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了17年電影的演員餘文樂,因為「青年陳永仁」、「暖男張志明」被觀眾熟悉,但他覺得反派角色同樣有魅力。例如電影《蝙蝠俠》裡的小丑,一個沒有動機的反派,抱著「幹嗎那麼嚴肅」的人生信念,崇尚絕對的混亂、無序、虛無。
在電影《狂獸》中,餘文樂就演了個徹頭徹尾的「反派」—黑幫漁民江貴成,信仰天后娘娘,相信金錢萬能,為此殺人越貨,最後抱著金子沉入水底。巨幅海報上,餘文樂沉著臉,眼神凌厲,眉宇間透著狠勁。
談到江貴成,他說,哪有什麼正派反派之分,人人做事都有因可循。江貴成是為了討生存,要找飯吃。 「找飯吃沒錯啊,出發點沒錯,過程做錯了。」餘文樂對記者說,某種意義上,江貴成是純粹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純粹。
2017年上映的另外兩部電影中,餘文樂扮演的角色也有類似的特質。電影《悟空傳》和《一念無明》裡,餘文樂分別扮演冷面二郎神楊戩和躁鬱症患者黃世東。他當「警察」當夠了,要找點新鮮感。
出道第二年他便接拍電影《無間道》,飾演陳永仁—梁朝偉的青年時期。戲份不多,卻被業界認定為「謝霆鋒最有力的競爭者」「梁朝偉的接班人」。
未經歷從龍套到主角的漫長苦熬,就有了代表作,又是在港片沒落的年代,人人道他演藝生涯順利。
「順利嗎?我發現真的是…」餘文樂側身轉向身邊的工作人員,緊皺眉頭,「為什麼每個人見到我都覺得我蠻順利的」。他脫掉牛仔外套,背過身,淡淡地說:“我拍了80多部戲了,多少人拍幾部就紅了。”
電影《一念無明》預算200萬港幣,拍攝16天。這個零片酬演出的角色讓餘文樂首度入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該片導演黃進稱餘文樂是被低估的演員,「如今終於讓人看到他的演技」。
「被低估」或許緣於他那副永遠又酷又鬆弛的模樣,容易讓人以為一切來得輕巧。
“不喜歡交代自己”
黃進第一次見餘文樂時,已經寫好劇本了。
余文樂正在香港佳隆片場拍攝《賭城風雲》,黃進從張家輝、曾國祥那兒得知,余文樂當天會有一段時間,便去了片場。趁著餘文樂等戲的間隙,黃進跟他說了故事,留下劇本。
第二天,黃進就收到餘文樂參演的回覆。 「即使他很明白資金很少,甚至不一定能收到片酬,他還是很有興趣一起講好這個故事。我知道有幸運的地方,但很重要的是,他很愛這個故事。」黃進告訴記者。
因為電影《一念無明》,餘文樂第一次走進香港的劏房,逼仄的走廊上密佈著十幾個房間,每個房間只有數平米,沒有洗手間。步入其中,餘文樂立刻感覺到壓抑,心裡起了變化,很快就融入電影的情緒中。
《一念無明》色調灰暗,將香港底層社會的生活現況層次豐滿地表現出來。上映至今,餘文樂不敢看第二遍。有時坐飛機,時間漫漫,想點開重看,想想又作罷,「太難受了」。當然,也有不想讓空服員覺得他自戀的緣故。
演員金燕玲對餘文樂稱讚有加,自謙她和曾志偉在片中的戲份都有爆發的段落,並不困難,整部戲最難演的是余文樂。
