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朱迅個人資料:17歲異國癌症,34歲再次罹癌,母親是她一生的痛

2024-01-02朱迅

17歲罹患血管癌,34歲罹患甲狀腺癌,健康似乎從來都不屬於她。

然而,她一次次地戰勝了病魔,超越了自己,成為國民主持人。

她就是央視主持人,朱迅。

對於健康朱迅的理解是,「健康也是一種自由,是所有自由中首屈一指」。

在現今的社會,大家身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消費場所,日夜顛倒的作息,不規則的飲食,使得許多疾病已經年輕化。

而朱迅的故事,會讓你意識到健康對生命究竟有多重要。

{還2}01、

17歲時,從未出過國的朱迅選擇去日本,因為她想和父母團聚。

朱迅的父親是新華社第一批外交記者,工作常年在國外,母親不願受思念之苦選擇陪丈夫。

因此,朱迅是在姥姥家長大的。

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一直是朱迅無法釋懷的經歷,她十分渴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雖然她向父母提過很多次,但他們以工作忙沒有睡覺照顧她為由,拒絕朱迅到自己身邊。

為了能到父母身邊,朱迅的成績一直都很優秀,她很努力證明自己很獨立,根本不需要照顧。

每次獲得好成績,朱迅迫不及待地寫信告訴父母。

然而,在一次回信中母親表示郵費很貴,沒有緊急事情就不要寄信了。

原本以為會得到誇獎的朱迅,心裡很難過。

但是,她依舊相信父母是愛自己的,只要自己夠好,父母就會更愛自己 ,總有一天自己會一直待在他們身邊。

朱迅在不斷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道路上,接觸了主持人這份職業。

14歲時,朱迅憑藉著出眾的外表和才華被央視看中,成為青少年節目《我們這一代》的主持人。

此後,朱迅也參與了多部影視劇,是名妥妥的童星。

朱迅喜歡表演,儘管拍戲時很苦,但她樂在其中。

於是,高考填報志願時她選擇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繼續完成自己的電影夢。

但就在畢業時,她卻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震驚的選擇。

{還2}02、

朱迅每個月都會給遠在日本的父母寫信,每次她都會提到好想和家人在一起。

可母親對她去日本的想法始終很冷漠,母親的態度讓朱迅更加渴望親情。

這天,朱迅和往常一樣坐在書桌前寫信給父母。

突然,她萌生了到日本留學的想法。

這樣一來,自己就可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了。

這個方法在朱迅看來堪稱完美,而且自己也大了可以住校,也不用父母操心,只要能見到父母就她很滿足了。

原本,朱迅以為父母會誇她聰明,然後充滿期待地在日本等著她的到來。

可結果,卻是朱迅完全沒有料想到的人。

在回信中,父母提出了三條要求,只要朱迅能做到就可以到日本留學。

第一條,身為父母他們只負責朱迅第一年的學費,以後的學費他們不會再繳。

第二,父母將不提供朱迅生活費。

第三,一切花銷靠自己,父母不會給予任何幫助。

或許朱家父母提出「約法三章」想讓朱迅知難而退。

然而,他們低估了一個女兒思念父母的感情,這些苛刻的條件朱迅根本就不在乎,她最在乎的就是能不能和父母在一起。

17歲的朱迅,背著行囊獨自出發前往日本。

而也是這一年,她人生中遇到了人生第一個大難關。

生活的壓力和學業的壓力讓朱迅沒有一點喘氣的機會,放學後,她的生活被各種各樣的零工充斥著,校園活動、同學聚會,她沒有參加過。

為了生存,朱迅在一家旅館裡打掃廁所,按照要求,地的污垢必須清理乾淨,可有些頑固的污漬墩布根本推不掉。

為了不失誤工作,朱迅只好蹲在地上用熱毛巾先敷一會,然後再用鏟子把污漬清理乾淨。

此時的她,雖然很累,但一想到自己和父母在同一個城市裡生活,她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然而,在長時間的壓力下,朱迅的身體發生了變化,長時間的過度勞累讓她抵抗力變弱,經常生病。

