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富豪李海倉個人資料:48歲被鐵哥槍殺,兒子敗光百億家產成老賴

2024-01-29李海倉

{不}01{/否}

說起李海倉和馮引亮,他們還是同一年出生的,都是1955年。

雖說他們不在一個村子,但是兩個村子離得很近,兩人常常會一起玩。

有時,李海倉受到同伴欺負的時候,身材高大的馮引亮會立刻站出來,揮揮拳頭說:“李海倉由我罩著,誰都不許欺負他。”

李海倉也一直記著馮引亮的好。

長大後,他們兩人敢拼敢幹,在各自的軌道努力發展,同時雙方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也會互相幫忙。

只是後來,李海倉發展得更好。

李海倉家裡人口多,國中畢業後,就出去打短工,幫忙家裡分擔經濟壓力。

20歲時,李海倉在村裡的榨油廠當了一名工人。由於工作的原因,他的衣服經常滿是油漬,髒兮兮的,李海倉是個愛乾淨的人,他想要用肥皂把衣服洗乾淨一點,可是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李海倉經常跑遍全鎮,都買不到一塊肥皂。

李海倉感到很苦惱,可隨後,他又開心了起來,心想:到處都買不到肥皂,如果自己辦肥皂廠,肯定很賺錢。

於是,在家人的支持下,李海倉離開家鄉,準備找機會進入肥皂廠「偷師學藝」。

幾經輾轉,李海倉進入運城肥皂廠。上班時間,他認真工作,下班時間,他努力向工廠老工人學習。

時間不長,廠裡的老工人間就傳遍了:李海倉這個小夥不錯,不僅乾活勤快,嘴甜,還特別好學。

於是,當李海倉帶著小本子,向他們詢問工作上的問題時,他們都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

李海倉在運城肥皂廠工作學習2年後,他基本上已經掌握了肥皂生產的技能。於是,他回到家鄉,說服村集體,辦起了村辦的肥皂工廠。

果然,李海倉的肥皂生意做得不錯,家裡、村裡靠這個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但4年後,李海倉敏銳地發現,肥皂市場趨於飽和。

於是他果斷地關閉肥皂廠,轉而在當地辦了第一家綜合商店,直接接觸市場。同時在尋找下一次發大財的機會。

{不}02{/否}

1987年,改革的大潮開始在全國各地風起雲湧。

李滄海經過深入的市場調查,利用山西是煤炭大省的優勢,進軍當時的朝陽產業-焦炭領域。

同樣,除了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李滄海還到成熟的焦化廠工作學習了一年多。基本掌握了煤炭冶煉技術後,李海倉馬上回到家鄉,開始籌備興建焦化廠。

建廠所需的場地和工人,李海倉都準備好了,可是最令他頭痛的就是建廠所需要的資金。

李海倉東拼西湊,只湊出了20萬,離所需的資金還差一大截。最後他想到了他的發小馮引亮。

此時的馮引亮,身家上百萬,其實,馮引亮能發展得這麼好,當初還有李海倉的功勞。

前幾年,馮引亮的村造紙廠招集承包商的時候。馮引亮找到李海倉,想聽聽他的意見。

李海倉分析:造紙的原料主要是麥秸,這種造紙法的好處是成本低、利潤高,缺點是污染很高;但是,這時候,國家還顧不上環保,紙廠肯定賺錢。

於是,在李海倉的建議下,馮引亮承包了當地的造紙廠,現在手上的資金十分寬鬆。

當李海倉找到馮引亮時,馮引亮非常豪爽地說:「沒問題,你需要多少資金都有。」

李海倉的資金到位了,很快就把工廠開了起來,僅僅開工一年,李海倉就將辦廠的本金全部收回,不僅還清了借款,還賺了40多萬。

自此,李海倉的事業走向了快速之路。

{不}03{/否}

1992年,李海倉成立海鑫集團公司,擔任董事長。

海鑫集團公司不僅有焦化廠、鋼鐵廠、軋鋼廠,還有水泥廠、貿易公司、投資公司等等,整個公司形成“延伸產業鏈”,即以鋼鐵為主體,整個產業,從最上游到最下游,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企業。

雖然公司的步子很大,但是李海倉走的很穩,公司成立當年,資產就突破一個億,納稅突破一千萬。

李海倉在工作之餘不斷努力學習,甚至透過在職學習,在武漢鋼鐵學院管理系,獲得碩士學位。

李海倉也鼓勵公司的員工學習。

在90年代,他幾乎每年花上千萬,讓公司的員工有薪到各相關的大專院校學習、深造。而且對願意到海鑫工作的大中專學生,幾乎都是馬上錄取,並且給予很豐厚的薪水。

由於人才儲備完善,海鑫集團的科技水平,一直居於全國最前線。

自從海鑫集團成立後,別的股東都將分紅提走,但是李海倉以及家族成員卻不斷地將每年的分紅,重新投入到集團建設中,所以到2003年,李家佔了海鑫集團超92%的股份,而其中李海倉的股份又佔大頭。

就這樣,李海倉47歲時,以40億的身價,被中國福布斯評為山西省首富。

此時,李海倉怎麼也想不到,在他48歲時,會被發小馮引亮斃了命。

{不}04{/否}

李海倉不知道的是,早在1994年,馮引亮和他之間就產生了裂隙。

那年,馮引亮在李海倉鋼鐵廠邊上,租下農村20畝土地,蓋了自己的造紙廠,準備大干一場。

但因為紙廠用電問題一直解決不了,紙廠無法動工。沒辦法,急得心裡直上火的馮引亮,跑去找李海倉幫忙,希望從他的鋼鐵廠接一條電線,裝上電錶,然後根據電錶上的數字,直接把電費交給李海倉。