有一場戲,黃世東聽到未婚妻在教會對他的控訴,情緒崩潰,衝進超市猛吃巧克力。 「其實當時他的角色情緒是爆炸的,但又想要去控制,不能隨意地發洩,所以他在表演中不能一味地'放',還要有'收',這讓我感觸非常深。”金燕玲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餘文樂先前雖從未去過劏房,但從小在香港的鋼筋水泥叢林長大,也能感覺到壓力重重。他的童年並不愉快。父母忙著做生意,他跟姨媽住,每週六晚上站在姨媽家門口,眼巴巴等著父母接自己回家,星期天晚上再哭哭啼啼地被送過來。
他一早明白「揾食不易」的道理。父母為了讓哥哥出國唸書,將家裡的房子賣了。他不想增重家庭負擔,高中畢業就出來工作,發誓要把家裡賣掉的房子買回來。這個夢想不到30歲就實現了。
2016年,真人秀節目《我們相愛吧》中,餘文樂和周冬雨坐纜車前往太平山頂。他說上一次坐纜車是和媽媽,那時他年幼,看著旁邊的房屋,問道:「為什麼人家的廚房都比我家大呢?旁邊怎麼會有樓的?長大了我要住這邊。
這個夢想,他長大後也實現了。他戴著墨鏡,伸手搔了搔耳背,不好意思地對周冬雨說,“男生都這樣。”
人們不常提到他的心思和努力,他也習慣將這一切輕描淡寫地帶過,旺盛的好勝心和衝勁都被藏匿在一副無所謂的臉孔下。
但與餘文樂合作了「志明春嬌三部曲」的楊千知道,餘文樂很努力,私下會為拍攝做大量準備工作,閱讀資料,研究角色,分析人物性格、外形,連同生活細節,但在接受訪問或宣傳時,話卻很少。
楊千對記者說,餘文樂“先天多愁善感”,是一個“不喜歡交代自己”的人。 “他都是默默付出的,他在現場,你可以看得出他已經準備好來開工的,你會感受到他的認真。”
為了《悟空傳》20秒的出場鏡頭,余文樂閉關健身10個月。再說這段經歷,他還是一副酷酷的模樣:「健身,完全是為了戲。」「結果?結果就是完成導演的要求。反正我也不是為了好看,導演要求,我答應了,我就做。
但紀錄短片《餘文樂的靈與肉》記下了過程的艱難。他的教練說他是“值得掌聲的人”,因為“全世界只有2%的人能堅持一次做完1000個俯臥撐”,餘文樂是那2%。
成果背後是嚴苛的體能訓練,以及對糖分和澱粉的戒除。
晚餐只有6顆藍莓,他就撿起一顆一顆慢慢吃,彷彿嚼久一點能帶來飽腹感;有一次,他練到快崩潰,忍不住偷吃了冰淇淋。紀錄片中,他笑著解釋自己當時流下的眼淚,“我不是哭,可能是太久沒有糖分了,眼淚不由自主就流出來了……”
“每個人的命都不一樣”
餘文樂的演藝生涯有個夠漂亮的開局。
他天生明星相,五官精緻。編劇柏邦妮說他有“黑曜石一般的眼瞳”,香港作家林燕妮則誇讚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像琉璃彈子”,“在年輕男演員之中,24歲的余文樂是外形最好的一個” 。
突出的外形讓他高中暑假時在尖沙咀環街大道上被星探發現,拉入演藝圈。
2001年,二十出頭的餘文樂有了首部電影作品《憂憂愁愁的走了》,海報上寫著「人氣偶像餘文樂初登大銀幕之作」。同年,他到台灣拍攝偶像劇《愛情白皮書》,扮演氣質憂鬱但善解人意的男主角歐陽掛居。那是台灣偶像劇鼎盛的年代,他很快就成為少女追捧的偶像。
天生好皮囊,出道就演男一號,餘文樂的運氣好到讓人嫉妒。但鮮有人知,他曾問老闆自己能不能退出演藝圈,他不想乾了。因為矚目的姐弟戀失敗,他從台灣拍完電視劇回港,一下飛機就被媒體層層圍住。看客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利用了藝人女友的名氣為自己鋪路。
