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是歷史上的關鍵人物,他在位時,秦國向西戎擴張,進軍中原,國土擴張的同時國家軟實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那麼秦是如何發展的呢?
秦從現在的甘肅青海這一帶向東移,現在有兩種看法,第一認為他們就是戎狄人進入到中原的農耕文明來的。另一類認為在大禹治水時期有個賢臣叫伯益,因為有功,伯益這個家族就在堯舜時期獲得了一個姓氏,叫嬴姓。
這個家族到了商滅亡,週興起的時候,站錯隊,幫助紂王,所以在周天子勝利後,這個家族就被流放到了青海甘肅一帶,就是當時的西陲,但是他們擅長養馬,所以一直為週天子養馬。
秦國正式登上歷史的政治舞台是在西周滅亡護送週平王東遷至洛陽時,立了大功,被封諸侯,開始建國。這次參與護送的是秦襄公。到秦成公死後,他的弟弟,任好繼位,也就是秦穆公。
秦穆公在實現霸業的過程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任人唯賢,非常重視人才。
除了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五張羊皮換百里奚外,還有主動訪賢,找到了蹇叔。另一件是關於如何挖由餘這個人才的,簡直可以稱為煞費苦心。由餘本來是戎國的大夫,被派到秦國訪問。當時秦穆公就拿到了很多金玉珠寶價值連城的寶物展示給由餘。不曾想由餘反而批評了一番秦穆公,大意就是這些奢靡之物均是亡國的東西,因為這些最終都需要人民來提供,民宗因此受苦,而君主卻在享受,遲早要亡國,不利於團結民心。這一番交流觸動了秦穆公,於是就一直在想如何能留住由餘,後來除了送戎國國君美女,還使用離間計,離間由餘和之前的君王,後來在戎國不得志,秦穆公終於如願得由餘。
在秦國第一次打算東擴去偷襲鄭國,(發動這場戰爭前百里奚和蹇叔均不同意,穆公堅持)結果偷襲不成回來的路上被晉國滅了,只剩了一個主帥孟明視和兩個副帥回來了, 相當於全軍覆沒。
秦穆公沒有懲罰當時的教練,而是以「以一眚掩大德」為主帥明理,同時還對全國發了一份相當於認錯的告示,將責任都歸咎於自己。孔子說「觀過識人」這點也說明了秦穆公的了不起。
後來孟明視又和晉國打了一次敗仗,這次秦穆公還是沒有責罰,並對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寬慰孟明視,繼續任用孟明視。孟更加忠心勤練軍隊。
這件事兒被當時晉國的謀略家趙衰知道後,就預言下次秦國再打我們,我們必敗。
於是在四年後秦國再次向晉國發動進攻,渡過黃河後便把船擊沉以示其決心。
晉國閉門不迎戰。
秦軍一直往東打,取了王官,後又去了三年前兵敗的地方,埋骨祭祀,整個過程晉國人無人過問。
秦穆公雖未有機會稱霸中原,但這次強大的晉國不迎戰也側面反應了秦國的強大。
經過以上在試圖向中原擴張的兩次重要戰爭都失敗了後,秦穆公將轉而向西擴張,收復了西戎方圓千里的眾多諸侯國。
第一個滅的就是戎國,也是當時西戎諸侯國實力最強的國家,其餘的諸侯國也紛紛投降了。
秦穆公一統西戎加速了文化風俗和思想的統一。
秦穆公唯一讓後世詬病的一件事兒就是秦穆公死時共180人殉葬。
詩經中就有一篇《秦風.黃鳥》講的內容就是批判穆公用人殉葬這件事的。
當時在中原地區已取消殉葬的習俗,這也是秦穆公算是晚節不保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