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趙剛的資歷,其實完全可以授中將。
誠然,趙剛參軍的時間較晚,直到抗戰時期才加入人民隊伍,任八路軍獨立團政委。可是,趙剛參加革命的時間並不晚,這一點,從他是一二九運動的領導者一信息中,便可看出端倪。
如果趙剛是個初出茅廬的新手,可能成為運動的領導者嗎?所以,趙剛的黨內資歷很可能不低。
關鍵還在於,趙剛是名校畢業,早年就讀燕京大學。
眾所周知,在戰爭年代裡,我軍指戰員大多出身貧寒,沒有太多文化,所以,只要有些學歷,就很容易成為隊伍裡的香餑餑,何況趙剛這種大知識分子。
趙剛能被破例提拔為獨立團政委,名校畢業的身份顯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憑趙剛這樣優越的條件,照當時對知識分子的尊重,提拔為獨立團政委,嚴格來說不算破例。
從古至今,學歷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真實歷史上,老黨員+重大運動領導者+名校畢業,這樣的條件足以讓人一步登天,直接躋身高層。所以,趙剛被任命為獨立團政委,其實還有些低。
可見,趙剛雖然參軍較晚,但他的學歷和早年經歷,完全可以彌補軍中資歷的不足。
解放戰爭時期,趙剛曾任2師政委,後升任華野11縱隊副政委,已晉升為軍級幹部。
而且,這只是淮海戰役之前的情況。趙剛全程參與了解放戰爭,憑他的能力,完全有可能在解放戰爭後期升任正軍級。
如此一來,52年軍隊評級時,趙剛至少是正軍級,大概率被評為準兵團級,授中將完全不成問題。
但如你所知,趙剛和李雲龍一樣,也只是少將軍銜。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趙剛之所以被授銜少將,是因為缺乏軍事主官的資歷。
然而,趙剛雖然很少擔任軍事主官,但長期擔任軍隊政治主官。在我軍戰鬥序列中,軍隊政治主官的地位,僅次於軍事主官,高於軍事副主官、政治部主任和參謀長。所以,這並不會對趙剛的授銜造成多大影響。
如果說趙剛的資歷,不過剛剛摸到中將的邊,那麼,較少擔任軍事主官的履歷,確實會讓趙剛與中將無緣無故。可趙剛絕非如此。
趙剛好被授少將,其實與李雲龍有關,說得難聽點,有些受李雲龍拖累。
趙剛原本是個組織紀律性很強的人,但和李雲龍合作久了,他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李雲龍,但也在某種程度上被李雲龍同化。
他固然和李雲龍搭檔得很默契,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在獨立團政委的職務上做得特別出色。
趙剛其實也犯過錯。試舉二例:
其一:李雲龍和秀芹結婚,獨立團團部被偷襲,趙家峪鄉親遇難,作為政委的趙剛,難道沒有責任?不說李雲龍的婚事,是他極力主張操辦(老李半推半就),至少也有防備懈怠的責任吧?
其二:淮海戰役期間,李雲龍向趙剛“借俘虜”,趙剛明知這樣做有違紀律,但出於兄弟情義,還是藉給了李雲龍。
第一個錯誤,就足以對趙剛的軍事生涯造成很大影響。而像第二件這種沒有嚴重違反原則的小錯誤,趙剛難道只犯過一次嗎?與李雲龍合作這麼多年,出於團結,在非原則性問題上遷就李雲龍,恐怕是不可避免的。
有鑑於此,上級只授予趙剛少將軍銜,其實是比較合適的。
趙剛與李雲龍搭檔,其實是成全了李雲龍,犧牲了自己。
如果沒有趙剛這樣一位文武雙全,具有威懾力的政委,憑李雲龍特立獨行敢作敢為的個性,不知會闖多大的禍!可趙剛好為了團結李雲龍,做出了太多讓步,甚至可能還替老李背過黑鍋,無疑影響到了自己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