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像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鐵路工人運動是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滬杭甬鐵路工人運動發軔之早、持續時間之長,在百年黨史上留下了光輝篇章。其中,滬杭甬鐵路工人運動中有一位英雄,他來自溫州文成縣,也是該縣第一位共產黨員-趙剛烈士。
棄文從工 走出山鄉
趙剛(1887-1930),原名趙廷愛,字友仁(幼任),出生在文成縣龍川上村村頭(原屬瑞安縣嘉義鄉)。趙氏是當地望族,趙剛又是家中長子,7歲便入家族「趙同春私塾」接受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
1906年,趙剛考入浙江鐵路學校(浙江高等工業學校前身)學習,在杭州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啟蒙。 1909年初,因痛恨社會黑暗,趙剛立志以教育啟發民眾覺悟,從浙江鐵路學校畢業後回到原籍,在龍川高等小學堂任教多年。由於封閉落後的鄉村很難實現救世濟民的抱負,1917年,趙剛由朋友介紹參加交通部主辦的全國貨運業務短訓班學習結業後,被派到津浦鐵路天津站工作。其間,趙剛思想上經歷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五四運動後不久,趙剛被派往滬杭甬鐵路上海南站工作。 1920年7月,趙剛積極參與滬寧、滬杭甬鐵路的罷工鬥爭。同年11月,上海第一個產業工會-機器工會成立。機器工會的革命宣傳更加堅定了他尋求工人解放、從事工人運動的決心。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黨的第一個決議明確,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黨應在工會裡灌輸階級鬥爭的精神。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開展工人運動成為其主要工作之一。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為終點,中國掀起了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
1908年趙剛在浙江省鐵路學校的畢業證書,現存浙江省博物館。
光榮入黨 組織工運
1921年,趙剛從上海調到杭州,先後在南星橋、城站、艮山門等火車站任行李房司磅員。為了方便在滬杭甬鐵路線上開展工作,他白天在車站行李房從事貨運業務工作,夜晚自學英語,很快達到能進行一般會話和閱讀的水平。有位同鄉問他,山溝裡出來的「土人」怎麼也懂得英語,他回答說:「只要刻苦鑽研,學會日常應用的英語是完全可能的。」英語也成了後來他與王若飛、張秋人等秘密交流,避敵人耳目的工具。
1922年9月初,中共浙江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杭州小組成立,於樹德任組長,成員有金佛莊、沈干城,隸屬中共上海地方兼江浙區執行委員會領導。沈乾城生於上海浦東,是北京「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第一批會員,後來受中國勞動組合書記官委派任駐滬杭鐵路特派員。趙剛與沈干城在工作上建立了聯繫。
1925年8月,中共上海區執行委員會領導滬杭甬鐵路建黨工作。 9月,趙剛經沈干城和時任上海總工會組織部長餘茂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閘口鐵路機廠的鐘鼎祥、洪德生等也先後由沈干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1月,中共滬杭鐵路支部成立,沈干城任書記。 12月,中共杭州地委成立,滬杭鐵路共產黨獨立小組發展成為滬杭鐵路總支部,沈干城為總支部書記,成員有鍾鼎祥、洪德生、趙剛、方仁郎、姚錫華、邱惠中等,下設多個黨支部。趙剛任中共艮山門站總支部書記,不久又任滬杭甬鐵路總工會候補執行委員。
趙剛在艮山門站負責鐵路貨運運行李清點工作,借鐵路貨運工作之便,為黨組織運送從上海到杭州的黨內刊物和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各種宣傳資料。他當時住在艮山門站西面一片僻靜的竹林深處,家裡也就成為了革命活動秘密交通點。妻子林蓮花一直默默協助和支持丈夫的工作,每逢黨組織在家活動,她就懷抱幼兒在門口放哨,以幼兒的哭聲為警示信號保證黨組織安全活動。
