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1970年出生於陝西綏德,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
他多次擔任中視《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欄位文學顧問、鑑賞嘉賓。不僅如此,康震還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系列。他舉止儒雅,聲音洪亮,講解古代詩詞、文化典故深入淺出,親切生動,粉絲熱情地稱他為「詩詞才子」。
康震,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文化學者,文學博士。
中國詩詞大會舉辦了四季,他一直作為點評嘉賓為觀眾傳播詩詞文化,他談吐風趣,知識廣博,才華橫溢,征服了全國電視觀眾。特別是他在詩詞大會上現場題字作畫,更是展現了他獨特的風采,令萬人痴迷崇拜,成為了詩詞大會上最亮麗的風景。
提到康震,首先浮現眼前的幾個字就是“文化人”,現在活躍在大眾面前的文化人其實不多了,更何況康震可以說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回憶自己的人生經歷,讓康震最為感恩的,是他那追求並實踐耕讀文化的書香家風:「我特別佩服我爺爺。我爺爺就是一個陝北高原不識字的老農民,家庭條件特別差,但他培養了自己七個兒女,子女們都通過讀書,成為了教授、人民教師、部隊幹部等各行各業的人才。
「我爺爺沒有上學的機會,但他從小就渴望念書。」康震在《謝謝了,我的家》節目中分享道,當年爺爺在王家溝村王世昌家放羊,恰好王家辦冬學,他想學,但主家不允許,於是偷偷站在門外窗台,用手指將窗戶紙戳破了聽課,「從那時起,他就深知求學的苦衷,認識到一個人沒有文化是很難成器的。
康震正是在這種求知慾望強烈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他本人也是歷盡艱辛才最終考上了陝西師範大學,走出了綏德小縣城。
康震在2004年時候,參加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在10分鐘的時間內講解了一首李白的詩,拿下文史組第一名。
也正是這次經歷,讓中視編導注意到他,邀請康震主講《百家講壇》。那時,《百家講壇》以講歷史為主,康震首開先河,講起了李白、杜甫、蘇東坡、李清照等詩詞名家,讓更多觀眾認識了這個飽讀詩書、風趣幽默的康教授。
康震中文專業畢業,而後文學碩士,文學博士一路走過,最後成為博導。
而這個博導,還是當今名聲顯赫、緊接著清華北大的北師大。
康震的頭銜和兼職自己肯定數不清,沒有五百也有一千。
中視留學生漢語大賽評審,《子午書簡》嘉賓,《中秋抒懷》嘉賓,《百家講壇》嘉賓,《開心辭典》嘉賓,《唐詩風雲會》主持,《唐宋八大家》講座,成都杜甫詩聖文化節主祭人……其中使他名聲大震的是擔任中央台五屆《中國詩詞大會》與《經典詠流傳》評審。
康震一生主要的博導方向是古典詩詞,他不但研究博導,自己還創作,為了創作,他攻博時還特意拜了個詩詞名家霍松林為師,霍松林不但也是博導,也是風騷一代的詩人。
以下先欣賞康震博導的詩詞,說是:
大江東去流日月,
古韻新妍競芳菲。
雄雞高歌天地廣,
一代風流唱春暉。
再找康導寫別的詩詞,沒了。
您認為這首詩寫得怎麼樣?
康震有個外號,叫自帶流量的「詩詞男神」。
2005年,《百家講壇》的老師們都在講歷史,他首開先河,講起了李白、杜甫、蘇東坡、李清照等詩詞名家。
近兩年,他又出現在大熱的《中國詩詞大會》裡,講詩作畫,圈粉無數。
他藉詩詞出鏡,在《開心辭典》與王小丫解釋對聯平仄,在《漢語橋》為外國學子指點迷津,在《子午書簡》順長江而下暢談蘇東坡,在《向上吧!詩詞》裡與劉震雲“鬥智”,頻出金句·······
電視機外,他是一位能講、會講的好老師。
他的《唐詩選讀》公選課,350人的教室能擠進去400人,還有不少未選上課的學生站在走道裡聽。他的學生助教甚至不願意透露上課的具體時間,「怕來的人太多搶不到座」。
盛名之下,他說自己只是個普通的大學教師。
他師從學術泰斗霍松林先生,一度擔心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學位論文;他愛看科幻片、槍戰片,最愛《拯救大兵瑞恩》;他愛和兒子打遊戲,為“拆槍”比不過兒子手快而心生苦惱;他不會開車,因為總是搖不到號;他偶爾做飯,拿手菜是常見的酸辣土豆絲。
他還有鮮為人知的一面:小時候“桃園三結義”,他要當張飛;學生時代迷戀畫畫到“癲狂”,連考卷上都畫滿腳丫兒;講起笑話來眉飛色舞,模仿方言惟妙惟肖。
這就是康震,一位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一位頗有累積的大學教授,一位繪畫書法愛好者、電影迷。流傳千年的古詩詞在他的敘述中,攝人心魄,奪人眼目,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中國詩詞大會》火了,更多的人開始了解康震。
康震的微信頭像是個小人兒,一領寬袍,席地而坐,雙眼微閉,頭髮上揚,嘴巴裡流淌出愛的音符,真是快樂無比!
