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經典,不是單純的懷舊,發思古之幽情,而是從現實出發,尋找經典與現實的連結點。這種正面的閱讀態度使得經典對我們永遠有意義且永不落伍。
人物簡介: 老子(約前571—約前471),又稱老聃、李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里(今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以下這段經典對做人做事有啟發,值得與各位共勉: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譯文】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直伸;低窪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所以,聖人用““道”作為觀察天下命運的工具。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譯文】不自我顯示,反而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我誇耀,反而能有功勞;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久。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譯文】五顏六色會使人目眩,馳騁田獵會使人癲狂,意外之財會使人起歹心,五味太過會使人敗味,五音太強會使人耳聾,所以智者修身養性,只要清心寡欲,粗茶淡飯即可。過分的財色名利,七情六欲,都是有害無益的。
修身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