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凡妻子結婚50年的「歌唱家」楊洪基,老婆和兒子都是他的驕傲

2023-05-25楊洪基

38歲,他在中外記者面前刷了一波存在。

53歲,以《滾滾長江東逝水》而名揚全國。

楊洪基頗具辨識度的嗓音背後,

有年輕時自學成才的艱辛。

也有結婚後妻子默默的付出與支持。

楊洪基

身為男中音歌手,

你很難想像,他居然沒有上過專業的音樂學院。

楊洪基年少時的聲樂啟蒙,

是一架手風琴、一台留聲機,以及幾張唱片。

家裡沒有人從事文藝工作。

楊洪基的父親,清末民初闖關東到大連。

年輕時的艱辛讓他深知,

只有讓子女考上大學多學點知識才是正途。

楊洪基

1941年出生的楊洪基,是家裡的老么。

他出生時,比自己大20歲的姊姊都參加工作了。

大姊學過音樂,師範畢業後又是音樂老師。

楊洪基小時候,常常搗鼓她買回家的那架手風琴。

那時的楊洪基還小,

把姊姊的手風琴和留聲機,都當成了好玩的東西。

無意之間,這些東西成了他的音樂啟蒙老師。

家中幾個子女都先後上了大學參加了工作,

所以面對老廬楊洪基,

父親也期望他長大後能有出息。

楊洪基

可惜,一切事與願違。

楊洪基上學後,數學成績很差。

但是對語文和歷史,卻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漸漸長大後,迷戀上了唱歌。

父親最初很生氣,認定他這是不務正業。

可楊洪基在興趣的支配下,中學就開始自學音樂知識。

終於,母親關鍵時刻做了回主,

對兒子學唱歌這件事不再管了。

彼時的楊洪基18歲,正在讀高二。

正巧那一年大連歌舞團在招收新演員,

楊洪基衝破阻力果斷報了名。

此刻的他對樂理一竅不通。

但主考官只聽了他說話的聲音,就直接錄取了。

進入歌舞團後,楊洪基終於有機會學習聲樂。

楊洪基

他正式的音樂老師叫李夢熊。

有了老師的指導,楊洪基進步很快。

當年,楊洪基原本也想報考中央音樂學院的。

可惜左等右等,在他進入歌舞團後,

偏偏那兩年音樂學院沒有到大連招生。

於是,楊洪基後來就放棄了到大學深造的想法。

他開始了拼命的自學。

當時,凡是音樂學院的基礎理論課程,

不管是用不用學的,楊洪基都學了。

這份勤奮是有成效的。

多年以後唱歌,每次正式錄音,

無論是五線譜還是簡譜,楊洪基看一遍就能開始。

許多人都說他的理解能力一流。

但楊洪基知道,多年來堅持訓練,最後熟能生巧。

大連歌舞團是楊洪基音樂之路的起點。

1962年,歌舞團解散後,

楊洪基隨後於當年考上了總政治部歌劇團。

楊洪基

21歲的楊洪基既興奮卻又煩惱。

從小到大,他還沒出過那麼遠的門。

北京啊,祖國的首都,到了以後住哪裡。

懷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楊洪基踏上了新的旅程。

剛到歌劇團,他從拉大幕的普通工作人員做起。

在這裡這些藝術氛圍濃鬱,楊洪基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

起初,他學習的方向是義大利美聲。

但團裡每次演出的時候,

楊洪基觀察到台下的觀眾,聽的都是糊里糊塗。

漸漸的他開始明白,藝術這種東西,首先要明白觀眾和聽眾是誰。

