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兆海怎麼死的(《白鹿原》裡的白鹿精靈是誰?有著怎樣的命運?)

2024-07-23鹿兆海

一、奮爭:敢愛敢恨,不達目的不罷休

在封建社會衛道士眼裡,白靈絕對算得上一個逆女。

出生時,白家庭院裡,百靈鳥引吭高歌,婉轉悅耳,一生有三個兒子,只有這一個女兒的白嘉軒和仙草夫妻倆別提多高興了。百靈鳥,百靈、百靈,諧音就是白靈啊!

她出生時,南方正在鬧革命,武昌城裡的砲火震撼了世界,但是白鹿原這個遠離革命中心的鄉村尚未被革命熱潮波及。站在新舊社會的關口,她的出生,冥冥之中似乎預示了一生的不凡。

白家的這個靈靈閨女,自幼聰慧靈秀,眉宇間有一種凜然傲氣充盈外露,不凡之處從小便顯現出來。這小丫頭小小年紀就與別的女孩不一樣,要進學堂上學。女孩上學,在農村可是破天荒了!不僅如此,還要進城上新學,執拗任性,讓父母難以容忍,她誓死要去,卻又不容商議,非去不可。

她用自己的執著和倔強走進新學堂,接受新式教育和新知識,對於新事物接受得也快,男女大防之禁,於她也很快給扔掉了。與鹿兆海的相知相戀,使她獲得了愛情的體驗,很快地長大了。

鹿兆海

西安圍城解除後,她與男同學一樣投身到搬運死屍的工作中去,不怕苦不怕累,更無懼死屍骯髒。她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與別人不一樣。這裡的“別人”,最初指的是其他女孩,後來演變成其他人。

家裡得知她在城裡的所作所為後,認為得管管了,再不管不行了,因為這丫頭與傳統意義上的女孩形象漸行漸遠,必須拉住她,不能再信馬由韁,任其發展了。

白嘉軒將女兒弄回家,強迫結婚。面對逼婚,一向特立獨行、追求新生活的白靈是絕對不會妥協的。大呼大叫大唱一番,鑿牆出逃,讓父母的心操碎了,也哭痛了。

面對殘酷鎮壓,她絲毫沒有退卻,毅然決然與轉投的鹿兆海分道揚鑣,同鹿兆鵬走到了一起,繼續堅持鬥爭。

來到根據地,面對錯誤的運動,她無懼無畏,當殘害青年的那個畢政委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她進行威逼利誘,無中生有栽贓陷害時,她怒不可遏,疾惡如仇地罵道:「… …一個窮兇極惡的無賴,一個狗屁不通的混蛋!

當國家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畢政委仍在做令親者痛仇者快的傻事,而且死不聽勸,殘酷迫害同志,白靈痛心疾首卻又阻止不了,最後也被捲入其中慘遭殺害。

一個白鹿原上最具有叛逆意識、覺醒最早的女子就這樣早的、以這種形式被害了,令人扼腕嘆息。

鹿兆海

二、愛情:愛我所愛,無懼無畏

白靈的初戀是鹿兆海。

可惜的是,這段戀情因為鬥爭被斷送了。

早年,他們倆在一起是多麼的開心快樂,雖然生活也有苦痛、壓力,但是二人的心貼得很近很近。即使身體在嚴寒冰雪中凍著,只要有兩顆心印在一起,就會生出些許的微溫,兩個人的微溫合在一起就無懼寒冷。

在面對參加黨派的艱難抉擇時,他們倆相約以一枚銅元的正反面來確定。白靈選的是國,鹿兆海選的是共。後來,他們都企圖說服對方放棄各自信仰,改信自己的信仰,以便真正在一起,但是事實又難以如願,誰也勸服不了誰。

戲劇性的是,面對情勢的日益嚴峻,白靈棄國轉共,鹿兆海卻棄共轉國。兩人再一次於攜手與共的路上擦肩而過。

當他們發現永遠說服對方時,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已經隱隱在二人間生成了。愛情,似乎也已經遠了。

因為信仰相同,白靈與鹿兆海的哥哥鹿兆鵬走到了一起。由假扮夫妻成為了真夫妻,結成了革命伴侶。

鹿兆海曾說:為了白靈,我終生不娶。

白靈聽此,心裡很痛,也有些愧疚。

鹿兆海

當鹿兆鵬找到身為國民黨軍官的鹿兆海幫忙,為其嫂子提供便利,離開這座恐怖籠罩的城裡時,鹿兆海爽快的答應了。

可是鹿兆海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懷有身孕的嫂子竟然是自己的初戀情人白靈。是哥哥奪走了自己的愛人,還是愛人拋棄了自己?

