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專輯《無所謂》橫空出世,楊坤北漂8年,歷經辛酸,終於一炮而紅,火遍全國上下,各大獎項拿到手軟。
後來做主持人、拍電影,被稱為“三棲明星”
2012年的《中國好聲音》更是把楊坤推上了事業巔峰,大家都稱他為「樂壇導師」。
但近幾年,楊坤卻名聲掃地,經常遭到炮轟,還有人說:「他的歌再也不想聽第二遍。」
出道多年的楊坤,為何從人人尊敬的樂壇導師,變成了萬人嫌棄的「油膩男人」?他到底做錯了什麼?
如今,「不可一世」的楊坤,終究為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了代價。
01、
1972年12月18日,楊坤出生在內蒙古包頭市的一個工人家庭,父母都是鋼鐵公司的工人,希望他可以在鋼鐵安分守己的拿薪水,他卻一心只想唱歌。
15歲,剛進鋼鐵公司時,他也想著聽父母的話,當工人算了。
兩年的時間,他學會了電工、鉚工、焊工,認認真真跟在師父後面鞍前馬後,可腦子裡好像一直有個聲音,天天說:「你不屬於這裡。」
17歲,楊坤終於等來了機會,鋼鐵公司要舉辦「五月的花」活動,
楊坤最終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從此在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
日常工作開始心不在焉,一心想著下班去學歌、唱歌。
機會總是會留給有準備的人,18歲時,內蒙古武警文工團招獨唱演員,楊坤唱了兩首童安格的歌,輕輕鬆鬆就入選了。
成為文藝兵之後,楊坤終於不再是孤軍奮戰了,身邊多了很多熱愛音樂的朋友,時常一起玩一起探討,加上父母親人不再罵他不務正業了,他的唱功短時間內有了飛速的進步。
後來跟著部隊到處演出,也累積了不少演出經驗,可就是薪水太少了,每個月只有70元錢,常常入不敷出。
身邊的朋友也幾乎都是這個狀態,大家就合計著要不一起去酒吧駐唱吧?
因為紀律不允許,一開始都不願意去,可一聽到一首歌5塊錢,唱10首就有50元,立刻就想去試試。
在酒吧駐唱的那幾年,楊坤雖然賺了不少錢,舞台經驗也更加豐富了,但他也喜歡上了紙醉金迷、黑白顛倒的日子。
慢慢的他的身體越來越差,一次次的透支,嗓子也越來越疼,剛開始也沒有註意,後來竟然患上了聲帶小結,黑龍江還做不了這樣的手術,為了保住嗓子,只能去北京。
在北京,楊坤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去看演唱會,想著自己也可以站在台上金光閃閃,電視上的一切彷彿就發生在眼前一般,那一刻,他便下定決心要留下。
手術結束後,楊坤先隨著父母回到了老家,後又自己返回了北京,於1993年,開始了辛酸的北漂生活,這一年他21歲,正是年少輕狂,「不知天高地厚」的時候,北京也給他狠狠的「上了一課」。
02、
剛開始,楊坤在北京的夜總會上班,人生地不熟的,也不會迎合客戶,收入特別不穩定,很快就花完了帶來的2000塊錢,從地下室搬到了防空洞,後來還睡過汽車站、火車站。
實在沒辦法,楊坤只能白天當電焊工,晚上去唱歌,一天打好幾份工補貼生活,這種日子一過就是好幾年。
即使再難,他也沒有放棄夢想,繼續在北京漂著,直到所有苦難都變成肥料,培育出參天大樹。
後來,楊坤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白雪,從此結束了在北京居無定所的日子。
白雪是獨舞演員,兩年前從內蒙古文工團考入北京某部隊的文工團,在北京的生活還算穩定。
