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雷佳音來說,金鷹獎最佳男主角是一種認可,更是一種期待──那個他在成為好演員的路上能一直向前的力量。
他用百分之百的投入,演活了《人世間》中的周秉昆。時代在人物的身上打下了烙印,也讓其承載了至善至美的精神。雷佳音的表演自然細緻、感人肺腑,他與角色互相成就。
他覺得,透過表演被觀眾認可,是身為演員最有尊嚴的一件事。他將理想這個宏大的命題,化成一個個具體的角色,在遇見每一個新的人物時,都能努力往前走一點,再突破一點。對他而言,成為一個好演員,亦是不負一趟人世間。
作者|魏僑、編|丁宇
2022年,雷佳音完成了兩件重要的事:一個是憑藉《人世間》拿到了金鷹獎最佳男主角,另一個是念了好久的休假終於實現了。
11月7日,憑藉《人世間》中對周秉昆一角的演繹,雷佳音獲得了第3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頒獎典禮上,他拿著獎杯說:“我演了17年電視劇了,在戲裡戲外的親朋好友的見證下拿到這個榮譽,我沒有白來一趟人世間。”
《人世間》是2022年當之無愧的國民爆款電視劇,雷佳音扮演的周家小兒子成了千家萬戶最讓人心疼的那個孩子,他成為了觀眾心中的“老疙瘩”,又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誕生了。
我們上一次見到雷佳音,是在2021年底電影《古董局中局》的首映。他聊起了表演,提到身為演員的機會多了,但空間小了,所面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你演過那個,演過這個,什麼東西觀眾沒看過呢,你還有什麼突破的點呢?”
一年之後,再回頭看這句話時,或許更能理解這種所謂的「突破」。不是打破重塑的變化,而是日拱一卒的精進。就像週秉昆,還是雷佳音身上那種東北人特有的樸實和憨厚,但感人肺腑的演繹和平凡人身上的細膩和勇敢,都能看出他在表演上的更進一步。
休假是在拍《人世間》之前就有的想法。電視劇《白鹿原》和《長安十二時辰》都拍了8個月,電影《刺殺小說家》和《古董局中局》也連在一起,又是半年過去了。他覺得要停下來一段時間,拼不動了,再也不是20多歲一腔熱血就能往前衝的時候了。然而,一直處於被挑選的職業中,真正停下來,並不容易。
作品熱播、角色出圈、獎項加身……在風頭正勁時,雷佳音終於在2022年上半年放緩腳步,這是他5年來第一次暫停了自己的工作,放了一個為期半年的長假。外界的追捧與讚譽並沒有打亂他的腳步,反而讓他更加清醒。他清楚地意識到身為演員的自己需要蟄伏休整,在生活中汲取能量,才能更好地完成下一個角色。
休息的日子裡,他把攢下的劇集和電影都看了,還拿起了書架上的“大部頭”,他打打遊戲、陪陪女兒,生活就這樣流淌著。當然,他知道休息只是暫時的,後面的工作已經排好,終究要回到那個忙碌紛雜的世界,只是久違的閒暇時光,就像一次充電,積蓄著能量,讓他能夠在成為好演員的路上繼續努力地往前走。
這是他對生活的認真,也是對職業的認真。雷佳音覺得,很多事情最後都要回到一個最樸素的階段,比如:“你喜歡雷佳音,你覺得這演員‘沒事’就夠了。”
一輩子
因為篤定了想要休息一段時間,雷佳音差點錯過《人世間》。
他知道這是作家梁曉聲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以為故事很恢弘,本能地想要拒絕。幸好在導演、製片人的堅持以及周圍前輩演員的勸說下,他第一次看到了《人世間》的劇本,一下子就停不下來了。他知道休假的計畫又泡湯了,但成為週秉昆卻成為了心甘情願的事。
認真看完劇本,他被故事裡的人物和情感深深打動,便沒有再猶豫,成為了第一個進組的主要演員。
在後來的很多次訪談裡,雷佳音都說,他活了38年就是為了等待週秉昆這個角色。 《人世間》橫跨50餘年的歲月,其中出現了100多個有姓名的人物,週秉昆是普通的卻無可取代的那一個。於是,那個樸實憨厚,又帶著點「軸」的周秉昆在雷佳音的身上鮮活了起來,「他照顧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即使苦難是他的人生底色,但他最終沒有被打倒。 」
