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李宗仁夫婦在秘書程思遠的陪同下,從美國回到了中國大陸,成為轟動一時的爆炸性新聞。
身為曾經的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現在選擇回歸中國大陸,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李宗仁的回歸,也受到了毛主席和中央政府的熱情接待,光是毛主席就宴請他了兩次。
有一次,毛主席在吃飯的時候,問起了李宗仁回國後的打算。
李宗仁想了一會兒,試探著說:“我能不能當一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那麼,李宗仁為什麼要申請這個職位呢?實際上,這不是他臨時決定的,而是在籌劃回國的時候,就開始思考了。
李宗仁當年是中華民國的代總統,地位不言而喻,現在雖然是新中國,但許多當年國民政府的高官,也都在新政府中擔任要職,比如李濟深、程潛、張治中、何香凝等人,就都擔任過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以李宗仁的地位和影響力,擔任這個職務,也是非常合適的。
而且,李宗仁在回國前,已經了解過新中國的體制,全國人大是一個立法監督機構,副職也不牽扯實地領導力,因此,李宗仁經過深思熟慮後,便向毛主席提出了這個想法。
毛主席聽後,只是笑了笑,沒有立即答應,而是讓週總理來商議這件事。
後來,經過大家商議後,覺得還是要拒絕李宗仁的這個要求,並專門派週總理去面見李宗仁,把中央和毛主席的意見說一下。
那麼,毛主席和中央為什麼沒有同意李宗仁的要求呢?主要是考慮到影響的問題。
李宗仁畢竟是中華民國代總統,地位不同於一般的高官,而且在全面抗戰時期,李宗仁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單就一個台兒莊戰役,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現在又主動回歸大陸,影響力非常大。
照理說,中央應該同意他的請求,但是,考慮到國民黨一些左派領導人,或是起義投誠將領,比如程潛、張治中等人,都已經安排在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位置上,而李宗仁當年的地位比他們高得多,如果讓李宗仁與他們平起平坐,都當副委員長,顯然是不合適的。如果這件事被海外媒體捕風捉影,影響就更糟了。
而且,李宗仁留在政府外面,更有利於做統戰工作,有些事由他來出面,比共產黨更有利於開展工作。
另外,李宗仁當時已經74歲高齡了,而且身體狀況也很不好,不適合再擔任重要職務,不如把待遇安排得高一些,讓他安享晚年。
因此,毛主席就專門派週總理去面見李宗仁,解釋這件事,以免李宗仁不理解。
李宗仁這次回國,其實主要就是為了落葉歸根,對職務並沒有什麼要求,因此,當聽到週總理的解釋後,當即表示,理解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也服從這樣的安排,並認為毛主席和中央考慮問題非常全面,做出了一個睿智的決定,顧及了各方的利益。
同時李宗仁也表示,自己雖然沒有職務,但只要中央有要求,需要他出面協調或是開展什麼工作,自己都會義不容辭、力所能及地做好,完成政府交給自己的任務。
週總理聽到李宗仁的表態後,心情頓時輕鬆了許多,認為李宗仁胸有全局,深明大義,便回去向毛主席作了報告。
不久後,中央便落實了李宗仁的待遇,為他安排了別墅、汽車、警衛員、秘書等等,待遇非常高,讓李宗仁夫婦都非常滿意。
但可惜的是,李宗仁因身體長期有病,在回國後剛剛3年半,即1969年1月30日,就不幸病逝,享年78歲。
在臨終前,李宗仁給毛主席和周總理口授了一封信,說道:「我在1965年毅然從海外回到祖國,所走的這一條路是走對了的。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深深感受到能成為中國人民的一分子,是一個無比的光榮。回到祖國的懷抱。
(參考:《李宗仁傳》《歸根-李宗仁與毛澤東周恩來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