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活到90歲,都對不起那些造謠我的人。”這是朱迅對外界造謠她疾病復發的回應,一句似乎平淡無奇的話,可每一個字都代表了朱迅“不認命”的態度。
14歲時,朱迅就擁有了「央視主持」的光環,15歲主演的電影紅遍大江南北。依照這個趨勢,她原本可以過的順風順水,卻在17歲時被查出罹患了血管瘤。
彼時,她身在日本,只能獨自賺錢治好病,還要兼修學業,但她卻憑藉自己的努力,成功進入了日本廣播協會。
但命運沒有輕易眷顧她,在日本打拼的有聲有色時,又因家庭原因無奈回國。可優秀的人在哪裡都會發光,在國內努力拼搏,她成為了“央視一姐”,無奈34歲又被查出甲狀腺瘤,幸運地是手術很成功。
此後,她卻被許多「疾病復發」的謠言中傷,所幸她很堅強,微笑著回應這些流言蜚語,「真正有光的人,是壓的時間越久,深度越深,綻放的光芒才可以越燦爛。
▶年少成名,異國患病
1973年9月7日,朱迅出生了。從小她就是個活潑善言的女孩子,在主持方面也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1987年,14歲的朱迅很幸運地進入了央視平台,這是她第一次真正接觸到了「主持」這個行業,而《我們這一代》裡的出色表現,使得她被很多人譽為「天才少女主持」。
第二年,朱迅又參與了一部帶有反叛色彩的電影《搖滾青年》,在劇中她飾演一位「叛逆少女」小小。
這和朱迅在主持台上的形象全然不同,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她參演這部電影,還有人說她在裡面一定會「毀了」這部電影。 年少的她在心裡暗暗發誓:「我一定要讓別人知道,我可以演好這個角色。」
其實,她只要一有空,就會去真正的“叛逆青年聚集地”,近距離感受這個富有“生命力”的人物。
許多人沒想到,她能把電影中把「小小」演繹的十分生動飽滿。電影一播出,就得到了全國觀眾的喜愛,17歲那年她紅遍了全國。
在那個閉塞的年代,朱迅收到了全國影迷的來信,還有很多人支持她繼續演戲。這些「愛」看起來很美好,但卻壓的她喘不過氣,「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深造文化才是我的歸屬。」
於是,她在很紅的時刻做出了一個讓很多人倍感意外的決定:出國留學。
1990年,朱迅來到了日本,踏上了她的留學之路。一個青澀的「17歲女孩」被這陌生的城市包圍住,讓她產生了巨大的無力感和失落感。
當她知道留學費用高達十幾萬時,心理防線直接崩潰,但「自己選的路,咬著牙也要走完。」
為了付清學費,她選擇兼職“清潔工”,而那份工作是打掃1-18樓的所有廁所。
日本人對衛生要求極高,她在打掃廁所時,連便桶裡面的細小污垢都要清理乾淨。有的地方沒辦法用工具,自己就只能強忍噁心用手去摳。
在工作的同時,她還要顧及完成學業,所以每次她都會在坐車的途中,背幾十個日文單詞,她每天最欣慰的就是又從別人嘴裡聽懂了兩個日文單詞。
當生活逐步走向正軌時,她突然覺得身體十分不適,拖了很久也看不見好轉,後來只能去一家便宜的小診所看病。醫生告訴她得了血管瘤,如果不及時醫治,會壓迫神經,最後沒有辦法恢復。
這個消息對她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她想:“為什麼17、18歲的年紀我會得這種病呢?”而這個手術要耗費巨資,她只能忍著病痛繼續賺錢讀書。直到這個血管瘤讓她痛到走不動路時,她才咬牙拿出全部家當去做手術。
那次手術麻醉效果不好,她能清楚地感覺到每一刀在「切割」她的肌膚,還能清楚地看到紗布、手術刀和自己的血水混在一起。 那一刻她生不如死,她更清楚地體認到:「金錢是生存的保障。」
手術後的她為了能快速賺錢,在傷口還沒完全複合時,就開始重複以前的工作和生活:打掃廁所、抽空背單字學習。
好幾次她都痛的直接暈厥過去,有人想送她去醫院,她都婉言謝絕了,因為她知道自己承擔不起醫療費。
3年的艱辛求學路,讓朱迅從絕望中重生,她不停地逼迫自己學習賺錢,最後還清了學費,拿到了高級別日語證書。 1993年朱迅憑藉著自己出色的外表和實力,成功進入日本廣播協會。
.
