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貝爾不經意間紅了,莫名其妙地紅了,不僅紅了,還紅得有點發紫,電影、電視劇、各大綜藝幾乎都有他的身影,還做了導演,大有邁入超一線明星行列之勢。
1984年5月3日,一個男嬰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呱呱墜地,父母給他取名叫艾志超,也就是現在的包貝爾。父親是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的經紀人,母親是中俄混血皮影戲大師包皮。
兒時包貝爾
生在劇場、長在戲曲中的包貝爾從小耳濡目染、閱戲無數。但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像貝爾一樣的科學家。他從小聰明伶俐,成績優異,人見人愛。但也很調皮,曾經悄悄把自己藏在家裡的旅行箱裡,讓爸爸媽媽「帶著」他去旅行。就這樣,小小年紀的他跟著父母四處演出,週遊過許多地方。
這樣的日子在10歲時戛然而止。包貝爾的爸媽離婚了,他跟了媽媽。除了名字由“艾智超”變成了“包貝爾”外,他生活中最大的變化就是成為了一個“多餘的人”。爸爸和媽媽都很愛他,但他們都需要自己的愛情和空間,加上工作忙碌,慢慢地,就忽略了包貝爾。
1988年,媽媽為了提供包貝爾更好的生活,隻身去了日本。自此,包貝爾的生活裡只剩下一個空蕩蕩的家和一個保母。那時候,他的心裡非常恨媽媽,認為媽媽是為了在日本過好日子才拋棄了自己,在私立中學住讀的包貝爾成績急速下滑,個性也變得叛逆而執拗。
沒有了父母的約束,包貝爾常玩遊戲打架。那時他是學校足球隊的隊長,球隊裡一個性格懦弱的孩子踢球時跟人發生了衝突,包貝爾知道後二話沒有,帶著人就和人家打了起來。老師把他叫了過來,嚴厲地告訴他:「讓家長來學校處理」。包貝爾脖子一梗,硬生生地反駁道:“來不了,我爸在南方,我媽在國外,愛咋咋地”
老師聽了之後非常生氣:「你家裡人就算是都死了,把他們從墳裡挖出來也必須來。」這句話激怒了包貝爾,他也開始大罵:「你家人才都死了… …”,一邊說一邊將老師辦公桌上的書本撕了一地,結果可想而知,他被開除了。
轉學後,包貝爾依舊我行我素,抽菸、喝酒、談戀愛、打架……。這讓他的媽媽非常苦惱,一邊怪前夫不管教孩子,另一邊又不斷在電話中對包貝爾威逼利誘苦苦勸導。最後,還用了最狠的一招:經濟封鎖,不給包貝爾零用錢。
媽媽不給錢,包貝爾就自己想辦法。他四處尋找能兼職賺錢的機會。第一份工作是送牛奶,早上3點半起床,騎腳踏車到站點,裝上牛奶後再挨家挨戶送,到了7點才往學校趕。送一瓶牛奶賺一毛,一個月賺了200多塊。假期更是他賺錢的黃金時間,除了送牛奶,他還送報紙、西餐廳當學徒、迪吧當服務員……包貝爾將自己投到形形色色的工作和人群中,為自己賺一份可以自由支配的零用錢。
遠在日本工作的母親、殘缺不全的家庭、艱難困頓的學習生活,青春期就像一首激昂而尖利的歌,訴說著包貝爾這個「問題少年」內心的矛盾、叛逆、迷茫和尋找。那時,包貝爾的生活沒有方向也沒有目標,如果說有,那就是當媽媽回國時,他倔強地沖那雙寫滿愧疚、淚眼婆娑的眼睛,狠狠地、大聲說的那句:「我就要做你心頭的那根刺,一直扎你!
