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能比岳飛 文能比蘇遼「古惑仔」辛棄疾的傳奇人生

2024-12-08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年少成名,文武雙全,戰無不勝,曾以50人於幾萬人中抓走敵方將領;他一輩子都想著投身沙場,但是一世武將夢卻入文人書;世人只知道他的詩詞一世無雙,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個武將夢,這人就是男神-辛棄疾。根據史書記載,辛棄疾,論長相,目光有棱,紅頰青眼;論身材,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論謀略,《美芹十論》被後人推崇;論豪邁,他曾經寫下「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這樣的詩;論地位,官至江西福建安撫使;論財富,千山別墅;他像極了每個男人心中的英雄夢。沙場秋點兵,意氣風發,劍拔弩張之下衝陣殺敵。 22歲那年就能以50對五萬的「絕對優勢」夜闖敵軍大營,手擒叛徒,少年英雄,風頭一時無二;他也是所有女生心中的柔情郎,寫下「眾裡尋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樣的詩句,讓人怦然心動;下面就讓我們全面開啟辛棄疾的一生。

辛棄疾江西鉛山,32米辛棄疾雕像手持10公尺長劍

辛棄疾的仕途於他23歲那年。辛棄疾率領50多名起義軍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健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辛棄疾名重一時,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途生涯。由於辛棄疾善於用兵,所以他自己也特別相信,像他這樣的人,雖然不說比上當年的岳飛,但是如果給他一些兵,他肯定能幫大宋收復山河。當然,我們知道岳飛的下場不怎麼樣,而辛棄疾最後的結局也不怎麼樣,我們只能說宋朝配不上岳飛和辛棄疾這樣的大英雄。

辛棄疾江蘇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風景區,辛棄疾像

說到辛棄疾的仕途,那是非常的坎坷。辛棄疾剛一上任,便滿懷熱情的想為祖國收復失地,於是他熱情洋溢的寫了一篇又一篇關於北伐的建議遞給皇帝,但是都石沈大海。在皇宮貴族的運作下,辛棄疾被調到地方當父母官,但文武雙全的辛棄疾照樣完成的很出色。可能是當朝官員想為難辛棄疾,又把他調到了戰火塗炭的滁州去當領導,在窮得響叮噹的滁州,辛棄疾僅用半年時間就盤活了當地的經濟,使整個滁州的經濟蒸蒸日上。一看為難不了他,又把他調到江西剿匪,在好多人都搞不定的情況下,辛棄疾又做到了,他三個月的時間就把這件事情完成了。之後又被調到湖南,在湖南,他創立了飛虎軍,史書上記載,雄震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在長江邊境最勇猛的一支軍隊,連金軍來了都要退避三舍,更別說什麼土匪了,很好的保護了當地的居民,也為了夢想的北伐做準備。在飛虎軍創立起來後,不出意料,辛棄疾又被調走了,去做地方官。辛棄疾這時候真是太難了,他的心裡感覺在滴血,自己一步一步經營起來的部隊,為了北伐而經營起來的部隊,自己的北伐大計就這樣被扼殺在了搖籃之中。但是不得不說辛棄疾真是個全能型人才,在哪裡都能發光發熱。根據統計,辛棄疾被頻繁調任了將近40次,每一次官職最短幾個月,最長也不過兩年,概括辛棄疾的一生,大概就是不是被調任就是在被調任的路上。歲月一點點的流逝,辛棄疾也在逐漸變老,即便自己不斷的在調任,做著和行軍打仗完全沒有關係的工作,辛棄疾也從來沒有停止表達自己願意為國上陣殺敵,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但是卻沒有人理他,他上呈皇上的書信,甚至都到不了皇上的手上,被那些貪官污吏直接從中間給他截斷了。他氣啊,他氣這個諾大的大宋竟然沒有一個血性男兒,國土淪喪竟然整天吃喝玩樂;他恨啊,他恨皇帝身邊全是一群奸臣,竟然蠱惑皇帝繼續求和,如果求和有用,那還有今天?在悲憤交加之下,他寫下了一首又一首恨鐵不成鋼的詩。他在水龍吟中寫到,「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真的好想帶兵出征啊,看著遠方的金人,真是心裡越看越急,急得把所有的欄桿都拍了一遍,但是又有什麼用呢,沒有人懂他。辛棄疾總是想起年少時對抗金人的激情歲月......