在台內迅速塑造出了自己的個人風格,得到了許多觀眾的認可,也吸引了日本許多粉絲。
1993年開始,朱迅就一直在日本廣播協會工作,連續擔任5年女主持。在這段期間她主持了《亞洲觀》、《中日歌會》、《亞洲歌壇》等等知名節目,也一躍成為了日本主流媒體中唯一的中國大陸女主持人。
原本照著這樣下去,她的生活會更加美好,但是命運再次跟她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回國身患重疾,卻穩坐「一姐」
1999年,可以說是朱迅在日本的事業巔峰期。然而父親突然打了一通電話,告訴她母親病重,需要她回來照顧。原來母親脖子上長了兩個瘤,需要立刻開刀手術。她看到了曾經堅韌的父親一夜之間白髮蒼蒼,瞬間心疼不已。於是她又做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回國。
旁人不懂時,她便說:「無論事業多麼輝煌,一個人一輩子家庭和家人是非常重要的」。
那時候的朱迅回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她所有的資源都會消失,這意味著她的事業要重新開始。
但朱迅義無反顧,回到中國後,照顧好母親的同時,朱迅參加了央視的主持人評選節目,以第一名的優勢重新進入了央視平台。
為了盡快做出一番成績,朱迅在台內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極致。錄製節目前,她會前前後後把各部門的程序、機器檢查一遍,確保節目能順利進行。除此之外,她還會給在場的工作人員都提前訂飯,天冷的時候還會給他們做「生薑茶」禦寒。
這些事情看起來沒什麼作用,但是她可以接觸到各部門的人,學到很多知識。 如朱迅所說:「每個經驗都是特別珍貴的財富,讓你以後做選擇的時候有很多秤砣,有很多衡量標準。
長期累積下來,她除了會做主持人以外,還會剪輯影片、寫劇本等等,這讓她成了一個全能型人物,是其他人沒辦法取代的。
2000年,她先後主持了《正大綜藝》、《走進電視》、《為中國喝采》等等好評如潮的節目,一直到2007年,她都被觀眾評為“央視一姐”,比董卿還紅。
2007年更是她的巔峰時刻。但就在那一年,34歲的朱迅被查出患上了「甲狀腺瘤」。這種疾病需要切除聲帶,但對於一個主持人來說,聲帶是極其重要的,這讓朱迅又陷入了一個難關。
害怕做手術會耽誤工作,更害怕聲帶切除後沒辦法做主持人,她遲遲做不了決定,最後在家人的鼓勵與陪伴下,她才邁出「手術」這一步。
手術的過程很順利,她沒有一絲痛感。 手術結束後,她第一件事就是問大家:「我還能說話嗎?」當她發現喉嚨還有聲音時,眼淚就留了出來。
這次疾病讓朱迅和舞台闊別了7年之久,但這段期間她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而是用以前在各部門學到的東西做了幕後。
為了重回舞台,朱迅日復一日地堅持訓練,有時候嗓子啞到不能說話,她還會繼續張開嘴巴。
2017年時,她重返了央視的主持舞台。因為「甲狀腺瘤」的原因,她很容易生病,但是她經常帶病加班到凌晨3點,為的就是給觀眾呈現出一個完美的節目。
她「精益求精」的個性、溫柔而又穩健的颱風,讓她重回舞台後,依舊深受大眾喜愛。如今,46歲的她還是穩坐「央視一姐」。
▶結語
經歷了這麼多困難,朱訊並沒有被打倒,反倒是從這些磨難中「破繭重生」。她在書《阿訊》的封面上寫到:「我的身上曾經遍體鱗傷,但傷口長出的卻是翅膀」。命運為她設定了這一路坎坷,每到巔峰之際就會遇到更大的挫折,讓她遍體鱗傷,但她卻把每一次受傷潤飾成翅膀。而這雙雙「翅膀」也讓她撐過了每一次難關,重獲新生。
幾十年的浮浮沉沉,沒有打倒她,每一次痛苦的輪迴,她都是讓自己愈發強大。 「不認命」已經成了她身上的「硃砂痣”,一直長留。
延伸閱讀
- 名主持朱迅個人資料:17歲罹癌住院,生母不多待1分鐘,37歲摯愛父親離世
- 14歲上央視,17歲異國罹癌,34歲再得重病,央視朱迅個人資料
- 央視主持人朱迅個人資料:17歲異國癌症,34歲再次罹癌,母親是她一生的痛
- 央視一姐朱迅個人資料:因病辭職,央視因此失去一位得力幹將
- 央視主持人朱迅個人資料:獨自抗癌,父親離世,85歲母親獨居國外不願回家
- 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迅個人資料圖片 ,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 電視主持人朱迅一家三口出遊,老公白髮憔悴蒼老,兒子高大帥氣!
- 央視主持朱迅:抗癌13年,暫時舞台,摯愛男人離世成她了一生之痛
- 13年裡2次罹癌,下嫁湖南窮小子的央視名嘴朱迅,被老公寵上了天
- 嫁大8歲王志,兩度患癌, 心酸的朱迅,母親的態度成了她一生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