這樣渾渾噩噩混到了高三,要畢業了,包貝爾對媽媽說自己不想讀書了,人不一定要上大學?身邊的許多朋友都沒有上過大學,一樣能賺錢還活得很滋潤。見兒子這麼沒出息,媽媽著急了:「你必須得上大學,這是你人生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人不能輕易否決人生中必要的一個階段。」最後,看包貝爾執意不從,媽媽沒有辦法,就把他帶到了日本,打算讓他在演藝圈慢慢發展。
來到日本的包貝爾依然不太適應。這時,媽媽在演藝圈的一位好友告訴她,說把孩子留在日本發展是不對的。首先語言就是個大問題,而且日本的娛樂業競爭比國內還激烈,包貝爾的文化程度也跟不上,很難在日本的娛樂圈立足。
就這樣,包貝爾又回到了國內,並且媽媽接受了朋友的建議,讓他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
因為包貝爾沒有系統地學過聲、台、形、表,考試的時候,他就給老師跳那種很隨意的街舞。考特長前,他聽到身邊一個朋友唱周杰倫的《雙截棍》非常好聽,他便靈機一動,下載了下來,用半宿的時間學會後,贏得了跟這首歌同齡的考官的心。最終,包貝爾如願以償,考上了北影,開始了四年的大學生活。
上了大學後,包貝爾感覺自己終於衝出了牢籠,獲得了自由。媽媽每個月給的生活費很少,他就去酒吧、迪廳打工。他每天白天睡覺,晚上去夜場,不上課,更不交作業。很快,一個學期就結束了。大學四年,只有4個學期教專業課,包貝爾玩了1/4的時間。班主任找到他說:「如果這學期你再不交作業,我就開除你。」包貝爾這下著急了。於是,他便和班上的同學弄了個很有喜感的話劇。沒想到這個作業卻引起了轟動,成為同期為數不多的被選為壓軸大戲的作品,要在期末表演中排演。
這樣的意外讓包貝爾喜出望外,因為這代表這學期他可以順利通過了。他興高采烈地向遠在日本的媽媽報告了這個消息。媽媽聽完後,決定專門回國看包貝爾的演出。演出當天,包貝爾演完後得意洋洋地回後台換衣服,透過布簾,他卻看到媽媽坐在那兒,拉著導師的手,一邊哭一邊對導師說:「我感覺孩子在這方面一定會有發展,拜託您一定好好培養他。
那一刻,包貝爾呆住了,心裡翻江倒海、五味雜陳,原來媽媽竟如此在意自己的成長。
那之後,包貝爾像換了一個人,一開學就自告奮勇地當上了班長,專業課成績也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分數。多年的渾小子終於長大了。
畢業後,包貝爾開始了艱難的演戲生涯。開始時,他為自己定了個小目標,要演10部電視劇,以後自己演不動的時候有電視劇可看。所以不管是什麼題材的戲,給錢的接,不給錢的也接,實在沒戲接了當群眾演員,甚至友情客串。
那時候,包貝爾沒日沒夜地琢磨,滿腦子全是演戲。他的媽媽也常打電話寄電子郵件,提醒他要照顧好自己。但包貝爾總是很霸氣地說:“人總得有個希望,如果沒有希望,日子也就沒有盼頭了。”
慢慢地,包貝爾的事業有了些起色,先後在《東方朔》《特殊使命》《延安鋤殲》《決戰剎馬鎮》《畫壁》《建黨偉業》等影視劇中嶄露頭角,2009年又順利入選第16屆大學生影展“最受歡迎男演員”,並成功簽約光線傳媒。
2012年,在看完《建黨偉業》中包貝爾的表演之後,於正覺得自己的新劇《宮鎖珠簾》有一個角色很適合他,便向他發出了邀請,希望他出演劇中的太監蘇培盛一角。
憑藉這一角色,27歲的包貝爾一炮而紅。片酬漲了,名氣也漲了,各種邀約接踵而至。
包貝爾14歲時,同時交了4個女朋友。換做一般人,這樣的境況早就擔心著“後宮大亂”,可他反而反其道而行之。也將四個女朋友一起叫到家中,分別告訴每一位女友:那是我的表妹,千萬別說咱們談戀愛,不然她告訴我父母,咱們倆就不能在一起了…
四個女友被忽悠得團轉,信以為真,還常聚在一起玩。
如此看來,包貝爾小小年紀,就已深諳「海王」那一套了。
到了16歲,包貝爾的「後宮團」已經發展到7位,包貝爾的「表妹」真的有點多。
在一次聚會中,機緣巧合的情況下,包貝爾親了一個比自己小3歲的女孩。也就是他未來的老婆——包文婧。本來只是逢場作戲,可是,包文婧卻當了真,認為包貝爾很喜歡自己。
此後的10年中,他們一起住5平米的地下室、一起啃變餿了的饅頭、一起擠公車,相扶相持,至死不渝。不管遇到多大的風雨和艱難困苦,他們都始終堅信,只要有對方在自己身邊就能征服一切。
2013年,在三里屯包貝爾向包文婧下跪求婚。苦盡甘來,包文婧哭得稀裡嘩啦…
2015年,女兒「餃子」誕生。
從跑龍套到小角色再到主角最後到大咖,包貝爾靠的不是家庭、更不是運氣,而是每一個艱難維生下還堅持尋找各種角色的瞬間、是每一個花費心思不斷鑽研角色的白天和夜晚,是每一個在重壓之下既然能笑著奔跑的勇氣和信念。
從演員到老闆到導演再到監製,從《歡喜密探》到《歡喜獵人》,靠的不是玩票的一時興起,而在靠每一天的熱情和心血,去年《歡喜密探》上線後,我們都能感受到,包貝爾是很有才的。他說在導演這條路上,自己還是會繼續下去,因為只要還活著,心就是熱的。
現在的包貝爾身分確實很多,演員、導演、監製、老闆。而且還一直專注於公益事業,讓我們一起祝他陽光正好、乘勝追擊,不斷帶給大家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