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湖南台舉辦的《明星學院》播出,一個留著短髮、唱歌走音卻自信張揚的小女孩大火,那就是15歲的劉雅瑟,當時她的名字叫劉欣,不會唱歌的她靠著蓬勃的生命力一路衝進總決賽,拿了全國季軍和人氣王獎。
這段時光至今還是劉欣的高光時刻,她稀里糊塗出了專輯,又稀里糊塗參加了《我型我秀》《快樂女聲》,拿到了冠軍,但她卻越來越厭倦選秀。
高中畢業的劉欣沒有選擇考大學,而是跟著朋友來到北京,成為了北漂。靠著之前的名氣,她可以走穴唱歌,可以賺外快養活自己,但劉雅瑟不願意。
因為,她想當演員,更確切地說,她想演電影。
這個想法,是她跟著劇組去東京國際影展時萌發的。
2006年,第五代導演呂樂籌拍電影《十三棵泡桐》,講述的是小鎮女孩和幾個男生的感情糾葛,由於片中幾個孩子的年齡設定,導演大膽決定啟用沒有表演經驗的新人,劉欣靠著跟電影中女主角無比契合的假小子形象成功入選,拍攝了人生第一部電影。
最初劉欣不懂演戲,導演怎麼說她怎麼演,演戲在她看來更多的是好玩。
後來《十三棵泡桐》擊敗14位競爭對手,成功獲得東京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影展上,穿著牛仔褲的劉欣跟眾人一起觀看電影,當周圍人熱烈鼓掌,稱讚這部電影時,她第一次感受到電影的魅力。 “跟站在舞台上聽歡呼不一樣,他們好像在為我的一個分身鼓掌。”
參加選秀時,劉欣知道自己唱歌跑調,個性不好,粉絲對她的喜歡讓她很自卑。但演戲不一樣,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在演戲裡,劉欣找到了夢寐以求的自我,找到了自信。
所以她改了名字,從劉欣改成劉雅瑟,也在電影或電視劇裡,創造了獨屬於劉雅瑟的「分身」。
《十三棵泡桐》後,劉雅瑟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演戲,她沒有公司,沒有經紀人,進不去娛樂圈。她在各個朋友家借住,不用付錢。她喜歡去混飯局,因為可以觀察到形形色色的人。
北漂的生活帶給劉雅瑟的不是貧窮,而是孤獨。儘管她身邊有很多朋友,但她還是很孤獨,因為那個喜歡演戲的劉雅瑟,沒有得到滿足。
好在,命運是眷顧劉雅瑟的,就在她想放棄的那段時間,《致青春》副導演給她打來電話,“我們這有個角色,你要演嗎?”
儘管劉雅瑟拿到的角色是宿舍四人組裡人設最單薄的,但在一場爆發戲裡,朱小北這個角色卻被劉雅瑟賦予了生命力。
原本朱小北可以順利出國,逃離苦難,卻被人栽贓陷害偷東西,前途盡毀,她憤怒地將板凳砸向玻璃窗,這是屬於劉雅瑟的本能,絲毫沒有表演的痕跡。
電影上映後,朱小北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也讓劉雅瑟得到圈內人的認可,她正式簽約經紀公司,以演員的身份踏入娛樂圈。
演員這條路,比她想像得更艱難,她鉚足了勁拍戲,只不過在《青丘狐狸傳說》裡有點水花。
後來娛樂圈開始有各種各樣的綜藝,劉雅瑟也開始上綜藝,但她始終都是透明人。 《嚮往的生活》裡有一期來了許多嘉賓,黃磊吐槽他一個都不認識,劉雅瑟就是那群人之一。
她參加《我就是演員第一季》,順利晉級後卻被網友質疑有黑幕。起因是劉雅瑟沒有其他演員紅,節目組瘋狂刪減她的戲份,導致節目播出時她的表演片段僅剩20秒,給觀眾一種憑空晉級的錯覺。
儘管劉雅瑟發微博替自己解釋,可不紅的她拼盡一切發出的嘶吼,也傳不到網友的耳朵裡。
第二年,劉雅瑟參加了《演員請就位第一季》,被郭敬明點評“找不准角色的動機”,觀眾也說她用力過猛,太想紅。唯獨陳凱歌誇她是戲痴,將來會有成績。
對於演戲,劉雅瑟有著求生般的渴望,靠著這種渴望,她和鄭保瑞導演只聊了半小時,就拿到了《智齒》王桃這個角色。
王桃的渴望是對生存的渴望,劉雅瑟的渴望是對演戲的極致追求,演好戲、演好角色,才能讓她感受到快樂。
《智齒》拍了3個月,黑白畫面並沒有掩蓋血腥和野蠻。垃圾是真的,瀏雅瑟踩在垃圾上拍打戲;暴雨是真的,劉雅瑟泡在臭水里,導致全身皮膚過敏;打戲也是真的,她整個頭皮都被扯起來,那一刻靈魂出竅就是她最真實地感受。
《智齒》自2017年開機,2021年才上映,金像獎頒獎禮上,第一次入圍的劉雅瑟打敗了吳君如、鞏俐,拿下金像獎影后,成為內地第九位拿到這個獎杯的女演員。
但拿到影后的劉雅瑟,生活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無非是以前拒絕她的綜藝,如今主動找上門,遞給她的本子也越來越多,網友在盤點85後女演員的時候,劉雅瑟這個名字偶爾也會閃過。
但她依舊在北京買不起房子,也買不起跑車,至今還在租房子住。
劉雅瑟對此並不焦慮,反而很有經驗地說,“拿完獎沒聲音很正常,我選秀拿冠軍之後也沒有聲音。”
劉雅瑟就像是野蠻生長的芋頭,靠著那一點點土壤,靠著執拗的念頭,破土而出,長出綠葉。這種人,往往被我們稱為奇蹟。
突然爆火的「劉欣」消失後,朱小北向我們扔來了一板凳,王桃用她那富有生命力的眼睛告訴我們,劉雅瑟在這裡呢。就像她給自己的評價,“晚一點的潛力股”,時間越長,大眾越能看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