「我明明待在家裡啥都沒做,天天都封面,每個禮拜都寫我什麼什麼,做錯了一些什麼。那時候覺得我幹嗎要這樣,我真的需要承受這種壓力嗎?天天在哭,門都不敢出。髒話。
演藝生涯看似平順,其實只是他對挫折避而不談。一直到2016年,在《我們相愛吧》中,他才說起在台灣拍戲的艱難。他那時不會講普通話,拿到劇本,抓著同劇組的彭于晏一邊拍戲一邊學,「他們睡覺,我還在拼劇本」。
出道第二年,餘文樂接獲了《無間道》。當時好萊塢片進軍中國,港片已現頹勢。這部電影席捲了2003年香港金像獎,暫時挽救了下行的香港電影業。餘文樂也真正聲名大噪。他戲份不多,但青年時期的陳永仁被警校“開除”,踏出校門一回頭的畫面至今是影迷們的心頭好。
最初,餘文樂並不是導演劉偉強心中的最佳人選,「你看看他,比梁朝偉高半個頭,怎麼演一個人」。但那場合作,餘文樂給劉偉強留下好印象。他不懂演戲,就向劉偉強請教。劉偉強請餘文樂去看梁朝偉怎麼演,「他真的在家裡看了100遍梁朝偉的演出」。
餘文樂承認自己開局好,轉而說打球打四節,開局漂亮並不決定最後的輸贏。他知道14年前的自己是特殊的例子,出道第二年就在大咖雲集的《無間道》中佔有一席之地。
“但是你拍《無間道》過後呢?”餘文樂突然哈哈大笑,前俯後仰,像在自嘲,“有什麼啊”,聲音裡的笑意漸漸消失,“每個人的命都不一樣。 」
「中間也吃過苦,中間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當你以為他要吐吐苦水,他卻話鋒一轉:「但是無所謂,好跟不好都是一個過程,沒有不好,也不覺得好有多好。
說歸說,落差還是存在。 14年前他才22歲,一炮而紅,真以為從此星途順遂了,甚至立下30歲前拿影帝的豪言。 “以為飛了,結果一下子停機坪不行要回去,”他被自己的說法逗笑了,“所以那個時候不多想,就拍吧。”
“有些事不用一個晚上做完”
那就拍吧。
他非科班出身,就透過拍戲來學表演。他自嘲剛出道時演技爛,「你想有多爛,就有多爛」的那種,又跟媒體解釋,拍這麼多電影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看到週潤發、梁朝偉這些前輩,年輕時也拍過很多電視劇、電影,想用這樣的方式磨練自己的演技。
那時港片沒落,內地電影市場還沒起來,香港藝人處境尷尬,個個辛苦。他以股票做類比,股市行情好,人人買入,人人賺錢,行情一不行,眾人都完蛋。為了給行內人製造工作機會,不少大咖主動湊錢拍戲。他雖有代表作,畢竟戲不多,又是新人,只能在家等。
於是,從男一號到只有一兩個鏡頭的小角色,他不挑,有的拍就拍,勤奮高產。最多的時候,餘文樂一年拍9部電影。一天工作20小時,香港地方小,他得以在不同劇組間來回串場,曾連續一周沒進過家門。
甄子丹的《龍虎門》是餘文樂的第一本功夫片。他小時候連架都沒打過,只能和同劇演員謝霆鋒一起,三更半夜在賓館拼命練習,「片子在橫店取景,橫店把我們悶壞了。坐車出去得六個小時,甄子丹很嚴很兇,不過我們兩個不怕死,打便打啦。
餘文樂一直很感謝當年的伯樂劉偉強。 2005年,劉偉強開拍《頭文字D》,余文樂加盟,與周杰倫相識;2010年,周杰倫拍攝《熊貓人》,給余文樂打電話,他立刻飛去客串;2012年,接到劉偉強一通電話後,他連自己演什麼都沒問,就答應演出《血滴子》。
