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成為順治皇后,無寵無子,卻因康熙,幸福地當了57年的太后

2024-12-21順治

孝惠章皇后,13歲成為皇后,20歲成為太后,77歲去世,當了57年太后,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后。

13歲封後 無寵無子

孝惠章皇后,名阿拉坦琪琪格,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第二任皇后,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孝莊文皇后同母哥哥滿珠習禮的孫女,也是孝莊的侄孫女,妹妹為順治淑惠妃,姑姑是順治悼妃,順治廢後是她的堂姑。

順治十年八月二十五日,順治終於如願以償地廢了自己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孟古青,降為靜妃,側居西宮。

順治《少年天子》郝蕾飾演靜妃

第二年六月,在孝莊太后和眾王公大臣的堅持下,又不得不迎立才13歲的博爾濟吉特氏阿拉坦琪琪格為第二任皇后,她的一位妹妹也同時入宮為妃。

博爾濟吉特氏入宮前三個月,康熙皇帝出生了。兩年後,順治最愛的女人董鄂氏進宮了。

順治對這位年輕的皇后可以說始終是無寵無愛,徒有皇后虛名而已。

順治《少年天子》孝惠章皇后皇后

尊封太后 祖孫和諧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24歲的順治皇帝駕崩,年僅8歲的康熙繼位,尊48歲的祖母為昭聖太皇太后,尊20歲的嫡母為仁憲皇太后,尊生母佟佳氏為慈和皇太后。

此時的博爾濟吉特氏才開始迎來她人生的幸福時刻。

康熙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康熙奉祖母太皇太后、嫡母仁憲皇太后和赫舍裡皇后一起前往祭謁順治陵寢,此時的仁憲剛好30歲。

在清朝歷史上,皇帝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一起謁陵,這是第一次,以後也沒有過,僅此一次。由此也可見,祖孫三代媳婦在一起還是很和諧融洽的。

順治

康熙十九年十月初三日,仁憲皇太后40歲壽辰,康熙為其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當時昭聖太皇太后、仁憲皇太后、康熙帝、皇太子胤礽祖孫四代歡聚一堂,整個清朝僅見。

孝莊去世 母子情深

康熙二十六年,昭聖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病逝,年74歲,仁憲太后哀哭倒地,不能起身,康熙也是哀痛至極,割辮以表孝思。

此後,仁憲皇太后成了康熙唯一最親近的長輩,二人的感情開始進一步加深。

順治

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為仁憲皇太后新修建的寧壽宮落成,康熙親率所有王公大臣以隆重的儀式恭請皇太后入居新宮。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巡幸塞外,正趕上仁憲太后壽辰,康熙特意奉書祝賀,仁憲太后派人送來衣裘,雖然當時天不算冷用不上,康熙還是很高興,特意寫書信向嫡母並表示等到天寒一定歡喜服之,並將一些水果乾和土特產派人一同送回宮中,給太后嚐鮮。

東巡迴家 大宴賓客

康熙三十七年七月,康熙奉皇太后及7位皇子共兩萬多人,浩浩蕩蕩從北京出發,第三次東巡盛京祭祖。

順治康熙東巡圖

九月初,康熙陪著仁憲太後來到她的出生地科爾沁草原,這是她離開49以來第一次回到自己的故鄉,也是孝莊太后一生夢想的事情。而康熙還親自到仁憲太后祖父滿珠習禮墓前祭奠行禮。

在科爾沁草原時,對於前來朝見拜謁的翁牛特、喀爾喀、喀喇沁、土默特等蒙古各部王公,康熙均“賞以白金彩緞”,並在草原上支架起供太后皇帝使用的高貴華麗的黃幄,和蒙古王公大臣們居住的一座座嶄新的蒙古包。

不僅如此,康熙還按照蒙古習俗,舉行了隆重的蒙古大宴,長長的宴桌上擺滿了豐盛的美酒香肉,男女老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歡聲笑語,響徹草原。仁憲皇太后看到故鄉的親人們和如此熱烈的場面倍感高興和親切。

順治蒙古大宴

康熙還曾作詩一首,記載這次盛大的宴會。

大野支黃幄,長筵藉黃沙。

恩膏宣塞下,部落列山阿。

法酒沾人醉,椎牛饗眾多。

提攜皆婦稚,千帳動歡歌。

這次東巡,從七月出發,到十一月才返回京師,是歷時最久,路途最遠的,前後共計103天,在科爾沁草原就待了40多天。這肯定與仁憲皇太后有很大的關係。

陪同南巡 飽覽風光

康熙三十八年三月,康熙奉皇太后和幾位皇子們進行了第三次南巡,沿途接駕也是十分壯觀,聖駕臨幸駐蹕的地方,都建有錦亭、畫廊,張燈結彩,十分壯麗。

康熙陪著仁憲皇太后乘舟沿運河南下經山東入江蘇,途徑淮安、揚州、蘇州,自杭州回鑾。飽覽了江南一帶山川人物和秀麗風光。

順治康熙南巡圖

第二年趕上仁憲太后六十壽,康熙親制詞賦以表慶祝,並準備舉行隆重宴會,但是仁憲太后崇尚節儉,婉拒了。

七旬大壽 其樂融融

康熙四十九年,也是皇太子胤礽復立第二年,正趕上仁憲太后七十大壽,《清聖祖實錄》記載,正月十六日,寧壽宮內舉辦了盛大宴會,已經57歲的康熙,還特意效仿老萊子戲彩娛親的故事,跳起滿族的蟒式舞向仁憲太后祝壽。康熙皇帝為嫡母跳舞祝壽一舉措在中國幾千年封建帝王史上實屬罕見。

