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抗金的詞人辛棄疾

2024-12-10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號產軒,山東濟南人,是南宋的愛國者和著名文學家。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他率領兩千人參加耿京的抗金義軍,在軍中擔任掌書記。隔年被派往南宋接洽聯合抗金事宜。在南宋曾任滁州知州、湖北轉運副使、湖南安撫使、江西安撫使等職。晚年任鎮江知府等職,最後被彈劾而回鉛山,憂憤而死。

辛棄疾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和《九論》中,批駁了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提出一整套抗金的戰略方針和具體措施,卻不為朝廷所採納。在我國文學史上,辛棄疾以詞名世。他的《稼軒詞》存詞六百多首,在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上也是豐富多彩、別開生面的。他的詞常常具有愛國精神與戰鬥精神表現在對被分裂的北方和對抗金斗爭的讚揚上。也表現了對南宋朝廷的反感。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均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另外還有一些描寫自然景物秋農村生活的小詞,清新韻味深長。辛棄疾繼承了蘇遼的豪放詞風,進一步擴大了詞的題材,融匯詩、文、辭賦等各種文學樣式的長處,形成詞壇的主流。辛詞在宋詞發展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