辛棄疾山東濟南大明湖公園,辛稼軒紀念祠

辛棄疾諷刺朝廷苟活一方的寫多了,自然而然的成了更多人的眼中釘,1184年,41歲的辛棄疾被彈劾罷官了,這一罷就是整整十年,雖然後來又任命了幾回,但是都逃不過被彈劾的命運。在官場沉浮這麼多年,辛棄疾早就明白了自己的作風,自己的思想絕對不能被那些人接受的,也做好了歸隱的準備,於是就蓋了個房子隱居了起來,給自己去了個名字叫稼軒居士,過上了安逸的生活。但是這樣的生活對於辛棄疾來說的確太無聊了,於是他就開始寫詩,反正閒著無聊就隨便寫兩首,但是不寫不知道,一寫嚇一跳,原來自己的詩寫得這麼好。除了開始寫熱血豪放,憂國憂民的詩意外,也開始嘗試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日常生活和讀書感受的詩,什麼題材都寫。你們能想像得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種婉麗清奇婉約到了像是小姑娘寫的詩竟然出自猛男辛棄疾的手。但是就算是歸隱田園,他也始終放不下對家國的牽掛。 “好像打仗啊,我好想幫大宋收復失地啊,好想好想......”想到自己做夢都是夢到自己帶兵在外遇敵的樣子。可惜一覺醒來發現多年已經過去,而自己已經是白髮人了。那首膾炙人口的詩也是出自這個時候,“夢迴吹角連營,八百利息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瞭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今年的辛棄疾已經47歲了,從20歲那年歸國以後除了剿匪,沒有再讓辛棄疾掌過兵,整整二十年,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辛棄疾這個時候心裡是鬱悶的不行,我不要太多的士卒,給我十萬,哪怕是一萬都可以,我想要收復山河,我想要為大宋盡忠,我想讓自己整整沸騰了二十多年的一腔熱血灑在我大宋山河之上。但是沒有機會,沒有人給他這個機會,大家都想要苟安一生,好好想樂,像辛棄疾這樣想收復山河的將領是被人認為腦子有問題的,於是現在家裡無聊的辛棄疾只能過上了詩人的生活。辛棄疾的詩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描述自己的生活,另一種便是沙場之間的事,他好像愛上了這種感覺,好像是如果在紙上寫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自己就好像真的回到了當年帶軍抗擊金軍的那個時候一樣,一番熱血只能揮灑於紙上,可憐,可惜,如果是真的那就好了,辛棄疾這樣想到;好像是上天聽到了他的傾訴一般。公元1203年,63歲的辛棄疾突然接到朝廷的任命讓他帶兵北伐,來了,終於來了,他等了一輩子的北伐調令,這一次聽到消息的辛棄疾真是怒目圓睜,容光煥發,把自己已經早就從年輕準備到現在的鎧甲和寶劍拿了出來,終於可以圓夢了。辛棄疾這個時候開始瘋狂的準備北伐。他先是幾次上奏皇上說明了他的北伐路線和北伐方針,並且這個時候他還將自己小的時候所見到的金軍和金軍的習慣都編載成冊傳閱各軍,並且還派了探子去金國摸底。此時的辛棄疾發現一件事情,金國在蒙古的進攻下,已經是個外強中乾的空殼了,只要南宋好好準備,就可以一舉收復山河。太好了,畢生的夢想就要實現於眼前了。他開始籌措糧草,準備訓練士兵,整治軍備,然後一舉北伐。但這個時候他發現了一件致命的事情,他的命令一點用都沒有,根本調不動一兵一卒。辛棄疾是萬萬沒想到,這一次的任命自己竟然是個擺設,朝廷只是想用他的名聲來嚇唬敵人,所以他的建議全部被否決了。太難了,辛棄疾真的是太難了,他在北伐開始之前上書說南宋幾十年都沒有為北伐做準備,如今貿然出兵就是找死,應該先花個幾件擴充軍備。但是沒人聽他的,對於辛棄疾這樣一個為了北伐謀劃了大半輩子人的建議,竟然沒有人聽,執意非要出兵,結果出去就送了人頭落了個慘敗。真的是找不到話說,他心裡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辛棄疾辛棄疾文化公園

小的時候祖父曾經教導辛棄疾要收復山河,他記住了,他還記得年少從軍,五十人於大軍之中,生擒叛徒風頭一時無二;仕途坎坷,但他總能用自己的才能屢次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文韜武略,天縱英才,是開創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他橫刀立馬,驍勇善戰,是一位保家衛國的名族英雄;他赤子丹心,愛民如子,深得百姓擁護。辛棄疾,他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曾經做夢都想收復中原,但最後壯志難酬;他一生做夢都想戎馬建功收復河山,到了最後,我們問起身邊的中學生,問他們辛棄疾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們會告訴你,辛棄疾是一個大詩人,大詞人;所有人都記住了辛棄疾的詞寫得好,都覺得他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豪放書生,但又有誰知道辛棄疾他心裡有多苦呢,他想留在歷史上的絕不止是這個名號。

1207年,金軍勢如破竹,兵臨城下之際,皇帝終於急了,想到了辛棄疾,馬上叫他回朝出兵,但是已經已經67歲的辛棄疾早已經積鬱成疾,病重在床;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聽到了朝廷要讓他北伐這件事,他甚至掙扎著想要從病床上起來,但是他的身體已經頂不住了,他只能用自己最後的一口氣在床上喊道:”殺賊,殺賊,殺賊”,他已經完全舉不起來的手還全力伸向了自己常年掛在床邊的鎧甲和寶劍,但此時的他已經握不住這一切了, 1207年10月3號,在最後的悲憤和痛苦當中,這個幾乎一生都在醉裡挑燈看劍的男人,丟下他的寶劍走了。辛棄疾這個人不用我多說什麼,我覺得英雄二字足以形容他的一生。之前疫情爆發的時候,我看過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中國人,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岳飛是這樣的人,辛棄疾是這樣的人。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才有了我們今天名族的延續,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這就是關於一個一輩子都在遺憾當中度過的男人的故事。希望大家以後能在聽到辛棄疾這個名字的時候,不止知道他是一個優秀的文學家,一個詞人,還能由衷的說上一句:辛棄疾——南宋著名愛國將領。

辛棄疾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