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趙剛參加了1926年3月12日國民黨浙江省黨部(以宣中華為首的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組成)紀念孫中山逝世一周年活動的會議。他對孫中山生前所倡導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表示衷心擁護,將一幅孫中山先生遺像(紡織品)保存下來(現存於浙江省革命烈士紀念館)。同年秋,趙剛根據杭州地委指示,在鐵路工人中大力開展反軍閥宣傳,支持浙江省省長夏超獨立以反對軍閥孫傳芳。 1927年2月,北伐軍進軍杭州時,他根據組織安排在杭州鐵路工人中組成著名的“鐵路兵團”,配合北伐軍破壞鐵軌,打亂孫傳芳殘部北逃計劃。 2月19日,沈干城、趙剛等組織鐵路工人大遊行慶祝杭州光復。 3月23日,滬杭甬鐵路總工會成立,趙剛當選為候補委員。 3月31日起,滬杭甬鐵路總工會舉行罷工,導致滬杭甬鐵路運輸癱瘓,給國民黨右派予以有力反擊,迫使當局做出讓步。
趙剛殉道者的鴨舌帽,現存浙江省革命烈士紀念館。
不畏艱難 堅持奮鬥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大肆搜捕、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 5月27日,因叛徒告密,沈乾城、薛暮橋、沈樂山等共產黨員被捕入獄。杭州地方黨組織轉入秘密活動,趙剛在血雨腥風中繼續冷靜地進行地下鬥爭。 6月,在杭州地委基礎上建立中共浙江省會。同月,中共杭州縣委成立,趙剛任縣委書記,繼續領導各級組織、產業工會、農民協會,並在杭縣農村建立第一個黨支部-鴨蘭村支部,為西鎮農民運動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中共中央從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中認識到武裝鬥爭的重要性。滬杭甬鐵路是當時中共中央的重要聯絡幹線。趙剛在中央軍委指示下秘密組織武器裝備收運工作,方志敏、王若飛等黨的領導多次在他家中落腳和開展革命活動。據林蓮花回憶,趙剛常以微薄收入接濟同志。 1927年12月,趙剛將一件全新棉大衣贈與衣衫單薄的方志敏,兩人結下深厚友誼。
1928年3月,杭州的白色恐怖愈演愈烈,趙剛遵照中央指示,回文成老家發動農民運動。他在趙氏大宗祠擂鼓聚眾,宣傳「推翻剝削制度,當土地的主人」的革命道理,同時深入貧苦農戶家裡組織農民暴動,將革命的火種播撒在家鄉土地上。 5月,他又回到杭州繼續從事兵運工作。趙剛常戴著鴨舌帽,手執長煙桿,縝密地完成黨組織交辦的秘密任務。這頂現藏於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的不起眼的鴨舌帽,內藏著只有自己的同志知道的秘密,帽子內層有一個六角星標記,便是地下黨員聯絡的暗號。
趙剛的一位至親勸他:「你在鐵路部門工作夠吃夠用,何必冒險幹革命?」趙剛回答:「現在社會不平等,苦的人苦死,享福的人享福死,幹革命是為了推翻反動政府,傷害救勞苦大眾,讓全國人民都能過上好日子。也是甘願的。
鴨舌帽內部接頭暗號六角星標誌。
精神永存 前赴後繼
1929年3月,趙剛因策動杭縣巡查大隊第七中隊兵變事洩,不幸被捕。 4月,被國民黨浙江省高等法院判處15年徒刑。獄中,趙剛拒絕進入可吃到白米飯、魚和肉,喝到西湖水的丙監“吃包飯”,而是堅持和難友們一起吃“五子飯”(一種發霉的倉底米,裡面有石子、砂子、稗子、穀子、蟲和老鼠屎等)、黃葉爛菜。趙剛與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徐英、浙江省委代理書記羅學瓚、曾任上海地方兼江浙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徐梅坤等核心黨員骨幹建立獄中特別支部,領導難友學政治、學文化,秘密創辦《坤等核心黨員骨幹建立獄中特別支部,領導難友學政治、學文化,秘密創辦《坤盆報》,編輯《火花》《洋鐵碗》等宣傳資料,堅持獄中奮鬥。
1929年9月30日,趙剛的第二個兒子呱呱墜地。滿月後,妻子林蓮花迫不及待地抱著嬰兒去探員。隔著鐵窗,趙剛伸出一雙枯手撫摸著孩子的胎發,沉思片刻說:「長子取名天富,幼子就取名為『天德』吧。這個『天』不是天命的天,而是普天下的天,天富就是要讓天下的勞動人民都富起來,天德就是願天下的人都有道德。
1930年8月27日,國民黨反動派為報復中央紅軍進攻長沙和各地此起彼伏的武裝暴動,在全國範圍內採取鎮壓行動,被囚禁在獄中的共產黨員未能倖免。當天,徐英、羅學瓚、趙剛等19名共產黨員遭槍殺。
趙剛遇害的消息傳出以後,鐵路工人們和他的至親好友悲痛萬分,大家以旅杭鄉親的名義,收殮趙剛遺體,並在杭州舉行「瑞安龍川趙剛先生殯禮」。參加殯葬的人們將他犧牲的時間「民國十九年八月廿七日辰時」印在照片上以寄託哀思,並妥善將烈士遺體運回故鄉安葬。這張照片一直伴隨著他的妻子林蓮花度過艱難歲月直至晚年。他的長子趙天富遵父親「教子繼續革命」的遺願加入閩浙邊抗日遊擊隊(屬劉英領導的鄭海嘯部隊),後被送到延安抗大學習並參加了解放戰爭,紅色血脈和革命鬥爭精神一直在後代延續! #溫州頭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