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簡介新東方(王強與「破產書商」的故事)

2023-01-10王強

姚一鳴

壬寅夏末之夜,橫穿大半個市區,到位於北外灘的上海建投書局浦江店,參加“虛構的二重奏:《破產書商札記》新書分享會”,由譯者王強與毛尖對談。會場設在建投書局四樓,拾級而上,在書架間穿行,新書分享會在四樓,整個空間仿西方書店的格局,有一個很大的弧形穹頂,兩側的書架頂天立地,頗為壯觀,透過書局玻璃可以看見夜色中的黃浦江,遠處的美景盡收眼底。這是我第二次去建投書局浦江店,首次去還是幾年前,為推薦金介甫的新版《沈從文傳》所舉辦的活動,地點也是在建投書局四樓,當時的嘉賓是陳子善和周立民。 《破產書商記》新書分享會採用線上預約報名,我是好不容易才約到的。

《破產書商記》,(英)威廉‧揚‧達泠著,王強譯,商務印書館2022年6月版,58.00元。

英國作家威廉‧揚‧達泠所寫的《破產書商札記》一書,講述了一個虛構的古董書商故事。在書中達泠化身成愛丁堡的“破產書商”,透過近50篇精彩的文章,講述了一個書商的生活,讓大家相信世界上真有這麼一個書商。書中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一方面呈現書商日常生活方式的種種細節,另一方面講述了關於書本的相關內容及對周圍人物的點評,對現實的觀察和心得,對生命和人生的看法與思考。正如書中破產書商所言:「回到書鋪,我在我的書架間閒逛。禮拜天慢條斯理翻翻我的書乃是莫大的樂趣。我的書唯有這一天才是我自己的。 」

《破產書商記》是王強翻譯的第一本書,也是威廉·揚·達泠作品的首次引進。在分享會的現場與毛尖的對談中,王強細訴了他譯此書的緣起是在和陸灝一起喝咖啡時,希望加入商務印書館的“小書蟲系列”,於是有了這本冷門的「破產書商故事」。王強說最簡單的書其實最難譯,書中的許多章節和句子,王強在翻譯中是反覆斟酌,力求達到原書所表達的意境。如書的結尾“好了,好了”,他思考了兩個月才翻譯出來,對此他是這樣解釋的:“原文為'Peace,Peace'。據1947年《破產書商》兩卷合集本,此二字應為克莉奧佩特拉此前對毒蛇所說,可譯為'安靜,安靜'或'別吱聲,別吱聲';但譯者所據的1932年第二版(修訂版),此二字單獨放入引號並另行分段,似乎是對他自己的另類安慰,亦不妨參見《舊約·耶肋米亞》6:13-14思高本-'從先知到司祭,都欺詐行事,草率治療我人民的瘡痍說:好了,好了!其實沒有好。 '面對死亡之到來,對於此刻赴死的破產書商言,此二義均意味深長。

可見,王強是用心地翻譯這本書。身為西書的收藏家,他很能體味作者達泠對於書的感情,及書本的認同。書的作者達泠並不出名,但卻寫了一本很有趣的書,由書而使我們產生對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在分享會現場,王強帶來了《破產書商札記》原版的複製本(他藏有原書二版本,牛津出版社幫他複製了一冊),並用英文朗讀了書中的片斷,字正腔圓,極具感染力。與毛尖對談中的王強老成持重,知識淵博。華師大的毛尖是滬上有名的文學評論家,以文筆犀利著稱,對談中也是妙語連珠,和王強碰撞出不少的「火花」。

「你把《破產書商札記》當作自己的'枕邊書',還成為你的第一本譯作,是不是在閱讀、翻譯這本書之際,也把你自己的人設交給他了?你自己其實也夢想成為一家小書店的老闆,或者說'破產書商'是你的一個心理人設?”毛尖向王強發問。

「書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書商需要透過買賣來養活自己,但身為破產書商的他和他的書又是不同於一般的。我的確夢想過開書店,但我知道開書店是很複雜的一件事,可能我駕馭不了。

王強是新東方、真格基金的共同創辦人,1996年他與俞敏洪、徐小平三人合夥創立了新東方,在新東方學校時王強開創了稱之為「美語思維法」的美國口語培訓。離開新東方以後,2011年王強、徐小平和紅杉資本中國聯合創立「真格天使投資基金」。在一般人眼中,王強是個成功的企業家,其實他也是個愛書人和西書的收藏家,他的第一本書《讀書毀了我》,記錄了作為「書痴」的王強尋書、看書、買書、藏書過程中的點滴感受,其對圖書的喜愛入痴的狀態令人折服。

曾經讀過王強刊登在《上海書評》上的《書蠹牛津消夏記》,文中記錄了三十多年來他在海外搜尋並收藏珍本、善本的過程,從內容到插圖、版式,到裝幀,精細詳實,讀來引人入勝。正如王強所言“淘書的最大樂趣在於以便宜的價錢買到有價值的書”,頗得愛書人之心。後海豚出版了《書蠹牛津消夏記》單行本,作序者之一即是毛尖,精彩評述作為「有產階級」的愛書人王強:「王強自稱書蠹,倒是童叟無欺,光是文章標題,就篇篇涉書。她們帶回家,如此,王強的文章,時不時給我一種從來沒真正看過書摸過書的感受,因為他是住在牛津宿舍聽著牛津的風穿過房間然後打開《伊利亞隨筆》品讀蘭姆的《牛津度假記》的;因為他是摸著勞倫斯的簽名打開《查特萊夫人的情人》初版的……」有栩栩如生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