李海倉爽朗地說:“沒問題,小事。”

但是紙廠開工後不久,鋼廠電工就幾次發現:紙廠明明開工用電,但是電錶一轉不轉。於是,電工一氣之下,未上報上級領導,就直接斷電。

紙廠被停電後,馮引亮立即檢查原因。但是,紙廠管理人員擔心馮引亮知道是自己下令偷電,導致鋼廠拉閘,影響紙廠生產的,會被馮引亮開除。所以,他沒有把停電的真實原因報告給馮引亮。

以至於馮引亮以為,是李海倉不顧曾經的交情,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經商量,就下令斷電。

就是在這時候開始,馮引亮開始對李海倉心存不滿,覺得李海倉做事太功利,只講利益,沒有義氣,背叛了兩人之間的友誼。

後來,馮引亮的紙廠因為偷稅漏稅,環保不達標,政府要關停他的紙廠。當時,李海倉在縣政府任副職領導,馮引亮兩次找李海倉幫忙,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李海倉沒能出面作保,這也導致馮引亮對李海倉的怨恨逐漸加深。

為了賭氣證明他不比李海倉差,他進入太原的證券市場,當了專業股民。可惜,幾年操作下來,幾乎血本無歸。

股市失利後,馮引亮沒有深入研究市場,盲目地去甘肅承包小型造紙廠,結果再次因為環保不達標被勒令關停整改。

這時候,他的銀行積蓄所剩無幾。加上情人發難,他不得不將視線,放到李海倉鋼廠邊上造紙廠的土地上。

馮引亮希望李海倉支付200萬元,轉租這20畝的地皮。

他想:李海倉已經是身家幾十個億的大老闆,當年要不是自己幫他補齊資金缺口,李海倉根本就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這件事,李海倉一定會幫。

但是那塊地皮,當時市價僅需100萬元,李海倉最高只願意出120萬元。

馮引亮不甘心,幾次找李海倉,結果都一樣。

2003年1月21日,馬上要過年了,為一屁股債煩惱的馮引亮幾乎一晚沒睡。

他打算隔天還是去求李海倉,希望他看在過去的情分上,看在自己在他最需要的時候出手幫他的份上,給自己200萬元,收了那塊地。

要是他不肯?馮引亮用力地甩甩頭,心裡默念道:「不會的!可是萬一,萬一他不肯呢?不肯,那我就不活了!而且他背叛了我們的友誼,在我最需要的時候不幫我,那他也別活了!

2003年1月22日上午,懷著破釜沉舟的想法,帶著自己私藏改裝的兩把槍,馮引亮徑直走進李海倉的辦公室。

沒想到李海倉依然不同意。

幾分鐘後,公司人員只聽到「砰!砰!」兩聲,當他們推門進入董事長辦公室時,李、馮二人都已經躺在血泊之中…

{不}05{/否}

李海倉的突然遇難,引發軒然大波。

當時,僅在山西聞喜縣,至少有7,500多人和他們的家庭,靠著海鑫集團維持生活。李海倉促過世,海鑫集團今後的路會怎麼走?誰來接替董事長的位置?自己的飯碗能不能保住?

迷惘的聞喜縣人民,自發性地加入李海倉的送葬隊伍。花圈和輓幛將一公里長的道路鋪滿,長200公尺、寬50公分的白色條幅,被弔唁者的姓名和單位密密地填滿。

上萬人含著淚,身穿深色服裝,胸佩白花,排隊,默默地為逝去的、他們的致富帶頭人李海倉送行。

李海倉遇害後,正在澳洲學習企業管理的兒子──22歲的李兆會被倉促叫回國。

李兆會認為自己年紀太輕,沒有在企業幹過,不僅沒經驗,而且能力不夠,更沒有威望,於是表態:“不論哪位叔叔接任董事長,我都沒意見。”

但是李海倉的父親李春元認為:海鑫集團是李海倉的產業,而且在中國,只有嫡長子繼承,才能維護江山穩固。經過多方考慮,李兆會不得不接下這個重擔。

接班後,李兆會終止了學業,拼命學習與海鑫集團業務有關的知識。

開始幾年,靠著父親的餘蔭,李兆會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但沒過幾年,國家號召產能,鋼鐵業盛極而衰,鋼材價格不斷跳水。哪裡才是獲利的新增長點呢?

李兆會的經驗、眼界和知識儲備,無法為海鑫集團找到新的出路。而此時,恰逢中國的股市正值全民炒股高峰,李兆會握著數以億計的現金,毫不猶豫地跳了進去。

一開始,李兆會確實風光無限好,憑著炒股賺了不少錢。甚至在不少人的眼裡成了「山西股神」。

但漸漸地,李兆會賠多賺少,海鑫集團開始拖欠員工薪水。 2014年,李海倉過世11年後,李兆會敗光家產,最終導致海鑫集團全面停產,公司進入破產程序。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李兆會都沒有再出現在公眾眼中。沒想到,2021年,李兆會再一次登上新聞頭條,竟是被法院懸賞2000萬追債。

{不}06{/否}

細思李海倉、馮引亮、李兆會的人生,讓人無限感慨。

李海倉身為一代企業家,壯志未酬身先死,空留餘恨;馮引亮在嫉妒和自卑的控制下,不斷吞噬自己的良知,最終不僅槍殺好友,自己也走上了不歸路;李兆會被迫挑起家族重擔,雖盡力謀劃,無奈受困於眼光、學識、經歷,巨大財富迷人眼,短短幾年就敗光家產,成為過街老鼠,首富變“首負”,如今更是不知所踪。

人生如夢一場,富貴轉眼成空。真應了那句話:當繁花落盡,所有愛恨情仇空餘一聲嘆息。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