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85歲窮困而死的豪門才子,你不知道他的一生有多坎坷

2024-11-24陸遊

宋孝宗登基之初,就想改變南宋屈辱求和的局面,為恢復中原做點大事。

公元1163年,宋孝宗任命元老張浚做樞密使。張浚決定出兵北伐。起草法令時,他想到在樞密院做編修的陸游。陸游無疑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一生創作詩歌一萬餘首,是中國歷史上寫得最多、流傳下來最多的詩人。同時,陸游也是主張抗金的積極倡導者。

陸遊

陸遊,字務觀,越州山陰人。 他幼年的時候,正是北宋滅亡時代。江南的金兵燒殺掠奪,使陸從小飽受民族悲劇的折磨。他看到、聽到了江南許多與金兵作戰的可歌可泣的事蹟。這些在其幼小的心中,產生了對祖國和民族深厚的感情。

少年時期由於陸游的努力、勤奮學習,他寫了一篇出色的文章。 29歲時,他到臨安參加進士科的考試。剛好秦檜的孫子秦塤也參加了考試。本來陸游考的是最好的,應該是狀元。但是秦檜想讓孫子考第一名,就說陸游的文章有抗金的字句,要查辦他。陸游不得不回到老家山陰,在這裡住了五年,在這期間,陸游刻苦學習武功和劍術,並從好友那借來孫子兵法潛心學習。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出征,報效國家。

陸遊

到了陸遊34歲的時候,朝廷把他分配到福建寧德縣當主簿。這是一個非常小的官,但陸遊非常愉高興,馬上就上任去了。一年後,陸游到臨安為官時,他有意接近宋高宗。陸遊為高宗提出幾個建議,勸高宗奮發圖強。然而,宋高宗趙構根本不聽,他免職處理了陸遊。不久,金兵再次攻打南宋,宋高宗退位,將皇位傳給宋孝宗。

因此,這才有了為什麼張浚會讓陸遊起草詔書的事情。陸遊

陸遊

積極支持北伐,但擔任統帥的張浚缺乏指揮能力。張浚的兩個主將又相互猜忌,發生了摩擦,宋軍沒多久就打了敗戰,不久就導致全線的潰敗。

北伐失敗後,一向主張求和的大臣們開始在宋孝宗面前攻擊張浚。還有人說,張浚的主戰是陸遊慫恿的。隨後,張浚被排擠出朝堂,陸遊被解職,回到了山陰的老家。陸遊在山陰一住就住了三年,過著貧困的生活,又過了五年,陸遊便45歲了。這時,朝廷又派陸游去四川當了個通判的小官。

陸遊

在上任的長途旅行中,他看到了長江流域的許多名山大川,了解了更多的民情。也是從這時開始,陸遊的詩歌創作思想更加開闊,題材更加豐富。他也寫了許多有社會意義的詩。又過了一些時日,負責川峽一帶的軍事將領王炎。他聽到陸遊的名聲,將陸遊請到漢中當自己的幕僚。漢中離抗金前線很近。陸遊認為,這裡還有機會參與抗金戰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收復山河。所以他很高興的接受了這個任命。

陸遊

到了那裡,陸游又騎馬到大散關觀察金人佔領的地區。在王炎衙門裡,他經常看到金軍佔領區的老百姓冒著生命危險給宋朝軍隊送來了軍事情報。這些場景讓他對抗金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然而,南宋朝廷對抗金戰爭並不感冒,導致了抗金斗爭總會遭遇失敗。陸游的滿懷希望,無奈又落空了。

陸遊

不久,王炎被調走,陸游又被調到了成都,在安撫使范成大部下當參議官。范成大是陸游的老朋友。雖然他們是上級和下級官員,但他們不在意一般的官場禮節,陸游抗金的志願得不到實現,心裡悶勁。經常飲酒作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但官場上的人不喜歡他,說他不講禮法,思想懶散。陸游聽後,索性為自己起了個別號,叫放翁。後來,人們稱陸游為陸放翁。

就這樣,二三十年後,南宋又換了兩位皇帝。宋光宗趙敦,還有宋明宗趙括。然而,南宋一直沒有下定決心收復失地,因此陸游長期過著悠閒的生活,只有把滿腔的愛國熱情寄託在詩歌創作上。

就這樣,陸遊一直到了85歲,也沒有等到自己為國出力,幫助南宋朝廷收復失地的那一天。但在這個時候,陸游得了重病。躺在床上,當他快要去世時,他掙扎著寫下一首絕筆詩,叫做《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意思是說啊:他臨死前唯一難過的事就是南宋沒有收復失地,他告訴自己的兒子,當南宋大軍收復中原那一天到來時,你們別忘了在祭祀的時候告訴我這個好消息!讓我在九泉之下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