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距今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開國君主是周武王。西周人把人的稱呼搞得很複雜,有姓,有氏,有名,有字,電視劇中常把周武王稱為姬發。但別被電視騙了,當時人可不是這麼稱呼的,武王也不是他的諡號。
一、西周關於稱呼的規矩
西周人對於稱呼是有一套規矩的,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稱呼。南宋的史學家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說:「三代之前,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清代顧炎武在《原姓》中說:「最貴者國君,國君無氏,不稱氏稱國。次則公子,公子無氏,不稱氏稱公子。最下者庶人,廬人無氏,不稱氏稱名。
二、史書對周武王兄弟的稱呼
周武王一共親兄弟10個。
老大是伯邑考,考是他的名字。依照「伯仲叔季」的次序,老大為伯,邑應該是他的官職,所以稱為伯邑考。
周武王是老二,從老三到老九,都稱為叔。老三管叔鮮,老五蔡叔度,老六曹叔振鐸,老七郕叔武,老八霍叔處,老九衛康叔。老十是最小的一個,所以就用了「伯仲叔季」的最後一個字,稱為冉季載。
可以看出,他們稱呼中的第一個字,都是他們封國的國號。男子稱氏,國是他們的氏。對他們稱呼為:氏,加上排行,再加上名。
三、不能稱周武王為姬發
西周的規矩是「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為姬是姓,而男子不稱姓,所以不能稱他為姬發。顧炎武出說:“考之於傳,二百五十五年之間,有男子而稱姓者乎?無有也。”
「國君無氏,不稱氏稱國」。武王繼承了王位,是天下的大宗,就沒有必要再取個氏了。或者說,國號就是他的氏。
四、西周人怎麼稱呼周武王
《禮記》說,“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諫,周道也。”
1.稱王之前:周武王成為周王之前,不能用國號。 「公子無氏,不稱氏稱公子」。武王是周文王的兒子,可以用「王子」作為氏。而幼時稱名,所以應該稱他為王子發,或者太子發、公子發,甚至子髮。
2.稱王之後:周武王稱王之後就有了國,可以用「國」作為氏了。按照兄弟排行,這時候應該稱他為週仲發,或是仲發、週發、武王仲發。
對應的,武王的四弟周公旦,也不能稱為姬旦,而應該稱為叔旦。因為他是周公,通常稱為周公旦。同樣,秦始皇是嬴姓,趙氏,也不能稱他為嬴政,而應該稱他的氏,稱為趙政
3.武王不是諡號。 「武王」是他生前給自己的稱號,而不是諫號。據考證,諡號制度到西周中期才有。
綜述,在西周的時候,周武王在稱王前應該叫王子發,稱王后叫周仲發,但不能叫他姬發。到了今天,如果人們已經習慣把他稱為姬發了,約定俗成了,這麼稱呼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放在電視劇中,這麼稱呼就不恰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