康震覺得這很像他自己,也希望自己能這樣快樂無憂。
中國詩詞大會我每一期都認真看了,喜歡裡面的幾位老師,特別喜歡看康震老師畫畫。
很久對康震老師的畫作難以忘懷。他的繪畫,一氣呵成,游刃有餘,將詩詞畫作一幅丹青。我驚喜地發現,有些事自己還能夠猜到。每當猜對的時候,就感到特別興奮。詩與畫屬於不同的藝術門類,它們之間有差異也有連結。康震老師能將詩意融入繪畫中,為繪畫增添了美感,讓人覺得無比生動,躍然紙上。
「我們都是普通人,過著普通的生活。只要我們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生活和世事,生活本身就會充滿詩意,普通人也能詩意地棲居。這樣才好!”
康震的精彩解說和儒教氣質,使講究的詩詞逐漸展開,讓大家理解,引起共鳴,理解中國古典詩詞之美,在社會上讀詩,掀起學習詩的熱潮,不僅使中國古代詩詞成功,自己也成為明星教授。
男神康震結婚了嗎,康震的情感生活狀況是怎樣的?
康震教授1970年出生的,今年都50歲了,當然早就結婚了,而且孩子都已經成人了!
有說他妻子是北京某國中重點中學語文老師。
不過這都是個人隱私,我們還是多關注他的作品。
康震老師近段時間去哪了?
但是,康震怎麼就突然「銷聲匿跡」了呢?
在電視上經常現身,人們的品評自然也就多了雜了。
當近期《典籍裡的中國》文學擔當不再是康城教授的時候,人們心裡還是有失落。
這時的他,回歸到了課堂和自媒體帳號。
他確實非常適合在電視上、在媒體上作為一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面向大眾去完成中文系的社會教育使命。他的受眾是所有文化層次的人,所以不必對他吹毛求疵。
在自媒體帳號,也是精心製作,寓教於樂,在這裡傳輸文學知識換了另外一種方式,有他獨自侃侃而談,也有對弈小棋手說古論今,不時還會露出童真的微笑。
沒有了舞台的絢麗燈光,但卻多了輕鬆自在,沒有了眾多欄目的競相邀約,卻有了更多的時間沉澱琢磨。
大抵走上電視的學者,與大眾、傳媒、資本之間,的確有良好的合作和傳播,但也少了能夠沉靜下來,潛入其中享受其中的快感和自由。
還是老行當,總是老樣子。
性情中人。康震教授風度翩翩,溫文爾雅,他語氣平和,學有所專,他反應靈敏,颱風端正,幽默風趣,他點評社會人事接地氣,他談詩詞如春風化雨,顧盼間儼然名士氣流。
離開了喧囂繁華,靜下心來做學問,離開了大眾媒體,在小眾媒體上自由發揮,所學終有所用,在陶冶自身的同時,也溫潤他人的心靈。
回首十餘年來,身為文史學者,壯年之際也是最需沉沒的時候,繼續尋求精神文化溯源,探尋古老中國智慧精髓,以所學回報社會,以所知回報關愛的人。
而對於如何普及中國古典詩詞及傳統文化,康震的建議是多辦講座、多讀書。
雖然在如今這樣一個資訊化時代,能夠進行閱讀和學習的APP和電子書很多,但是康震認為,如果要獲得精準的知識一定要到書店去買書,而不是用手機或電子書讀書。
「手機就是手機,它不是書。我奉勸大家,如果要獲得精準的知識一定要到書店去買書,書是一個字一個字上去、校對出來的,看一本真正的書和看一本電子書閱讀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一本真正的書可以讓你走進去,但當你拿著電子書的時候,就會覺得你和書隔了一層,這和看一本帶著書香的書的感覺、效果以及對你的衝擊是不一樣的。 所以你要獲得精細的閱讀、你要獲得精細的知識、你希望能在閱讀中獲得快感,我勸大家去找正規出版社出版的書。能讀2000字,那一年、兩年、三年下來,就能讀很多書。詩書氣自華'嗎!
康震:腹有詩書氣自華。
你認同嗎?
你喜歡康震老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