雷佳音是東北人,在遼寧鞍山長大,故事中呈現的各種生活狀態對他而言非常熟悉,劇中的許多角色在他記憶中都有原型。有時不必刻意琢磨,只要身在情境中,角色該如何行動、怎樣說話,就會在雷佳音的腦海裡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
觀眾在周秉昆的一言一行中,分析解讀雷佳音細緻入微的表演細節。但對雷佳音本人來說,那些恰到好處的細節,並不是什麼技藝精巧的設計,而是從對人物的理解和對情境的感受出發,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由內而外釋放出來的。
例如那場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周家父子的爭吵戲。拍攝時,前兩條先拍丁勇岱扮演的周父,雷佳音坐在對面,已經被丁勇岱的情緒所帶動,情不自禁地開始哭。雷佳音就告訴自己,“今天這個情緒有,不用我靠技術調動。”
這場戲拍了幾遍,情緒一氣呵成。拍完以後,全場鴉雀無聲,彷彿還沒從演員的情緒裡出來。導演李路說:“這一場戲把大家都演安靜了。我導了這麼多年戲,有演完戲大家鼓掌的,有大家哭著說好的,但是鴉雀無聲是第一回。”
對雷佳音來說,最困難的部分是如何掌握人物在歲月流逝中所呈現的細微差別。故事中的時間是連續不斷的,人物的變化也是緩慢延續的,而不能有斷崖式的鮮明落差。
電視劇打亂時間順序的拍攝方式增加了表演的難度,學習在不同的年齡之間來回穿梭是演員的基本功。雷佳音記得那段日子裡,一穿上綠膠鞋、海魂衫就覺著自己年輕了,好像腳底生了彈簧,進門都是跳著的,到了下午頭髮梳上去就是中年開飯店的階段,狀態就沉了下來。
《人世間》的拍攝持續了半年的時間,雷佳音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幾乎沒有一天休息。在劇組裡,演員們都以劇裡的身份稱呼彼此,彷彿真的成為了一家人,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了金鷹獎的頒獎台上。
對雷佳音而言,這部劇也像是自己的“成長回憶錄”,他甚至和工作人員開玩笑說,“半年拍一部《人世間》,彷彿一小輩子就活過去了。”
生活流
事實上,2022年雷佳音的作品除了《人世間》,還有相繼播出的《相逢時節》和《天才基本法》,以及年底播出的《大博弈》。
《相逢時節》拍攝時間要更早一些,對於雷佳音來說,這部劇是他在拍了兩三年電影之後,回歸小螢幕的作品。本劇製作團隊是正午陽光,雙方一拍即合。這也是他和袁泉在《我的前半生》之後的再次合作。劇中,他與袁泉上演了一場「羅密歐與茱麗葉」式的愛情故事。
相較於《人世間》溫暖熨帖的底色,《相逢時節》則更多的是「強情節」的路線,上一代的恩怨成為鋪墊,後續復仇故事帶來了明快與爽感。雖然情節的高密度呈現,在劇集播出時存在一些爭議,但對於雷佳音來說仍然是一次重新審視自己表演的契機。
觀眾常常用「劇拋臉」來形容雷佳音,但他自己似乎並不期待用這樣單一的概念去定義自己,他思考的問題更具象,更直接,每個角色都是獨特的,他過去常常在進組前問自己,這次能不能再突破自己?能不能再進一步?
很長一段時間裡,雷佳音對自己的表演相當嚴苛。 《天才基本法》播出後他自己回看了三遍,在他眼裡,無論是這部戲還是林兆生這個角色,都是新的挑戰。
接到這個劇本時他正在拍攝《人世間》,此前就說自己「演不動」的雷佳音並不想錯過這個在各方面都求新求變的好作品。於是,白天他在光字片演繹週秉昆的悲歡離合,到了晚上則抽出時間潛心研究《天才基本法》的原著小說,琢磨林兆生的人物特點。
起初雷佳音是忐忑的,他不只一次問導演沈嚴:「我這個樣子能像一個數學天才嗎?」相比傳統意義上或孤僻或乖戾的天才形象,林兆生有著更豐富的人物層次,在他身上既有被現實磋磨的中年人的頹喪,也有大隱隱於市的灑脫,背負著沉重的過往,平凡的外表下充滿了故事性。
由於劇情涉及平行時空穿越,演員需要掌握同一人物在不同時空的細微差異,人物塑造也更加複雜。在表演時,雷佳音把角色分成了幾個不同的狀態,在劇中「草莓世界」和「起司世界」之間自由切換。
