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中,鄭娟這個善良、溫柔、隱密的女性形象,成為許多觀眾最喜歡的角色之一。這個人物的成功,既離不開編劇和導演的創作基礎,與主演殷桃的詮釋,也同樣密不可分。
殷桃 飾 鄭娟
當初,在《人世間》主創團隊聯繫殷桃時,她第一時間看了小說原著。她認為,在小說中,鄭娟的底色是善良溫柔勤勞,甚至有些懵懂。她的人設幾近“完美”,但卻完美得“普通”。鮮明的個性特徵、張揚厲害的人物更能抓住觀眾,因為大家都有獵奇心理。而相對普通的人物則更難演,因為缺乏鮮明的特徵作為表演的“抓手”,容易泯然眾人。
但殷桃還是決定接受這個挑戰,“鄭娟最打動我的,正是因為她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但常常被忽略的普通人。”
殷桃看來,鄭娟和周秉昆代表了最普通也最廣大的中國老百姓,從某種世俗意義上來看,大家過著尋常日子,一輩子可能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大成就”,“這樣的人物,反而激起了我的創作慾望」。
「人生豐富多彩,每個人都有自己想過的生活,有的人嚮往精彩,不希望日子千篇一律,想要不斷挑戰,去經歷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有的人嚮往歲月靜好,家裡平平安安,其實我覺得這種,更能代表大多數人。飾)和孩子,爸爸和媽媽,“愛家人,把家人照顧好,就等於說她愛了全世界。”
《人世間》劇照
讓人物真實
從文學形像到影視人物的呈現中,殷桃希望能讓「鄭娟」更鮮活、堅定、有力量。 “所以,我也有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去做準備,想著如何去切入這個角色,怎麼讓這個人物更好看。想來想去,最有效直接的方式就是,讓這個人物真實。”
《人世間》中,鄭娟一生經歷的坎坷磨難,著實讓人心疼。以鄭娟的成長經歷,從小受了那麼多的磨難,出身那麼低苦,又有些那麼不好的遭遇,「如果是個內心脆弱的人,遇到那些事兒,早就垮掉了,甚至連活下去的勇氣可能都沒有了。覺得,她比一般人骨子裡更堅強一些,她被迫堅強。
鄭娟的一生,是什麼人都見識過,「我覺得她心裡應該是明鏡一樣,什麼都明白的,別人跟她一打交道,她就能迅速感知到對方對她的惡意或者善意,但她因為天性的善良,不太去計較。此她那份善良就顯得更為珍貴。的包容,你的付出,才會讓大家覺得珍貴。
《人世間》劇照
對於鄭娟這個角色的基調,殷桃的期待是:「希望鄭娟這個人物,不僅讓人覺得同情憐愛,覺得她真不容易,我還希望她是個榜樣,我希望她最終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會讓人嚮往,也成為她這樣的人。
導演李路和編劇王海鴒都曾在訪談中提到,殷桃是《世間》中最努力的演員之一。對於人物的理解、分析、建議,殷桃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一直與王海鴒在進行溝通。其中許多對鄭娟的想法,也都最終呈現在了創作之中,增添了這個角色的真實光彩。
「比如在秉昆入獄這件事上,秉持著(辛柏青飾)沒有為他說過什麼話,因為他是一位非常有責任心、講原則的官員。裡,一下把她思想覺悟拔那麼高,我覺得有點脫離人物;第二,秉昆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她很理解大哥,但她心裡還是有一點怨的,她會認為:我也不要你睜眼說瞎話,只是讓你來證明你弟弟是個好人,為什麼你不能替他說話?
