究四、八空戰最初的資料。礙於當時的國內環境,該文只簡單提出了空難發生的兩個原因,天氣原因和間接原因。黑茶山附近居民稱,當時黑茶山一帶是陰天、濃霧,惡劣天氣是空難發生的直接原因,而國民黨對和平建國毫無誠意,逼迫王若飛等人離渝則是空難發生的間接原因。而後來隨著文字解密,四、八空難或許並不簡單。

王若飛

飛機嚴重偏航

譚政文在1946年任黨的晉綏公安局局長,空難發生後的4月10日,他帶領他的機要秘書顧逸之親赴空難現場調查。身為空難現場見證者,顧逸之於1998年親手撰寫了《對「四八」墜機事件的回憶》,當時老人雖然已經80歲,但思路清晰、口齒清楚。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到了當時晉綏公安局給中央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是透過空難現場勘察、走訪周圍群眾綜合而來,裡面提到了幾點:一,確認飛機是撞山而非空中爆炸;二,4月8日天氣不佳,濃霧。但報告同時提出疑問:為何飛機不直達延安;在西安的飛機加過油、停留過一段時間,這段時間飛機無人守護;黑茶山在東北方向,延安在北方,飛機存在嚴重偏航,偏航原因何在?而且報告還附上了飛機飛行員的情況,機長和三名機組人員都是美國正規飛行員,機長蘭奇上尉更是參加過對日空戰,有3千小時飛行經驗的飛虎隊成員,不可能迷失方向。

直到2006年,在台灣,原軍統特務杜吉堂在去世前揭露了真相。杜吉堂在1946年歸屬於軍統,是中美特別合作所特工隊隊長,他授命在飛機高度盤、磁碟上做了手腳,致使二者失靈,造成飛機偏航。

王若飛

影視劇中的軍統形象

文史君說

王若飛是我黨歷史上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他對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也許早有遇見,4月8日,王若飛飛離重慶前,向周恩來告別,王若飛對周恩來說一切工作「要為人民打算(著想)」。令人憤恨的是,國民黨策劃的陰謀,結束了一個純粹的共產主義戰士為人民而戰的理想。

王若飛

貴州的王若飛紀念館

參考文獻

段清文:《傅作義兩次空難脫險記》,《文史學刊》2002年第11期。

閔文化:《199364年八空難原因探析》,《凱裡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