他們兩個之前在內蒙古文工團就有一面之緣,當時在一個活動上看見,楊坤就對這個古靈精怪的女孩很心動,只是一直沒有機會認識。
接觸下來,白雪也很喜歡這個有才華,為了夢想堅持不懈的男孩,對楊坤略有一點心動。
兩人能在北京相遇,這就是最好的緣分。楊坤立刻就開始追求白雪,給她送花,請她吃飯,帶她去聽自己唱歌,互有好感的兩個人,沒多久就走到了一起。
白雪把楊坤帶出了地下室下面的防空洞,搬進了不足十平米的宿舍,那段時間是楊坤到北京之後最幸福的生活,再也不用一起床就開始為晚上睡哪憂愁了,飽一頓飢一頓的日子也過去了。
兩個人在一起,雖然日子還是捉襟見肘,卻也甜甜蜜蜜。
只可惜,貧賤夫妻百事哀,他們兩個也一樣。在一起之後楊坤專心做音樂,經濟上基本上都靠白雪。
白雪堅持了整整5年,楊坤的事業都沒有起色,這時正好有一個喜歡了自己很久的有錢人追求,就提出了分手。
楊坤知道是自己的問題,猶豫了一下便同意了,面對喜歡的人,年少無為,不能為她實現曾經描繪的那些美夢,可能是一生的痛吧。
後來,楊坤繼續住在地下室,繼續周旋於各個酒吧駐唱,成名之後回憶起來時還說,8年搬了55次家,連吃一碗5塊錢的面還要考慮,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直到2002年,楊坤遇到了第二個貴人,歌手陳琳。
陳琳欣賞楊坤的歌,幫他處個人專輯,還把他的歌推薦給唱片公司,終於憑藉《無所謂》一炮而紅。
之後的幾年,楊坤再也沒有寫出傳唱度這麼高的歌,卻因為“毒蛇”,屢屢引火燒身。
03、
在楊坤之後,刀郎憑藉一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迅速出圈,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楊坤的《無所謂》馬上被替代。
當有媒體採訪時,他毫不避諱的說:「他那是音樂嗎?」
對於楊坤的實力,自然是不容質疑的,但他隨意詆毀別人的作品,引來了許多人的不滿。刀郎當時只是新人,人微言輕也沒說什麼,但是楊坤依然不知收斂。
後來又在一次活動時,被問到:“您覺得楊冪是假唱嗎?”他略帶輕蔑的說:“楊冪只能假唱,她不會真唱。”
此事一出,楊冪的粉絲瞬間怒了,說楊坤是在蹭熱度,其實楊冪這幾年的演技越來越細膩,嘉禾傳媒的新人發展也越來越好,迪麗熱巴更是已經躋身一線,唱歌只是她的輔助。
如果說刀郎和楊冪被“點評”,有可能是不太專業,但楊坤對李宇春和劉德華也是一樣的無禮。
2005年,湖南衛視第一次舉辦超級女聲,李宇春、張靚穎、週筆暢等等都是在那一年出道,李宇春有幸成為了那一年的冠軍。
當被問到如何評價李宇春時,他直接他公開嘲諷說:“李宇春壓根不會唱歌”,又引來李宇春粉絲的一片不滿。
楊坤最出名的一次「點評」是對「歌王」劉德華。
有一次,楊坤在直播時,有彈幕問,他就回復了一句:「劉德華不算是個真正的歌手。」此言一出,整個直播間都炸了。
要知道劉德華是四大天王之中人氣最高的,是著名的演員、歌手、作曲人、製片人,出演電視劇上百部,出專輯十幾張,各種獎項拿到手軟,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直火到了現在,是頂流中的頂流。
面對後輩或行外人做一些評價都還可以說的過去,可是對有很高成就的前輩出言不遜,多少有些不妥。
事後,楊坤也曾解釋,說:「劉德華,你們為什麼喜歡呢,是因為他塑造了很多好的形象,嚴格上說他並不是一個歌手,他可以用自己的演技,用她的表現,讓所有人在看他演唱會的時候歡呼。
可粉絲們不買單。
2021年五一,楊坤去甘肅天水參加活動,他本是這場活動最大的嘉賓,看著台下每個位置都坐滿了,嘴角緩慢上揚。
誰知,台下的人不是來鼓掌的,是來砸場子的。