隨後,一場意外的讓朱迅陷入無盡的痛苦中。

在一次戶外活動中,朱旭不小心被小石子絆了一跤,身子著地的那一刻,她的意識漸漸模糊,最後徹底失去意識。

伴隨著消毒水的味道,朱迅有了意想睜開了眼睛。

不一會,一名醫生走到朱迅的床說:「你患有血管癌,必須馬上住院」。

這個消息讓朱迅接受不了,她怎麼都沒想到自己罹患癌症了,自己還很年輕才17歲。

可病情根本不給她緩衝的機會,癌細胞的快速擴散,讓她每天都活在病痛當中。

不久,她拿著自己打工的錢和所有積蓄,孤單一人到醫院辦理住院手續。

她是病房裡年紀最小的患者,同病房的兩個患者見朱旭一個人都對她很好,早起會給她溫牛奶喝。

病友的關心和照顧讓朱迅感受到了溫暖,可她心裡還是希望有母親的陪伴。

可直到手術當天,朱迅都沒有等到母親。

不過好在,手術很成功,朱迅不用再受病痛的折磨。

半個月後,朱迅已經回到學校上課,學習成績依舊拔尖。

朋友考慮到朱迅身體不好,便給她介紹了電視台實習的工作。

對此,朱迅用自己的飯錢給朋友買了很多零食表達感謝,兩個小女孩一邊吃零食一邊放肆地大笑。

但誰也沒有想到,噩耗再次降臨。

手術半年後,朱迅檢查時發現癌細胞又擴散了,需要再次住院手術。

堅強的朱迅,又一次住進了醫院。

而這次不同的是,朱迅終於等到母親來看見。

她虛弱地躺在病床上,看見母親推開門的那一刻,她依舊笑臉相迎,怕母親擔心自己,她說:「媽我不疼,你不用擔心我」。

朱母把半顆西瓜放到桌上,叮嚀朱迅「好好養病,聽醫生話」後,便冷淡地轉身而去。

前前後後,不超過半小時。

懂事的朱迅怕影響到病友,用手摀住自己的嘴憋屈地哭泣,她就想讓母親陪自己一會怎麼這麼難。

半夜餓了,朱迅強忍著疼痛挖了口西瓜吃,稍微動彈一下就痛得不行的她,只好把籽吞了下去。

有時候,生命的頑強超乎想像。

在經歷了兩次手術後,朱迅沒有被打倒,甚至有一種「鏗鏘玫瑰」的氣質。

但在她心裡,親情依舊是最重要、最渴望的。

{還2}03、

2000年,朱迅已經是日本某電視台最有潛力的主持人,事業可謂是風生水起,身邊的追求者也是絡繹不絕。

然而,她卻選擇了放棄,堅定地決定回國。

而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她的母親得了癌症。

此時,朱家父母已經退休回國,本想著安享晚年,可卻在回來不久後檢查出癌症。

儘管母親對朱迅的陪伴很少,但她依然深愛著母親。

回國這年,朱迅醫院陪母親治療的同時,參加了央視《正大綜藝》主持人的選拔。

最終,她以優秀的主持功底成功被選上。

央視的工作強度很高,其他人將累掛在嘴巴,而朱迅永遠是最拼、組最忙的人。

因此,別人都叫她「拼命三娘」。

醫院、工作、家,這種三代一線的生活朱迅維持了一年半

還好她的付出沒有白費,母親的病情得到了穩定的控制。

隨後,朱迅把更多的時間放到了工作上,成為國民主持人。

在這段期間,她也遇見了屬於自己的愛情。

2004年,朱迅嫁給了前央視主持人王志

網們在得知朱迅丈夫是王志時,紛紛吐槽表示「朱迅下嫁」。

雖然王志是央視主持人,但他的知名度遠遠不如朱迅,而且他還屬於是在底層摸爬滾打的位置。

可朱迅絲毫不在意,她堅信自己的眼光,也堅信王志的人品。

事實證經,朱迅的選擇是對的。

2007年,朱迅聲帶幾乎發不出來聲音。

聲音對主持人來說就是命,朱迅急忙忙忙趕往醫院檢查。

“甲狀腺癌”,醫生指著片子對朱迅說。

拿著報告單子走出醫院的朱迅,接到了丈夫的電話。

她深吸一口氣,極力得克制自己哭泣的聲音,可是,在聽到丈夫聲音的那一刻,她徹底綁不住了,眼淚嘩啦啦不自覺的往下掉。

王志叮嚀朱迅回家等他,有任何事自己都會陪在她身邊。

比起得知妻子罹患癌症的震驚,王志更多的是心疼,他不願意讓朱迅再經歷病痛的折磨。

但事情已經發生,他願意和朱迅一起承擔,成為朱迅最強壯的後盾。

不只王志,王志的父母也都寵愛朱迅。

在朱迅住院期間,婆婆白天幾乎全天陪著她,萬分細心地照顧她。

婆婆怕朱迅心裡有負擔,於是拉著她的手說道:「迅,我已經把你當成親閨女了,做母親愛孩子是本能,你只管好好配合治療,媽相信你一定可以戰勝病魔”

婆婆的話還沒說完,朱迅已經哭成了淚人,緊緊地抱住婆婆,她說:「媽,謝謝你,謝謝你給我的愛」。

最終,朱迅在家人的陪伴下進行了手術。

這次,她是笑著進去的手術室,因為她知道有人盼望她平安。

術後,王誌一家人無微不至地照顧朱迅 ,這也讓她很快地恢復了體力。

但是,朱迅卻依舊沒有得到母親的關愛。

朱迅有兩個姐姐,大姐單身在加拿大,二姐結婚有家庭也在外國。

朱母在晚年時刻選擇離開朱迅,到加拿大陪伴大女兒。

機場送別時,朱母一個擁抱、一句叮囑都沒有給朱迅,徑直地走向了登機口。

偌大的機場,朱迅瘦弱的身軀蹲在地上哭泣,眼睛一直看望著母親的方向,她期待著母親改變主意轉身的那一刻。

然而,直到飛機起飛,朱迅都沒有等到。

對朱迅來說,獲得父母的愛似乎比登天還難。

因此,當她有了兒子後,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兒子。

在愛和誇贊中成長的孩子是快樂的,倘若沒有獲得過充分的愛,這對孩子將會是一生的遺憾。

前不久,朱迅因身體原因離開央視的消息層出不窮。

為此,很多網友覺得十分可惜。

雖然以後看見朱迅依舊出鏡的機會很少,但她的堅韌、努力、向上依舊影響著許多人。

朱迅曾說:「生命終將結束,何妨不大膽一點」。

當我們徹底不在乎他人眼光,明白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是屬於自己時就已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