《血滴子》中,餘文樂是殺紅了眼的海都。他早就想演大反派,「從來不覺得自己帥,看著這張臉幾十年,甚至有點討厭,特別高興看到它被變成別的樣子」。導演彭浩翔向記者透露,餘文樂不介意做髒造型,「他反而喜歡,整天喜歡一些沒有那麼乾淨、難看點的造型」。
餘文樂總記得朋友告訴他的話:“你要記住,是你挑的這個工作,這個工作沒有挑你,你不要跟我說這個那個,你今天隨時可以放棄,無所謂。”
他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等同於「我要當演員是我的選擇」。 「就算餘文樂告訴大家我不幹了,你覺得明天有轉變嗎?這個演藝圈有改變嗎?不會的,無所謂的。但是,你自己有沒有所謂?那你有所謂的話,你就不要跟別人說很累,你不要給自己任何藉口。
或許是因為勤奮又重義氣的性格,大導演們都青睞他,都願給他留個角色。但難免給人缺乏個性的印象,雖眼熟,可除了《無間道》,再難說出餘文樂塑造過的角色。
2006年,柏邦妮採訪餘文樂,直言他角色多,但給人印象深刻的不多。當年的對手謝霆鋒憑藉《線人》問鼎金像獎影帝時,餘文樂還在主流外兜兜轉轉。
他一度被媒體稱為“票房毒藥”,但他就能用那副又酷又鬆弛的模樣調侃自己:“週潤發也當過票房毒藥,那我應該是周潤發的接班人了”。
演多了酷酷的角色,餘文樂開始嚮往“愛情小品”,想拍一些簡單、平和的故事,演一部真正打動人心的電影。他演過太多充滿激情的角色,心裡覺得累,“你要保持那個狀態很不容易……沒感覺了。”
可是愛情小品難拿獎。他倒無所謂,觀眾喜歡就好。那個想在30歲前拿影帝的人開導自己:“說到底,你這麼年輕,不用這麼急著去拿獎。要不然以後還有什麼事情做啊。”
這句話很熟悉,像極了電影《志明與春嬌》中張志明的經典台詞「有些事不用一個晚上做完」。這本豆瓣評分8.0的愛情小品在2010年找到餘文樂。他演張志明,標準的港男,二十出頭的普通上班族,穿襯衫搭配針織衫、鬆鬆垮垮的牛仔褲,悶騷、永遠長不大,愛看美女,遇到喜歡的人會和對方聊,但又不太主動。
《無間道》8年後,餘文樂終於有新的代表作了。餘文樂告訴彭浩翔,他在過關的時候,工作人員對著他說:“張志明,你來北京拍照嗎?”
彭浩翔認為,觀眾將對角色的感情移植到演員身上,用角色名稱呼他,這是一個成功演員擁有的最重要的事。
餘文樂也因此被與張志明畫下等號。在人們的猜想中,餘文樂就是一個普通的、悶騷的、玩世不恭的港男。偏偏他恰好有著易於模仿的著裝風格和茫然的神情,儘管他多次辯解:“我不是張志明,我是在演張志明。”
張志明的原型其實是彭浩翔。
彭浩翔和余文樂都喜歡陶瓷,在片場常常聊起來。兩人躲在角落,手指在手機上劃動,津津有味地賞閱陶瓷照片,不時嘖嘖稱讚:「你看,做得多漂亮。」演春嬌的楊千總以為他倆在翻看黃色照片,聊一些「鹹濕」之事。 “其實不是。我們真的在看陶瓷,但是她不相信。沒人相信我們兩個是在看這些東西,每個人都覺得‘你們兩個人躲在角落一定是在看黃色的東西’。”
形成自己的模樣
彭浩翔一早就認識餘文樂。他客串過電影《憂愁的走了》,覺得餘文樂不錯,一直想合作。後來在曼谷相遇,彭浩翔說起想拍的關於抽菸的戲,兩人一拍即合。但當時,他們對這部戲都沒有太大期望,純粹當作玩,誰知竟連拍三部。
拍到第三部,彭浩翔、餘文樂與楊千三人關係已經很親密。彭浩翔感覺拍攝現場不像工作,反而像「有人給你錢,讓你們在這裡玩」。