此情此境,鹿兆海心如刀絞,卻又必須鎮定自若,送這個嫂嫂出城。

此時,白靈對鹿兆海有情,卻又沒有太多的愧。兩個信仰不同的人,將來可能會在戰場上拼個你死我活,此生注定是無法攜手與共的,除了一刀兩斷,感情又豈容藕斷絲連?

白靈與鹿兆鵬生有一個兒子鹿鳴(電視劇《白鹿原》中設定的是女兒),可是在那個年代,兒子卻未能在父母身邊,而是散在民間撫養。

鹿兆鵬在滋水縣城解放後,消息就少了,後來不知去向。白靈則在看似安全的根據地被冤殺,早早就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鹿兆海沒有失信於白靈,果然沒有結婚再娶;只是,後來與一個婦女生下一個兒子,為鹿家留下一個後人。這也許是他的無奈,因為哥哥鹿兆鵬雖然娶了倆嫂子,但是家中的那一個嫂子在守活寡,精神出了問題,不能生下一男半女,這一個嫂子白靈生死難料。鹿家不能在他這一代絕後了。他給那個女人很多錢,然後給自己生個兒子,兒子幾歲後送回白鹿原了。

鹿兆海的死,很不光彩。官方說是,他在中條山抗日時英勇殉國了。如果真是這樣,作為為國殺敵而死的英雄,他絕對是白鹿原的驕傲。但事實上,他卻是充當了鷹犬,在戰鬥中被打死的。

白靈死在了自己人組織開展的運動中,鹿兆海被自己人利用去「剿匪」而死,他們都沒有死在當時國家民族真正的敵人之下,而是死在了自己人在在那個時代無止盡的內鬥中,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劇。陳忠實先生這樣寫,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他們的死很悲愴、可惜,這是歷史的悲劇,更是他們本人的悲劇。發人深省,令人唏噓。

鹿兆海

三、白靈的原型:張景文

白靈,不是陳忠實先生完全虛構的一個人物,而是有歷史原型的。它的歷史原型是一位叫作張景文的女烈士。

張景文,原名張秀雲,老家在白鹿原東南部的藍田縣安村鄉宋家嘴村。她出生那年是辛亥革命取得勝利的1911年。她家是地主家庭,擁有上百畝地,父親信奉基督教,將她送到城裡教會學校讀書。

在家,她敢不顧家裡反對拿出東西周濟窮人,在學校思想更是激進,眼見白色恐怖籠罩,她義無反顧地加入共青團和黨組織,投身革命事業。

「九一八」事變後,西安學生在黨組織的發動下,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圖存運動,張景文就是組織者之一。後來,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到陝西西安安撫學生的情緒,對學生進行宣傳演講,立刻激起了眾憤。張景文帶頭高呼“滾下去”,然後學生將備好的石頭塊子、瓦片等砸向主席台。緊接著,學生們趁亂一哄而上,對著戴季陶廝打起來。慌亂之中,猝不及防的戴季陶在軍警的護衛下,狼狽逃竄,他未來得及開走的汽車也被學生給砸了個稀巴爛。這也正是小說《白鹿原》中白靈拋磚砸陶部長的故事來源。

1933年底,張景文夫婦奔赴陝甘蘇區。 1935年3月,張景文的愛人徐國連在戰鬥中英勇犧牲。這一年的秋冬之際,陝北黨組織發起了後來被定性為錯誤的運動,張景文被無端誣陷為“姦細”,旋即被害,年僅24歲。

鹿兆海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