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怎麼死的(李密之死,究竟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

2024-07-14李密

在兵敗洛陽之後,李密一度想要自殺。

這是很好理解的,身為亂世梟雄,既然已經從角逐天下的棋局中出局,那麼體面地結束生命,倒也算是不錯的歸宿。

但李密的親信紛紛勸他: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想當初,劉備沒混出頭的時候,今天投靠這個,明天投靠那個,最後他不也成了昭烈帝嗎?

李密到底是怎麼想的,我不清楚,但經過親信的勸說之後,李密最終決定,先不自殺,再找機會。

李密

接下來,讓我們繼續進入喜聞樂見的「上帝之眼」環節。

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被王世充實打敗的李密,其實已經沒什麼機會了。

但如果從當時的角度來看,李密未必沒有機會。

因為當時的天下還是群雄並起,李淵比較強,但遠遠沒做到一家獨大的程度。

另外,李密手裡還有兩萬嫡係人馬,他在中原更是擁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只要李密願意“潛伏爪牙忍受”,未必等不來更好的機會東山再起。

想當年,李密跟隨楊玄感謀反失敗,被隋煬帝楊廣滿世界通緝,他依然頑強地活了下來。

現在雖然環境不一樣,但對於李密這種亂世梟雄而言,就算只有一丁點機會,他也是會努力爭取的。

於是李密選擇了進入關中投靠李淵,以自己的嫡係人馬以及對中原的影響力為籌碼,說服李淵收留自己。

李密

見李密來投,李淵大喜過望,給了他極大的尊重和禮遇,但這一切顯然不是李密想要的。

在李密看來,自己投奔李淵,就像劉備投奔曹操一樣,雙方獲得基本對等的資格,李淵還要拉著自己的手說,今天下英雄,唯魏公與淵爾。

但李淵雖然在表面上對李密很客氣,實際上卻只是給了他一個不怎麼起眼的官職。

當然了,給李密的官職其實很高,所謂的不起眼,是相對於李密的威望而言。

而李淵的其他部下呢?對李密顯然是瞧不起的。

因為在他們看來,李密身為貴族之後,卻整天帶著一群泥腿子打天下,現在灰頭土臉來投奔咱們,什麼玩意兒啊?

正因為有了這麼多的難堪,所以李密在李淵手下過得並不開心,但還不至於無法忍受。

畢竟是亂世梟雄嘛,為了將來成正果,胯下之辱都是能夠承受的。

但隨著徐世勣的歸順,李密卻逐漸有了一種可以再度成事的錯覺,不想繼續留在李淵手下受氣了。

李密

在李密手下,原本有三個派系。

第一派以翟讓的嫡系單雄信為代表,目前已經投靠了王世充;

第二派以秦瓊、程咬金和羅士信為代表,目前也已經投靠了王世充;

第三派以徐世勣為代表,目前正在糾結猶豫,是去投靠王世充,還是去投靠李淵,甚至也有可能去河北投靠竇建德。

李密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派魏徵前去遊說徐世勣,希望他能歸順李淵,可徐世勣卻準備借助這個機會,在名義上投靠李淵,實際上繼續在地方上擁兵自重。

於是徐世勣當場表示,我永遠是李密最忠誠的屬下,只要李密一句話,我完全可以把我的一切兵馬都帶給唐國公(李淵)!

徐世勣的意思是告訴李淵:我可以投靠你,但你千萬別打我軍隊的主意,只有我的老主公李密才有資格調動我的軍隊。

但如果李密接受李淵的安排,要求徐世勣調動軍隊,他必然會想出新的理由來搪塞。

畢竟搪塞老主公李密,可比搪塞新老闆李淵要好一些,這裡面留下了大量的轉圜餘地。

而且徐世勣早就想好了理由,那就是唐國公需要在關東地區擁有影響力,只要我徐世勣的軍隊駐紮在關東地區,這一帶就會有唐國公的一席之地。

總而言之一句話,徐世勣里里外外這麼賣力地表演,只不過是希望能夠在名義上成為李淵的屬下,但依然保留自主權,未來應該怎麼走,徐世勣還想再看看。

這本來是一個非常容易被拆穿的滑頭,可一向聰明的李密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居然覺得徐世勣忠心可嘉,自己可以隨意號令他!

李密

在李密看來,徐世勣依然認自己這個老主公,說明自己在中原乃至關東地區,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只要自己能把嫡係人馬帶過去,必然還能成就一番大業。

於是李密便向李淵說明狀況,自己去關東幫李淵收攏更多舊部。

這個情節,有點像劉備脫離曹操,當劉備向曹操表示,自己要去外面發展的時候,曹操一陣猶豫,但最後還是放人了。

李淵同樣如此,在一陣猶豫過後,他決定放李密去關東地區發展。

但當李密沒走多遠的時候,李淵又後悔了,於是決定把李密追回來。

這時候,李密犯難了,要不要回去呢?

從李密本心來講,他不想回去,但如果只有李密一個人想繼續前行,顯然也是不夠的。

當年曹操也想攔截劉備,但劉備的手下給力,都希望他脫離曹操的管控,於是劉備天高任鳥飛了。

可李密的手下呢?顯然對此也是進退失據的,李密的未來如何,好像跟他們關係不大。

說得難聽點,李密好像也沒有未來了。

真要一點一點掰扯開來,就像我在前面說的一樣,李密手裡好像還有很多牌能打。

但如果這些牌本身就不看好李密,你說李密還能怎麼辦呢?

李密

李淵為什麼中途又準備把李密叫回去?

有人說,李淵純粹就是耍弄李密的;也有人說,李淵是在測試自己對李密的掌控力度。

這兩種可能性當然都是有的,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當李淵決定讓李密回去的時候,肯定不會只派個使者,客客氣氣地對李密傳信。

在使者深厚,有著一支精銳部隊,如果李密敢不聽話,自然就地消滅。

李密思來想去,決定繼續冒險,絕不回去,於是他很快就退出了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