楊坤在後台高興了沒多久,一上台就發現,台下所有的人,都衝著台上喊:「劉德華,劉德華」。
整個活動都沒有辦法正常進行,無論楊坤怎麼假裝鎮定,都在台上下不來台了。
後來被粉絲自發的行為抵制的不行,沒辦法,才公開向劉德華道歉。
今年9月初,楊坤再次發聲要改名「楊德華」,說話時表情很痛苦,很無奈。
至此,被楊坤「點評」過的人不在少數,卻只向劉德華一個道歉了。
楊坤從小熱愛音樂,為追求夢想不顧艱難險阻,北漂8年受盡苦難仍不放棄的堅持值得我們敬佩,對音樂的執著也值得後輩學習。
但總把自己放在一個長者的位置上,對圈內的人隨意“點評”,不免引起粉絲的不滿,他就這樣一點點的敗光了自己的路人緣。
04、
除了多次自大的「評論」之外,楊坤還捲入了「抄襲」風波和疑似直播造假。
早在2003年,楊坤就被扒出,他的新專輯《那一天》的詞作者是北京女孩李琪,但楊坤在沒有任何解釋的情況下,盜用了歌詞,並且署上了自己的名。
該新聞為《大眾日報》報道,可見並不是空穴來風,事後,楊坤回應說:「絕對沒有這樣的事,歌詞完全是我創作的」。
當時網路並沒有像今天這麼發達,眾多粉絲也沒有在意,而楊坤抄襲的事情卻屢次被爆出。
2007年,楊坤為電影《集結號》獻唱主題曲《兄弟》,電影一上映,圈內人就發現,這首歌和《yoyraisemwup》的某些音符很像,再仔細一聽,又發現副歌部分也十分雷同。
楊坤一如既往的做出回應:“我業很驚訝,但是我並沒有聽過那首英文歌,《兄弟》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其動機和編曲就是原創。”
當時國內很多人都十分喜歡楊坤的「煙嗓」,也比較欣賞他的才華,並不相信他會抄襲,輿論一邊倒的幫他說話。
但就算「抄襲」只是捕風捉影,那直播造假就是實打實的翻車了。
2020年,短片產業興起,許多明星都開始嘗試直播帶貨,雖然可以吸引足夠的粉絲觀看,可是成交量卻並不客觀。
有匿名網友聲稱,楊坤讓許多商家交了高價坑位費幫其帶貨,其中有一家的阿膠糕,當晚銷售額達到了120萬,第二天卻退款110萬,再加上20%的銷售額提成,導致商家不但沒有賣出去多少,還虧了好幾十萬。
網友還爆出,當晚很多商家都是這樣的情況,現在已經抓到了一些刷單者,後續也曾和楊坤的助理溝通過,但是一直沒有拿出實際的解決方案。
許多商家已經報警,匿名網友最終雖然沒有爆出處理結果,但是眾多衝著楊坤名氣而來的商家和客戶,估計再也不想去楊坤直播間了。
楊坤原本大器晚成,30歲時憑藉《無所謂》一夜爆火,把一手爛牌打出了王炸,後來雖然因為抑鬱症耽誤了幾年,老天爺卻並沒有放棄他。
2012年時,參加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擔任導師,並獲得「樂壇導師」的稱號,備受尊敬。
可惜在大火之後,一直忙於上綜藝,參加活動,跨界演電影電視劇,沒有繼續鑽研音樂,認真的創作,像個跳梁小丑一樣“點評”別人和“抄襲”新人,一點點敗光了自己的路人緣。
在退出《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之後,人氣慢慢減弱,「點評」的功力卻越來越強。
在他的直播間還大批《驚雷》說它「不能稱為音樂,要歌沒歌,要調沒調」,是音樂的敗筆。
又與《驚雷》的演唱者進行了一場辯論。
楊坤出道多年,一直混跡在演藝圈屹立不倒,他的實力自然是不容小覷的。
但是他缺少寬容之心,眼睛總是容不下別人,還不會委婉的表達,導致多次招來網友的不滿。
希望未來,楊坤可以沉下心創作出比《無所謂》更膾炙人口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