不同的時空各有各的突破,起司世界裡他長髮飄飄體驗了一次搖滾少年的青春時光,也完成了從不羈少年到成熟父親之間的成長。而草莓世界的演繹更難一些,除了人物情感更深內斂,還要掌握阿茲海默症患者在不同階段的狀態。
不同時空的林兆生有著不同的特點,但不變的是「父親」身份,以及對女兒始終如一的愛。雷佳音的表演潤飾細無聲,豐富的細節包含著巧妙的邏輯支點,以及豐沛的情感濃度。
在青島拍《天才基本法》的時候,雷佳音受特邀出演了《大博弈》中商人宋喜年的角色。彼時,這個角色遲遲找不到相對應的演員,團隊聽說雷佳音正在青島拍戲,便透過雙方劇組協調,完成了一次特邀戲份。據說,正是因為這次合作,《大博弈》的 團隊也「借」出萬茜,讓她客串《天才基本法》中林兆生的第一任女友。
這些角色,雷佳音給觀眾的印像都是鬆弛感,他似乎不太去刻意設計自己的表演,而是站在人物的基礎上去不斷延展,角色身上不經意間打動人心的細節就會自然地生出來。他也在試著讓自己不再糾結,用一種平常心來看待表演,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一個演員
2022年上半年,《人世間》的熱潮席捲全國時,雷佳音按下了暌違已久的暫停鍵,實現了心心念念許久的休假計劃。
作品的熱門並沒有打亂他的腳步,在經歷過一次「爆紅」之後,外界的聲音似乎就沒那麼重要了。對於雷佳音而言,流量的高低顯示在微博評論數量的多少上,關注度高讓人覺得熱鬧,回复的人少了固然會有失落,卻很難影響他工作和生活的節奏。
從2017年憑藉《我的前半生》打開知名度至今,5年時間裡他一直都在忙碌。一個劇組接著一個劇組,一個角色接著一個角色,成績斐然的另一面是生活的失控,有時候他甚至需要藥物來調整自己的睡眠。
他的身上出現了疲憊感,回看影視作品中的自己, 他覺得「是應該好好調整一下了」。
暫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很難的,要從忙碌的通告裡抽身出來,要推掉過去推不掉的人情,放下可能會有驚喜的劇本和角色。對演員來說,短暫的空白又是彌足珍貴的。雷佳音知道對演員來說更重要的是什麼。
在蟄伏的這6個月裡,雷佳音有時間陪伴孩子,看了過去沒有時間看的書本和劇集,更重要的是,放下了緊迫感,享受久違的平靜,讓自己真正回歸平實的生活。日昇月落,一日三餐,那些瑣碎的細節裡藏著演員寶貴的生活體驗,他在徹底放鬆身心的同時,何嘗不是為下一階段的表演積蓄能量。
回頭看自己演過的角色,雷佳音覺得每一個都像是自己平行宇宙裡全新的人生。每一個角色都和他身上的一些特質存在契合,也留給他了寶貴的財富。例如周秉昆身上那種好人的韌性和責任感,再例如林兆生對夢想的追逐熱愛,以及入世的生活態度。
對於表演這件事,雷佳音顯得更加從容隨和了,就像生活裡的他一樣。年輕的時候精力充沛,遇強則強,他身上有種鮮明的“攻擊性”,而隨著演過的角色越來越多,對錶演了解得越深入,他愈發坦然,學會了找自己的人物,演好自己的部分,不給對手演員壓力。
面對不同的角色和挑戰時,他不再執著地向上攀爬,力求突破和進步。演戲愈發像人生中一件最普通的事,像吃飯、睡覺一樣稀鬆平常。他曾經在訪談中反問自己:「你吃飯的時候會緊張嗎?」想到這裡,沒有止境的新工作和新角色似乎也沒有那麼讓人焦慮了。
就像《交換人生》裡他和張小斐演喜劇,觀眾對他的「自帶喜樂」充滿期待,但他卻先坦然面對正劇演員和喜劇演員之間的差距。對他來說,他能做的更多的是用正常塑造人物的方式演一個有趣的人,至於效果如何,只有留給觀眾去感受。
休假之後,雷佳音彷彿找回了對命運的掌控感,有時候,往後退一步發現一切都更清晰了。理想是個宏大的命題,終將化成一個個微小的細節,在雷佳音身上,就是要當「好演員」。
他不願意給自己身上貼任何的標籤,只是說:“我覺得自己在觀眾心中就是一個演員,我也想讓觀眾這樣看待我。”
對演員而言,真正能夠成為經典的好劇本、好角色可遇不可求,但演戲依然是每天都要完成的稀鬆平常的工作,所以雷佳音說:「從創作初衷來講,就是隨緣,每一個角色盡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