用義大利美聲的方式唱中國的歌,聽起來可不就很彆嘛。

因此在學習中楊洪基漸漸明白,

歌唱的風格,一定不能拋棄民族的藝術成分。

為此,楊洪基在學習美聲唱法的同時,

又學習了京劇和崑曲,也蒐集學習了很多地方民歌。

在剛到總政歌劇團的最初幾年,

是楊洪基打基礎和融會貫通的時刻。

楊洪基

他先後師從楊化堂和沈湘。

原本二十多歲的年紀,正應該是事業起步的階段。

但隨後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一切都戛然而止。

整個歌劇團和社會其他地方一樣,也陷入了瘋狂和無序的狀態。

楊洪基多年後回憶,

剛開始他也是糊里糊塗的過,完全丟掉了業務。

直到折騰了一陣後,他才明白訓練是不能丟的。

但如果大張旗鼓,又會成為眾矢之的。

為此,他常常在晚上將自己關在宿舍裡練。

夏天最熱的時候,屋子裡沒有電風扇。

他端來一盆涼水,光膀子只穿著短褲練習。

唱得冒汗了,就用濕毛巾擦身子繼續唱。

悠揚的歌聲傳得很遠。

總有一些同事悄悄在外面聽,而後又默默離開。

不知不覺間,楊洪基來到歌劇團10年了。

1972年初,已經31歲的楊洪基,

在團裡依舊還沒有獲得獨唱機會。

不過就在這年初,有人介紹了一個對象給他。

楊洪基

姑娘叫劉文玫,是工人。

頭一次見面,劉文玫對楊洪基不太滿意。

她覺得人高馬大的楊洪基,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票證年代吃穿用很浪費。

原來楊洪基身高一公尺七六,

劉文玫看著他直犯嘀咕,這要是倆真結婚了,

糧票還有布票,每個月一定不少花。

就在見面後劉文玫準備拒絕的時候,

介紹人給她說了楊洪基有多麼多麼的好。

抹不開面子的劉文玫只能答應介紹人,先暫時處處看。

一處兩處的,幾個月的時間,

這個來自東北的大小伙子,就漸漸把劉文玫征服了。

半年後,兩人正式結婚。

但就在登記的前一天,卻發生了一件讓兩人終生難忘的事。

劉文玫當天去了王府井,準備買一個結婚用的大衣櫃。

糧票和之前楊洪基給她的一百塊錢,裝在一個帆布包裡。

選好了衣櫃準備付錢時,

她才發現錢還有各種票證早就被偷了。

楊洪基

一百塊外加糧票,加起來是一筆巨款。

劉文玫傷心的報了警,在外面徘徊了大半天。

等到天黑,原本下班等在宿舍的楊洪基,也不見她回來。

又過了很久,楊洪基才見到了哭著回來的女友。

得知情況後,他勸女友看開點。

接著,又帶著劉文玫出去吃了一頓飯。

一番勸慰後,第二天兩人照原計畫去領了證。

雖然被偷了錢,但結婚後的楊洪基,

迎來了另一件喜事。

團裡決定,準備讓楊洪基獨唱。

整整10年,他終於迎來了一試身手的機會。

然而第一次登台的時候,楊洪基卻搞砸了。

由於此前他只是參與合唱,沒有任何獨唱經驗,

面對團裡幾個領導的考察,

楊洪基一個人剛上台,就開始緊張起來了。

心跳加速、雙腿顫抖、手心冒汗。

他明明知道台下沒有觀眾,只是團裡的領導,

可楊洪基就是控制不住緊張的情緒。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把幾首歌應付下來的。

幸好領導並沒有將他雪藏。

從那之後的各種演出也一直給他機會。

幾次下部隊的演出後,楊洪基的狀態漸漸鬆弛下來。

楊洪基