順治

當年三月初十,康熙請皇太后在暢園雅玩齋一起進膳觀賞梅花。母子品茗閒聊,情意融融,盡享天倫。康熙詩興大發,吟詩一首:

當年梅雪伴,今歲暮春遲。

銀杏舒新葉,木蘭蓋綠枝。

花當亭畔發,香逐雨中移。

別殿陳鮮蜜,尚方獻瑞芝。

老來舞膝下,珠草到仙墀。

敬上喬松祝,欣瞻王母儀。

捧觴稱壽句,進酒問安詞。

地潤鋪紅萼,波澄斂玉池。

高峰多爽氣,綺樹得豐姿。

漏轉催辰半,表行近畫奇。

承歡同家日,孝思莫違時。

會慶思經義,千秋古訓垂。

妹妹過世,用心安慰

康熙五十二年,與仁憲太后同年入宮的親妹妹淑惠太妃去世了,姐妹同時入宮,在宮中相伴近60年,在整個清朝乃至整個封建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了。

此時的仁憲太后已經73歲,妹妹去世,加上自己齒茫茫,發蒼蒼,心中不樂,她對康熙說,我的牙齒都動搖了,已經脫落的就不痛了,沒有脫落的,疼痛難忍,大概是我也要去了吧。

康熙回答說:太后聖壽已經超過七十多歲,孫子和曾孫子加起來都有一百多了,您的孫子們很多都已經鬚髮將白、牙齒將落了,何況您這樣高壽的人。先輩們嚐說家裡老人牙齒脫落,於子孫有益,這正是太后福澤綿長的好兆頭啊!

仁憲太后聽了,歡喜不已,笑著說:“皇帝此語,凡我老嫗輩,皆當聞之而生歡喜也!”

順治

深情厚誼 無憾而終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四日,仁憲太后病重,此時的康熙已經64歲,因為廢立太子之事心力交瘁,頭暈目眩,腿腳浮腫地已不能走路,卻仍然以帕子裹住雙腳,乘著軟輿到寧壽宮,跪在仁憲太后塌前親自侍奉湯藥,太后昏迷之際,康熙跪在床下,捧著太后手呼喚說:「母後,我在此」。

太后聽到康熙的呼喚,睜開眼睛,已經虛弱地說不出話來,她握著康熙的手,久久地凝視著他,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對康熙帝充滿著無限的眷戀與感激之情。

十二月初六晚,仁憲皇太后走完了77年的人生之路。諡號孝惠章皇后。

順治

嫡母去世,康熙堅持同當年祖母孝莊去世時一樣,行割辮之禮以盡哀思,而且仁憲太后在去世前後的近一個月裡,康熙一直住在蒼震門內,沒有回寢宮。

十二月十五日,他親自到寧壽宮奠酒致祭,望著寧壽宮一切舊物,回首往事歷歷,康熙帝悲不自勝,由衷地發出“當此之時,止有孝敬朕之人,並無愛卹朕之人”的哀嘆,忍不住痛哭失聲,抽泣不止。

首建後陵 開創先河

許是受祖母孝莊沒有葬入盛京皇太極昭陵的影響,孝惠去世後,康熙也沒有將其葬入父親順治的孝陵之中,而是在孝陵東側1500米處,為孝惠章皇后單獨另建了一座陵墓,初稱"新陵",後改為“孝東陵”。

康熙五十七年四月,孝惠章皇后葬入孝東陵中,此前去世的順治7位妃子、17位格格、4位福晉也一併遷葬入陵中。

順治

孝東陵首開為皇后單獨建陵的歷史,無前例可循,因此規制尚不完備,出現皇后陵兼妃園寢的情況。而後世皇后陵以其為藍本,進行了修復與完善,再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榮華一生 含笑九泉

孝惠章皇后的逝世,使康熙帝失去了皇室中的最後一個長輩,給康熙生命最後的五年,留下一個不可彌補的缺失。

孝惠章皇后77歲的一生中,有64年是在皇宮中度過。康熙出生後三個月便有了這位嫡母,直到他去世前五年,嫡母才離世。康熙整個61年帝王生涯中,孝惠陪伴了他整整57年,這也是中外歷史上罕見的。

而孝惠章皇后她雖貴為太后,身居深宮,但從不干涉朝廷政事,與孝莊太皇太后、康熙的幾位皇后和康熙本人都能和睦相處,與康熙更是感情深重。

她作為皇后,雖無寵於順治皇帝,卻得到了康熙最大的尊崇和孝順,一生富貴榮華,無憂無慮,當了整整56年的太后,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太后,也算是一生無憾了。