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詩傑」王勃。
詩傑---王勃
詩傑,有傑出才能的詩人。出自元張雨《石州慢·和黃一峰秋興》詞:“聞説, 謫仙去後,何人敢擬,酒豪詩傑。”
說到詩傑不得不提初唐四傑,他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是傑出詩人,年少成名具有不世之材,而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這也是被稱為“詩傑”的原因之一吧。
為什麼王勃會被後人稱為詩傑呢?我想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出說明。
第一、因為「天傑」而稱之為「詩傑」。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他年少有為,滿腹經綸。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讚為「神童」。年紀輕輕的王勃寫下了「落霞與孤鶓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華。在「初唐四傑」之中,他排在首位,遂稱「詩傑」。
六歲能文,下筆流暢,被讚為「神童」。九歲時,讀秘書監顏師古《漢書註》,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府文學。寫作《鬥雞檄》,坐罪免官。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大量詩文。回到長安後,授虢州參軍,私殺官奴,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年二十七歲。
特別是我們在中學學過的《滕王閣序》,開篇氣勢宏大,「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軒,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甕越。 ! ! !
捫心自問,此時的我們,在王勃那有生之年,我們是不是自愧不如,27年的時光,滿腹經綸,那麼稱之為詩傑,豈不是名正言順,理所應當。
第二、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我想從其代表作說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共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五言律詩是送別之作,也是經典中的經典,尤其是這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共比鄰。可以說是耳熟能詳。此外這首詩完全背離了宮廷風格,具有了雄健風格的明確的建構意識。此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全詩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閔,變化無窮,彷彿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著無數的丘壑,有看不盡的風光。送別詩中的悲涼淒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王勃的詩直接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尚,也注入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
具體來講,送別詩或氣勢磅礴、雄渾壯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相思詩則表達了千里之外羈客的情感:思念家鄉,懷念親友,傷春感懷;園林山水詩既抒發客的情感:思念家鄉,懷念親友,傷春感懷;園林山水詩既抒寫景生動、錘鍊精工,又詩境美好,充滿生機。
這種詩情畫意,直接開啟了盛唐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