鄭娟問秉義為何不幫秉昆
這個心理細節,最後在殷桃的建議下,成為了劇中的一場小戲。周秉昆坐牢那些年,鄭娟跟大哥週秉義正常相處著,「一樣的熱情,但那個結是在心裡的」。直到秉昆出獄後,有一天,鄭娟問大哥:你當時為什麼不能替秉昆說句話? 「這也留出了空間,讓秉義這個人物有一個出口,去跟大家交代或者表現出他的不易,他在他的崗位上要堅守原則,也很難過自己感情那一關。其實在不同職業之間,還是有鴻溝的,人和人之間做到完全彼此理解也挺難的。
秉義的回答,道出了他的不易。
也是基於對人物清晰透徹的認知,殷桃對於鄭娟這位傳統勞動婦女的外在言語、肢體、神態的呈現,堪稱「表演教科書」。表演的精準,來自細膩的生活觀察,在殷桃這裡,“調動平時觀察生活的積累,就像調動電腦裡存檔的資料一樣。”
「只要進入這個角色,你一定會發現其實你身邊好多這樣的人。」鄭娟這個人物,讓殷桃想起自己的外婆。殷桃外婆的年紀,跟鄭娟較為接近。 「我外公是跑船的,常年不在家,一年回來個一兩次,過年能回來幾天,然後又走了。外婆家三個女兒,幾乎都是她一個人帶大的。」殷桃回憶道,「所以她的樣子,就常常在我腦海裡浮現,她平時在家是怎麼幹活,怎麼照顧一家人的。這些東西很自然就出來了。有一個相對比較靠近的形像在那裡,其他就是技術層面的事了。
《人世間》人物海報
令人嚮往的「不變」
在《人世間》中,週秉昆和鄭娟是令人羨慕的一對,平凡的夫妻倆,相偕走過大半生,再苦的日子,兩人一起都能過得有滋味。
二人年輕時的情感,是衝破世俗眼光的堅定勇毅,而往後的婚姻生活,則是無數瑣碎日常中,點點滴滴的溫柔守候,堅信不疑。雷佳音和殷桃,對這對人物關係的理解很是一致,表演中幾乎不存在溝通成本。
「鄭娟和周秉昆都是非常簡單的人,兩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一輩子都沒變,他們對生活的訴求就是日子越過越好,平平安安的。包括兩個人對感情的堅貞,這輩子也是沒變過。在一個不斷變遷的時代裡,有兩個像鄭娟和周秉昆這樣安定不變的人,會讓人覺得心安踏實。
「他們兩個為什麼觀眾喜歡,因為他們彼此特別能溫暖對方。」殷桃說道,「這個溫暖,讓人覺得安全、穩定。就感情和婚姻而言的話,那種陪伴在對方身邊,你永遠不用擔心這個人會離開你、背叛你,這種情感和信任,我覺得應該是大多數人都嚮往的。
「人到中年了,不可能像剛戀愛時,每天都卿卿我我,但他倆的愛是越來越深的,對方已經是融到自己骨血裡邊了。」殷桃提起,小說原著裡有句話,大意是:這兩個人離開對方的時候,都還挺堅強,挺能解決問題的,但只要他們兩個人在一起,就變得非常柔軟和依賴對方。 “我覺得這能很好的形容娟兒和秉昆之間的關係。”
兩人婚前互相告白的一場戲,是樸素真摯的情感決堤的瞬間,那場戲成為了全劇的高光時刻之一。 「編劇老師寫得很好,不管是兩個人的台詞,還是規定情境給到的氛圍都很足夠。當時,我覺得我們兩個人,沒有太多設計,就是真實地去感受人物現在的狀態。內心的東西夠真實,觀眾就能感覺得到,不需要很多設計。
《人世間》劇照
另一場被觀眾集體誇讚的表演,則是鄭娟帶著兒子骨灰剛回到家,又聽聞周秉昆入獄噩耗的一場戲。大悲之際,鄭娟眼中無淚,還能鎮定地安撫嫂子。但這一幕,卻比任何悲愴大哭,更讓人能感同身受的悲切。 「我當時的想法是,首先人悲痛到極致的時候,可能真的是沒有眼淚。你能哭出來,說明你還有情緒的宣洩。如果你明明知道一個人剛經歷了很大的變故,但他不哭不鬧,沒什麼反應,其實反而讓人害怕,對不對? 」殷桃回憶道。
「首先,我覺得鄭娟在那一刻,是悲痛到沒辦法用眼淚表達了。第二,我覺得,這就是鄭娟骨子裡的力量。她就會想:我要怎麼救秉昆?她要盡全力解決問題,這是她可能內心比較強大的地方,她不能停留在情緒上面。
《人世間》劇照
不要丟掉自己
在近幾年的國產劇創作中,鄭娟這樣的傳統女性形像已經相當罕見,都市精英職場女性才是這幾年「標配」的女主人設。
「其實決定出演鄭娟之前,我也認真思考過一些問題,這很現實。」殷桃坦言,「以現在觀眾的審美觀來講,有可能會覺得她過於傳統,大家現在普遍喜歡看比較颯、酷的女生,高智商,高情商,工作能力又強又漂亮。
在網路上,總能看到許多對於女性價值的“雞湯”、“金句”,而殷桃提出了兩個問題:“我們如何來定義女性的價值?標準是什麼?”
