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被忽略的唐宋八大家——曾鞏

2024-12-17曾鞏

曾鞏

網圖侵刪

那明代的茅坤為什麼要把曾鞏加進去呢?總不會是一時興起吧?

當然不是,其實在清代以前,人們對曾鞏的評價是很高的,在宋朝那更是與蘇遼齊名,當時的歐陽修就特別欣賞他。

不是有這麼個傳說嗎:當年歐陽修任主考官,看到一個舉子的文章寫的水平特別高,於是歐陽修就認為是曾鞏的,因為曾鞏是歐陽修的學生,為了避嫌就把這個舉子點為了第二名,而實際上這篇文章是蘇軾的。

由此可見曾鞏的水平真的與蘇軾是難分伯仲的。只是曾鞏的性格內斂沉穩,不像蘇軾那麼張揚霸氣側漏,所以後世的人才不太了解他。

曾鞏是真正的儒生,而“五四運動”之後反孔子,作為儒生的曾鞏自然也受到了連累。這也是近現代曾鞏知名度越來越低的原因之一。

能讓一代文宗歐陽修稱讚有加的人,他一定不會是個平凡的人。曾鞏八歲喪母,十八歲時父親辭官,養家的重擔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要知道當時上有高齡的祖母、父親要贍養,下有四個弟弟和九個妹妹要撫養,自己還要學習考取功名,為國盡忠,他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曾鞏網圖侵刪

唐宋八大家中的韓癒和歐陽修小時候,也遇到家貧的問題,但是韓愈有叔叔可以依靠,歐陽修有母親可以作伴,他們都不需要出來養家。

可是曾鞏不行,他後來在文章中寫道:每天他很早就起床了,每晚要到深夜才休息。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抱怨過生活的困苦。即使落第後歐陽修寫信安慰他,他也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不怨天尤人。

曾鞏與王安石之間也有一段佳話,因為曾鞏與王安石年齡相仿,但是卻比王安石認識歐陽修早,所以曾鞏在自己落榜的情形下,卻屢次向朝廷、向歐陽修推薦王安石,可見他為人的正直和無私。

曾鞏直到32歲才成婚,到39歲才中進士,從他早年就名動京城到考中進士,整整蹉蹌了21年,生活的困頓卻不曾消磨他的凌雲之志。

不是因為家庭的牽絆,相信以曾鞏的才學,應該也會在大好年華高中榜首的。

你看曾鞏的身上,確實處處體現著儒家的溫良恭儉讓的品質。做官以後的曾鞏剛直不阿,像蘇軾一樣把新舊兩邊的大官都給得罪了。

在外放任上,他在當地體察民情疾苦,做了大量有益當地百姓的事情。如:在齊州(今濟南)任知府時,曾打掉了一個當時的黑惡勢力“霸王社”,為當地民眾除了一大害。興修水利,疏通大明湖,解決了大明湖的水患。

為了紀念曾鞏的巨大貢獻,後人在千佛山建曾公祠,在大明湖畔建南豐祠(曾鞏又稱南豐先生),永世銘記南豐先生。

他的豐功偉績不僅僅是這幾處,還有越州、洪州、福州任上都留下了很多有益人民的功績。

曾鞏網圖侵刪

他的文章風格質樸、曲折嚴謹;有時也搖曳生姿,縱橫開閔。詩歌留下了400多首,他的詠史詩,立於現實又立意高遠,凸顯了他恩澤天下、救民濟世的儒家仁義思想。詩詞的成績雖不及韓、柳、歐、王及東坡,但要剩於蘇洵、蘇轍。

所以無論如何曾鞏不該是被忽略,也不該被以為是“非常7+1”的那個人。

因此康震教授說:學習曾鞏的最大意義,就是他與我們這些普通人太​​像了,只要我們有恆心、有毅力堅持不懈,即使做不出驚天動地的功績來,也一定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

文末我們來看一首曾鞏的詠物詩:

詠柳

曾鞏 〔宋代〕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詩中用擬人的手法將柳樹予以人格化,詩人對柳樹的貶抑與嘲諷,實際上是藉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