後來妻子劉文玫懷孕,他就已經頻繁下部隊演出了。

1973年11月14日,孩子出生。

彼時的楊洪基正在浙江演出。

第二天,他才收到了孩子出生的消息。

又過了一個多月,在上海的楊洪基才看到了孩子的照片。

兩個月後,楊洪基回到了北京。

想起孩子出生那天,他正坐船行進在海上。

於是,他便給兒子取名叫楊鷗。

楊洪基

孩子長大後,自己將「鷗」改成了「甕」。

就在兒子出生這一年,歌劇團排演了歌劇《春風送暖》。

團裡讓楊洪基在劇中扮演老支書。

楊洪基在舞台上開始嶄露頭角。

此後,他又出演過《杜鵑山》、《一滴泉》、《火紅的木棉花》等多部歌劇。

他在忙事業,家裡的一切就只能妻子劉文玫一個人承擔了。

兒子三歲的時候,由於夫妻倆都上班,

平時就只能將孩子送入托兒所。

趕上1976年唐山地震那段日子,托兒所也不收小孩。

楊洪基又下部隊演出去了。

楊洪基

劉文玫沒辦法,只能每天帶兒子上班。

當時,她工作的機械廠在通縣。

每天上下班在路上要折騰三、四個小時。

即便如此,劉文玫從未向丈夫抱怨過什麼。

而且對於丈夫的音樂事業,她一直是百分之百支持。

剛結婚那會兒,楊洪基為了繼續自學,想著買一台錄音機。

七十年代,錄音機可是相當稀有的東西。

劉文玫知道後,毫不猶豫地拿出兩個半月的薪水買了一台。

這台錄音機一度成為歌劇團裡第一台昂貴的電器物件。

妻子默默支持,楊洪基的事業更是突飛猛進。

孩子6歲那年,

楊洪基終於以獨唱演員的身份,

在中外記者面前露臉了。

楊洪基

1979年底,知名的指揮家小澤徵爾來北京演出指揮。

臨行之際,小澤徵爾本計畫自帶獨唱的演員。

後來中央樂團謝絕了他的主張,決定在國內選演員。

12月28日,北京紅塔禮堂響起了第九號交響曲。

指揮家小澤徵爾,演奏中央樂團。

男中音獨唱演員,正是身材魁梧充滿陽剛之氣的楊洪基。

他的聲音響起,立刻吸引了台下的觀眾。

當天前來的中外記者,也都紛紛將相機對準了楊洪基。

很多觀眾都還不認識他。

人們在節目單上,第一次見到了楊洪基這個名字。

這一年,他38歲。

從那之後,楊洪基的知名度漸漸走高。

楊洪基

1981年,他的獨唱音樂會在京舉行。

1983年,隨團出國訪問演出。

1984年後,楊洪基開始為各類電視劇和電影演唱主題曲。

事業漸漸穩固後,楊洪基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培養兒子這件事。

小時候,兒子楊甌的嗓音高亢而清亮。

這一度讓楊洪基很興奮,認定孩子將來也能在音樂上大有作為。

10歲以前,楊甌在父親的指導下就學會了五線譜。

同時,也考上了銀河少年合唱團。

然而楊洪基未能高興太久。

兒子從13歲開始變聲。

過去清亮的嗓音被沙啞和低沉取代。

這一度讓楊洪基有些不甘心。

楊洪基

他於是另闢蹊徑,想讓兒子學鋼琴。

那時候楊洪基雖然已經有知名度了,

但八十年代鋼琴上萬元的價格,也不是他和妻子能負擔的。

但為了兒子將來,他還是拿出多年的積蓄買了一架鋼琴。

接著,又專門給兒子請了音樂老師。

然而僅僅學了幾個月,孩子的新鮮感就褪去了。

上課不認真聽,練習的時候故意將曲彈得亂七八糟。

有一天晚上,楊洪基將他批評了一頓。

誰知兒子直接將一杯水潑在了鋼琴上。

生氣的他就把孩子打了一頓。

所幸妻子趕緊出來勸解,楊洪基才漸漸消氣。

楊洪基

劉文玫事後繼續勸他:

孩子如果實在沒興趣,再怎麼逼迫他也沒用。

妻子的這番話,讓楊洪基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時候。

當年,父親為了讓他考大學,也是處處逼自己。

不知不覺間,自己也站到父親的觀念上了。

楊洪基不得不承認,妻子的話有道理。

從那之後,他不再強迫兒子學琴。

然而,楊甌幾年學習音樂浪費了大量時間。

他的文化課成績並不好。

高中畢業後,連專科院校都沒有考上。

他只被一所技校錄取了。

孩子的這件事,成為楊洪基最大的心臟疾病。

所以一開始,三國劇組找他錄主題曲的時候,

他並沒有特別地放在心上。

那是1993年,作曲家谷建芬通知他去錄音。

楊洪基

當時參與選拔的歌手很多,

再加上楊洪基覺得,這種古典作品用美聲唱法小題大作,

所以剛開始他不想唱,錄音時用的力道也不夠。

不過錄音完畢一個月後,谷建芬再次通知他過去。

那時候,一眾歌唱演員,被篩選的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位了。

錄音之後,劇組還是覺得他唱得適合。

於是又過了一個月,

正式確定,就由楊洪基來演唱《滾滾長江東逝水》。

楊洪基唱的時候,吸收了傳統戲曲的許多元素。

1994年,隨著《三國演義》的熱播,

這首主題曲一時在全國各處傳唱。

53歲的楊洪基,終於「聲」動天下。

即使走紅,楊洪基卻始終遵守著一個不接廣告代言的原則。

而且,他還拒絕移民和綠卡。

楊洪基

1996年,兒子楊甌中專畢業後,

他和父親楊洪基的關係更是劍拔弩張。

楊甌沒有正經的工作,

父子倆只要一見面,就會為此事發生爭執。

1997年,楊甌想開家飯店。

開幕前期的費用得二十萬,楊甌向朋友借了十五萬。

其餘的幾萬塊,他本來不想向家裡開口的。

但左右借不到,只能告訴了母親。

劉文玫雖然知道他們父子間有矛盾,

但還是將兒子的事告訴了楊洪基。

楊洪基

楊洪基嘴上揶揄著兒子,不過還是將其餘的錢都補齊了。

但在楊甌看來,父親借不借錢不重要,

關鍵是那種語氣,很傷他的自尊。

因此他當時也甩下臉子,說這錢以後一定還。

本想著好好爭口氣,

可飯店開張兩三年,不但沒賺到什麼錢,

最後因為拆遷,還折損了五、六萬。

這下子楊洪基數落起兒子來就更有底氣了。

楊甌的自尊心大為受損,從此父子倆形同陌路。

他甚至逃離了京城,在鄭州落腳。

楊甌在鄭州開了網吧,結婚生女。

四年時間他沒回過一次家,每次跟家裡聯繫,也只是找母親。

楊洪基

2003年,有一次楊洪基到鄭州演出。

他本來想看兒子,但是楊甌而不見。

轉過年來,一次生病之後,楊洪基對兒子​​更是思念。

最後還是母親劉文玫告訴了兒子實情。

從那之後,父子倆之間的隔閡才漸漸消散。

2004年秋天,楊甌帶著妻女回到了北京家。

楊洪基平常喜歡文玩收藏。

一次偶然的機會,

楊甌在家裡聽到父親和文玩專家張忠義聊天,

對這方面的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那之後,他開始學習文物鑑賞知識。

並在兩年後取得了文物鑑定的資格證書。

接著在父親的支持下,楊甌開了一家古董店。

楊洪基

要不還得說有了興趣,做事才有動力。

短短幾年,他的生意就有了起色,

在文物鑑定上也慢慢建立起了口碑。

2008年底,他甚至還幫王剛,

甄別了一個贗品瓷瓶。

時至今日,楊甌的生意已越做越大,

49歲的他資產已逾千萬,長得比老爸還帥氣。

兒子在事業上終於站穩腳步,

楊洪基心頭的陰雲也早已消散。

楊洪基

孩子的事不必再操心,

他和妻子劉文玫的婚姻,也已踏入金婚年限。

早先住在歌劇團的宿舍大樓時,

房子的外面緊靠二環車流量很大。

楊洪基每次開車回來,

劉文玫總是能準確的分辨出自家車子的聲音。

而且每次丈夫回來,不管多晚,

她都會去門口等。

這是他們夫妻多年形成的一種默契。

楊洪基

另一個默契,則是平常在家的時候,

楊洪基從來不直接喊妻子的名字。

他總覺得,妻子名字中的“玫”諧音是“沒”,

喊出來的話寓意不好。

今年,楊洪基和劉文玫結婚正好50年。

風雨攜手,半世紀的相濡以沫,

勾勒出了他們的全部幸福。

楊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