「如果你的價值觀裡認定:我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在這個社會上乾出一番事業,甚至改變世界,那就去過那樣的人生,那當然是有價值的;如果你覺得:我想安靜、平安的和我愛的人在一起,彼此陪伴相扶相持的,不管生活中遇到了多麼難的事兒,兩個人手拉著手,都一定能把難關闖過去,過完這一生,照顧好身邊的人,這也很完美。
「對於鄭娟來講,把家庭照顧好,家人平安健康,踏實過日子,就是她想要的一切,她就每一天,都認認真真地過著這樣的生活。」殷桃說道, 「一個女性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並且有能力把想過的生活過好,就非常有價值。我希望大家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對自我的清晰認知,而不是隨波逐流。價值的定義始終不來自於跟他人的比較,而來自於自己,「不要丟掉自己」。
《人世間》劇照
生活中需要“堅持自己”,表演,卻往往要學的第一件事,就是“丟掉自己”。殷桃說起她早年剛接觸表演時,第一件事,就是練習解放天性,“要打破顧忌,才能在創作時把自己丟掉,去進入人物。”
「演員不能把自己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我那時候不太能放下自己,小女孩兒嘛,愛漂亮,比如讓我演個醜的角色,我就很多雜念,不願意演。」過了這一關之後,才喜歡上了表演。從《幸福像花兒》裡的大梅,到《楊貴妃秘史》裡的楊玉環,到《雞毛飛上天》裡的駱玉珠,幾十部作品,無數個角色,殷桃自認,從飾演的每個角色的生命中,都有習得一些東西。
「像鄭娟,我的感觸是非常深的,她對我個人的影響非常大。她外在那麼柔軟,那麼沒有攻擊性,是因為她內心無比強大,強大到不需要用外在的東西去告訴別人:我很厲害,別惹我。但她也會自省:「實際有些外在的'強',是因為內心中有些'弱',你對『弱』的害怕和擔心,反而會表現成外在的強。」而鄭娟對於殷桃來說,是一個榜樣:柔軟的力量。
《雞毛飛上天》劇照
《人世間》無疑是一部從商業和藝術上都取得成功的作品。殷桃深知其可貴,更深知其罕見。 「從文本創作規律,和市場現狀來說,好的劇本,鮮活豐滿的角色,就是珍貴和罕有的,所以沒有辦法拿很高的標準,要求市場上所有劇本,那隻是我們的期望,但實際上好的作品就是珍貴的,就是少的。
「在影視市場上,追求短期收益的項目不少,當成產品,還是當成作品,兩種過程和結果會完全不一樣。」殷桃總結道,「《人世間》現在大家很喜歡,我真的非常開心。真去做一個戲,把人物做得豐滿鮮活,也沒有什麼噱頭,觀眾是愛看的,觀眾的審美一點都不低,不要覺得觀眾就要看那些非常狗血誇張的情節,或者非常奇葩的人物,才能吸引他們的眼光,並不是這樣的。
幾年前,是資本熱潮席捲影視圈的時候,一部「土得掉渣」的《雞毛飛上天》橫空出世。當時,殷桃為了《雞毛飛上天》的宣傳開了微博,不愛上網的她,那時天天認真在微博上看網友評論,原因是想知道:這種現實題材的戲,大家很用心地去做,是不是真的沒人看了?是不是大家都覺得沒勁了?觀眾的回饋讓殷桃有了信心,《雞毛飛上天》成為年度佳作。這些年,看到現實題材越做越好,真實反映生活的戲越來越多,殷桃是真的很開心。
當年,殷桃在微博上發了一句話:「相信看你戲的人,如同他們相信演戲給他看的人。」如今這句話依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