這種默契感很重要。志明與春嬌系列,精彩之處不在於轟轟烈烈、死去活來的愛情故事,而是「踏實的感覺」。楊千說,踏實就是「不用說很多話,從大家的眼神和生活的動態中都能看得出的那種親密關係」。拍戲過程中,她和餘文樂互相過招、拉扯,雙方都能猜中對方的反應,「我相信這個就叫做默契」。
彭浩翔有時會突然發現,餘文樂比他更了解自己。有一次,余文樂認為彭浩翔設計的某句對白有問題,彭浩翔說:“你不要跟我爭呀,張志明的原型就是我呢。”
餘文樂反駁:「你平常不是這樣講話的。」他學著彭浩翔的樣子演了一遍,現場包括彭浩翔太太在內的所有人都覺得余文樂演得比較「彭浩翔」。彭浩翔於是按照餘文樂的方式修改了台詞。
還有一場戲,餘文樂建議楊千換別的衣服。楊千不解:「是不好看麼?」餘文樂告訴她,不是不好看,而是在這場戲中,從男人的角度看,女生應該以另外的模樣走出來。 「他不僅關注自己的部分,還關注對手。作為一個對手,他挺好的,他不是盲目跟隨劇本的流程,他會很靈活,去把角色的立體部分抓緊。」楊千說。
志明與春嬌系列拍了8年,貫穿了余文樂迄今的大半個演藝生涯。餘文樂也由「比較少年」的人成長為成熟的男人。彭浩翔發現,每拍一部,餘文樂的演技都明顯比上一部成熟,他的表演越來越內斂、更充滿活力。
「內斂」的演技在黃世東一角體現得尤為明顯。
拍攝時,餘文樂與黃進達成共識,這部戲必須「小心處理」。拍的人謹慎,餘文樂演得也謹慎。他不將黃世東當作病人,而是演成一個敏感的人。
餘文樂告訴黃進,他不想消費病人,不願將角色塑造成電影中常出現的典型——瘋狂的、誇張的。 “不應該這樣,因為你在講事情,你不應該誇大這個事情”,余文樂說香港電影過去喜歡誇大“笑果”,比如車都翻了,或者人挨了100槍都不死,“那個是電影世界。 但這次我是拍一個事情,它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多不少。
黃進眼中,餘文樂是個很有「香港味道」的演員,望著他,「會覺得他很有經歷,會覺得他和大家一樣,在這個城市裡有他的生活、他生活的掙扎,不會覺得他是個完全離地的明星。
而彭浩翔眼中的餘文樂是純真與世故的結合體,「成熟中帶點衝動」。 “他很混雜的,他有時很小孩,有時又很成年人。他做生意的時候很成年人,在現場的時候又會玩得跟大小孩一樣。”
生活氣息與過往經歷將他變成了一個更好的演員。
30歲前,餘文樂對媒體說,他還沒形成自己的模樣。他知道身為男人,尤其是演員,除了天生資質,還得有後天經驗加持,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氣質。
在36歲生日即將到來之前,他還在尋找這種氣質,“我永遠都覺得還沒形成(自己的模樣)。”
但楊千卻說,餘文樂肯定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模樣的人。 “他挺了解自己的”,但有些人,太了解自己,卻不太能馬上接受自己的所有,得從人生累積經驗中慢慢對自己坦白、接納。
她樂於見到餘文樂的變化,並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了成熟,「《一念無明》、《悟空傳》、《狂獸》裡面的他,都是不一樣,可塑性很高,內心層次也是豐富了,那個就是最好的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