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面的文章中,我們推論出少昊並不是黃帝的兒子玄囂,而是帝俊後裔,現在我們就來深入地探究一下少昊的故事。
在《山海經》中,出現少昊的地方一共有四處。
東海之外大壑,少昊國。少昊孺帝頦馿於此,棄其琴瑟。
有襄山。又有重陰之山。有人食獸,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國。有緹淵。少昊生倍伐降處緹淵。有水四方,名曰俊壇。
少皞生般,般是始為弓矢。
又西二百里,曰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是文首。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磈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
從這四處我們可以看出,少昊的國家最開始在東方,後來才遷移到了西方長留之山,而東方恰恰是帝俊的地盤,在《山海經·大荒東經》中,有四個國家都是帝俊的後代,有六座大山都是日月出的地方,可以說東方完完全全是由帝俊所掌控,而在東方的少昊,更有可能和帝俊是同一族的。
而有很多人看見了“少昊孺帝頦顓於此”,認為其中的“孺”字是養育的意思,便認為少昊是頦頊的叔父玄囂,這其實是不對的。在《詩經.小雅.常棣》中,有這樣一句話:“兄弟既具,和樂且孺”,這裡的孿字便是“親睦”的意思。
讓我們將思維延伸至上古時代,可以想像,那時黃帝部族佔據中原而向東發展之際,與原有的東方帝俊部族相遇後的那些場面。也許從開始的時候,黃帝族的繼承者與帝俊部落的繼承者有著一種和平共處的信約,一個為了養精蓄銳,一個為了求得偏安,兩個強大部族終於形成了暫時的聯合局面,少昊在其部落中接待了顓頊,並用琴瑟來娛樂顓頊,表達親睦之意,這才是「少昊孺帝頦馿」的神話內涵。
再後來後,顓頊部族大舉東進,擊敗了少昊部族,親睦破裂,友好不復存在,琴瑟丟入大壑,少昊也舉族遷移到了西方。
在《國語·楚語》之中有這麼一段,與《山海經》中十分相似。
《國語·楚語》: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於祀,而不知其福,蒸享無度,民神同位,民瀆齋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薦臻,莫盡其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
《山海經·大荒西經》:頦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從這裡便能看出,當時顓頊趕走少昊之後,為鞏固地位所做出的舉措,以強硬的措施廢除了這個氏族原本所祭祀的祖先神帝俊,將他們改造後納入了黃帝部族,確立黃帝為唯一的祖先。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龔自珍
好了,少昊的故事,我們就講到這裡了,歡迎關注陸家拾伍,探討中國上古神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